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革命元老李卓然的生命即將走到盡頭,但躺在病床上的他似乎心有不甘,眼神中透露著無奈和遺憾。
一旁的幾個孩子見狀連忙詢問緣由,只聽李卓然顫抖而緩慢地說道:那年,毛主席北上,沒有叫上我!
雖然他說得沒頭沒尾,但大家都知道這說的是什么事,已過去了55年,沒想到仍是心結。在場的親屬都忍不住落淚,而據李卓然幾個子女回憶,這是父親臨終交代的最后一句話。
曾經李卓然也是毛主席極為親近之人,擔任過中華蘇維埃政府主席辦公室主任、中央局代秘書長、紅5軍團政委,遵義會議上堅決支持主席復出。
可在著名的草地分兵中,李卓然卻做錯選擇,重回中央后被連降8級,影響了一生。最后的遺言,是在解釋當初那樣做的原因,不過事情究竟如何呢?
一、早期的傲人資歷
李卓然是湖南湘鄉人,1922年在法國加入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次年轉入中國共產黨,這個入黨時間比許多元帥還要早。
1929年回國后,他就在上海臨時中央軍委工作,主持翻譯蘇聯紅軍的條例和命令,并協助統籌整體的軍事任務。
次年他奉命進入中央蘇區,歷任紅軍司令部總直屬隊總支書記、中華蘇維埃政府主席毛澤東辦公室主任、中央局代秘書長、紅一軍團政治部主任等職。
這些職務足以體現李卓然的能力,以及與毛主席之間的親密關系。第四次反“圍剿”前,毛主席被解除了實權職務。
主席后來自嘲過“我這個菩薩,過去還靈,后頭就不靈了。他們把我這個木菩薩浸到糞坑里,再拿出來,搞得臭得很”。此語可看出當時處境之艱難,基本沒人想沾上關系。
但是李卓然卻不在意那些外界壓力,他多次登門探望主席,安慰說總會雨過天晴的。在那個環境下敢這樣做,他還是很有勇氣的。
因為李卓然有留蘇背景且能力很強,他倒沒有被影響到,長征前夕還被任命為紅5軍團政委,與軍團長董振堂一起率部充當全軍后衛。
湘江戰役時,紅5軍團傷亡特別大,34師幾乎全軍覆沒。這個戰果讓軍團政委李卓然非常痛心,他找到仍受冷遇的毛主席述說不滿:
“現在形勢很嚴峻,戰士們對中央的指揮很有意見,這種局面,不能繼續下去了啊!”主席點頭,認為一定要召開會議商量對策,到時讓李卓然等前線指揮說明情況。
后來,李卓然就成為遵義會議的參會代表之一,為毛主席復出投上堅定的一票。
在長征的過程中,敵人“不攔頭,不斬腰,只擊尾”,墊后掩護的紅5軍團付出重大犧牲,董振堂和李卓然都得到多次稱贊。可是,在后來的草地分兵中,董、李的態度截然不同。
1935年6月,紅一方面軍與紅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會師,革命勢力為之一振。然而,喜悅只是短暫的,四方面軍領導人老張見中央虛弱,竟生出無端野心,不斷索取權力。
對于他的要求,中央大部分都答應了,但原則性的問題還是沒有妥協。老張見大家都在一起,不便使壞,就假裝同意北上,等待時機再發難。
隨后兩大方面軍混編成左、右兩路軍分開北上,左路軍下轄紅四方面軍的紅9軍、紅31軍、紅32軍及紅一方面軍的紅5軍、紅32軍、軍委縱隊一部,主要領導人是朱老總、劉伯承、老張等;
右路軍下轄紅一方面軍的紅1軍、紅3軍、軍委縱隊大部及紅四方面軍的紅4軍、紅30軍,主要領導人是毛主席、周總理、徐向前、陳昌浩等。
當時紅一方面軍的“軍團”番號統一變為“軍”,紅5軍就是原紅5軍團,紅32軍就是原紅9軍團,他們在老張掌控的左路軍中,處境非常尷尬。
尤其是老張要強行南下、中央被迫率紅1軍紅3軍和軍委縱隊單獨北上后,左路軍中的高級干部情況更不妙。
人在屋檐下,站出來反對的人少之又少,紅5軍軍長董振堂表示要率部去找中央,被老張的親信黃超打了耳光。軍級干部都是說打就打,其他人就更不敢出聲了。
大軍被挾裹至四川理番卓木碉時,老張召開了一個性質很惡劣的會議,宣布“另立”。
他知道如果僅有自己親信站臺,那就是場獨角戲,別人會不服,因此他就找了幾個原紅一方面軍的高級干部出來潑臟水,以此體現自己的“合法性”。
徐向前元帥后來在回憶錄里就說過:當時氣氛很沉悶,誰也不想出頭。于是張指定一方面軍的干部發言。這幾位干部列舉了一些具體事例,講得很激動。四方面軍的同志聞所未聞,不禁為之嘩然。
另外還有幾位四方面軍的親歷者也記錄過類似的情況,話里的“這幾位干部”指的是原紅9軍團政委何長工、原紅9軍團軍團長羅炳輝、原紅5軍團政委李卓然、原紅5軍團工作部部長邵式平。
原先的兩個軍團,軍政四位首長,只有董振堂一人頂住了壓力。而這種時候,越跟中央親近的人造成的破壞力越大,李卓然在卓木碉會議上的發言誤導了不少人,成為歷史的遺憾。
后來李卓然擔任過紅四方面軍政治部副主任、西北局委員、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主任。西征之時又出任西路軍政治部主任,得到了重用。只不過,他權力巔峰也僅限于此了。
西路軍失敗后,李卓然費力突圍到新疆,等輾轉至延安之際,已無法再接觸一線指揮,并且1938年的西征工作會議,李卓然西路軍工委書記職務被撤銷,改任軍委總政治部宣傳部教育科科長,相當于連降八級。
自此,李卓然就長期從事宣傳方面的工作。因脫離了軍隊,1955年沒有參與授銜。
不過在同年,中央考慮到李卓然歷史貢獻突出,準備讓他享受副總理的行政待遇。李卓然聽聞此事后,主動要求降一級,最終組織采納了他的意見。
如果不是那次走錯路,按照原先的發展路線,李卓然其實有機會被授大將,奈何啊,所以晚年他自己也沒有釋懷,臨終前還在說及此事。
話說回來,當初李卓然深得中央器重,為何要那樣做呢?其實不外乎兩個原因,一就是他自己說的中央單獨北上,沒有等他們,這些被留下的讓感覺被拋棄了。老張在回憶錄里也這樣說過“私率一、三軍團北上,卻并未通知他們,一致表示憤慨”。
這其實也沒辦法,中央自身都很危險,北上途中都出現了李特追趕事件,再等恐怕自己都走不了。
二是承受了壓力,自身又無法看到長遠的事。老張心狠手辣,不配合的人要面臨的情況非常危險。
而且老張兵強馬壯有八萬余人,一方面軍當時非常虛弱只有萬余人。如果不從后世看,僅站在李卓然當事人的角度,大概率會認為實力強的更有希望,所以才稀里糊涂就那樣做了。
對比之下,董振堂這個寧都起義才參加紅軍的堅定革命者,真是難得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