本文轉自:人民網-貴州頻道
初夏時節,黃果樹旅游區募龍村迎來枇杷豐收季。層層疊疊的果林間,金黃碩果掛滿枝頭,空氣中彌漫著清甜的果香。果農們穿梭在果林間采摘,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黃果樹旅游區募龍村迎來枇杷豐收。
“今年雨水調和,枇杷水分特別足,甜度高!”果農李大爺捧著剛摘下的果實進行展示。今年募龍村的枇杷價格根據果實大小有所不同,小果每斤售價在2元-3元之間,中果每斤6元,大果則能賣到7元-8元不等。這樣的價格區間讓村民們有了更多的選擇空間,也確保了他們的收益最大化。
據村黨支部書記王仁超介紹,今年募龍村的枇杷產量相當可觀,部分村民的收入已經突破萬元大關。“今年的枇杷產量還算可以,部分老百姓收入已接近2萬元。”
黃果樹旅游區募龍村迎來枇杷豐收。
枇杷的豐收不僅讓村民們笑逐顏開,也吸引了眾多商販前來收購。在村支書的組織下,商販們直接進村收購,極大地方便了村民的銷售。“今天我到街上找了4個商販到村里面來給老百姓收枇杷。我在村群里面通知老百姓,有需要賣枇杷的就在早上采摘,中午11-12點商販統一到村委會來收枇杷。”王仁超表示,這樣的銷售方式不僅減輕了村民的負擔,還確保了枇杷的新鮮度和銷售效率。
除了枇杷之外,募龍村的村民們還種植了多種經濟作物。在采訪中,一位種植戶表示,他家除了種植枇杷外,還種了茶葉、沃柑和蜂糖李,并計劃再種點桃子。這種多元化的種植模式不僅豐富了村民的收入來源,也提高了他們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黃果樹旅游區募龍村迎來枇杷豐收。
募龍村枇杷的豐收,離不開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該村地處喀斯特地貌區,水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高達56%,為枇杷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同時,政府還積極發放枇杷苗等農業物資,幫助村民們擴大種植規模,提高產量和質量。
募龍村還通過成立“果蔬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積極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在合作社的帶領下,村民們改變了傳統的種植模式,拓寬了增收渠道。目前,全村已種植了2000余畝的精品水果和200畝生姜,其中血橙550畝,枇杷1100畝,蜂糖李300畝,櫻桃200畝,仙人掌500畝。這些經濟作物的種植不僅提高了村民的收入水平,也為募龍村的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文/圖 席唱、周佳、黃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