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我走了,認識你們我很開心,我真的活不下去了,所以后會無期!"
5月1日,廣西百色一位高中女生李某某,留下這句話之后就消失了,再次找到她的時候,她已經沒有了呼吸,到底是什么原因,讓一個小女孩到了非死不可的地步?
失蹤
五一小長假來臨,學校的學生都在憧憬著自己的假期生活,李某卻好像并不是很開心,當同學一個個被家長接回家,而她卻沒人接。
她在學校住了一晚上,準備第二天回家,家人也知道,于是沒有多問,早上10點25,李某離開了學校,她穿著黃色短袖和長褲,像是要回家一樣。
這期間她還給家人發了信息,之后家人再給她打電話的時候,一直都是關機的狀態,家人們還以為手機沒電關機了就沒有在意。
但是一直到晚上,李某還是沒有回家,家人就感覺到了不對勁,趕緊報警,警方趕緊調取了監控,從學校離開之后,李某最后一次出現在了一個加油站的監控下面。
警方和家屬抓緊時間在這片區域進行尋找,整整六天卻沒有絲毫線索,像是憑空消失了一樣。
一直到5月7日,女孩終于被找到了,但是已經死亡了,尸體在右江流域中發現的,經過法醫勘驗,確定是溺水死亡,排除刑事案件。
而在收拾女孩遺物的時候,發現了她在本子上寫上了這樣幾句話:“我走了,認識你們我很開心,我真的活不下去了,所以后會無期!”這也證實了女孩是自殺的,那么為何會自殺呢?
女孩自殺原因
悲劇的起點,往往藏在最親密的關系里,李某的父親早已不在,如今母親改嫁,也基本離開了她的生活,這種雙重失親,對任何孩子都是情感基石的動搖。
除了那個告別,女孩還留下了一封遺書,上面講述了為何她撐不下去的原因,遺書里能大致看到她的生活,家人經常爭吵,甚至動手,壓抑幾乎成了她生活的底色。
研究早就說了,在單親、重組或缺乏穩定情感支持的家庭長大的孩子,心理出問題的風險,比完整家庭的孩子高好幾倍。
他們本該得到更多關愛來填補安全感的缺失,可現實呢?往往不是那么回事,而屋漏偏逢連夜雨,女孩的玩伴“滿哥”的溺亡,對她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因為自己拒絕了滿哥的邀請,沒想到就是那一次滿哥溺水死亡了,本來這不是她的錯,而她卻全部攔在了自己的身上。
她十分的愧疚,從此她的所有密碼,都設成了滿哥的忌日,而她選擇溺水死亡估計也是她對自己的懲罰。
這和心理學上說的“幸存者愧疚”很像:身邊人出事,活著的人反倒覺得自己活著都是錯,遺書里那句“只是去陪爸爸和滿哥了,希望家人不要傷心”,輕描淡寫背后,是獨自承受了多少年的絕望與自我懲罰。
現在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家庭是第一道防線,那么學校本該是第二道,可在這起事件里,校園的安全網,似乎也沒接住這個墜落的生命。
這種事,我們聽得還少嗎?近年來,青少年因心理問題輕生的新聞,隔三差五就冒出來,福建一個十五歲男生,因早戀被父親當眾嚴厲斥責,不堪受辱選擇跳樓,遺書寫著“我不配活著”。
還有個品學兼優的縣理科尖子生,因遭遇老師侵犯而患上抑郁癥,最終也走了絕路,這些讓人心碎的案例,和李某某的悲劇一樣,都尖銳地戳到了痛處。
在一些地方,教育和監管體系中,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存在系統性的忽視,當學校的評價體系過度傾向于學業成績,孩子的內心世界,就太容易被忽略了。
網上總有人問:“現在的孩子到底怎么了?”是啊,他們成長的環境更復雜,面臨的壓力也更多元,但更該問的是,我們為他們提供了足夠的支撐嗎?
一個年輕生命的逝去,是家庭的悲劇,也是社會的警示,它提醒我們,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絕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
最后愿逝者安息,在另一個世界不再有無法承受的重,更愿她的離去,能真正敲響警鐘,讓我們從這場悲劇中汲取教訓。
每一個孩子,都值得被溫柔以待,他們的心聲,需要被認真聆聽。
參考資料
極目新聞2025-05-08《廣西百色失聯女生遺體找到:符合溺水死亡特征,排除刑事案件》
環球時報2025-05-07《廣西百色一女生失聯超6天,警方:目前仍在尋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