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毛澤東在江西省永新縣三灣村,領導了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三灣改編”。
這次改編從政治和組織層面確保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成為我黨構建新型人民軍隊的首次成功嘗試,也標志著毛澤東關于人民軍隊建設思想的初步形成。
1927年9月29日,工農革命軍在毛澤東的領導下轉移至永新縣三灣村,當晚毛澤東主持召開了中共前敵委員會擴大會議,并且在會議上作出了對部隊進行改編的重大決策。9月30日,毛澤東在三灣村的楓樹坪向全體指戰員正式做出部隊改編的決定,并發表了動員講話,宣布改編內容包括精簡整編隊伍,提高部隊戰斗力;把支部建到連上,強化黨對軍隊的領導;各級設立士兵委員會,實行徹底的民主化管理制度,并確立官兵平等的原則,有效地解決了如何將以農民和舊軍人為主的革命隊伍,轉型為無產階級領導的新型人民軍隊的問題,從而鞏固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地位,為政治建軍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三灣改編后,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余部繼續轉移,在寧岡縣古城鎮召開古城會議,之后又宣布三大紀律,并且在井岡山同其他革命隊伍會師,成功建立起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事件背景
1927年9月9日,毛澤東發動和領導了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由于敵強我弱,起義受挫。9月19日,第一師所轄一、二、三團在瀏陽文家市會師。在革命軍隊何去何從問題上,余灑度與毛澤東存在尖銳沖突。余灑度希望占領敵人中心城市,主張會攻長沙;而毛澤東主張放棄攻打長沙,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
1927年9月24日,秋收起義的部隊在萍鄉以東的蘆溪地區,突遭軍閥朱培德軍隊的猛烈襲擊。起義軍在突圍后,不斷受到地主武裝的伏擊和騷擾,致使隊伍在連續的戰斗中疲于奔命,傷亡慘重。長途行軍加之補給短缺、醫療匱乏,部隊中不少舊軍官和意志不堅定者開始動搖,紛紛逃離或叛變。隊伍內部彌漫著悲觀和消極的氛圍,相互間甚至開始詢問對方是否準備離開。
面對這樣的嚴峻形勢,當起義部隊于29日進駐江西永新縣三灣村時,其人數已從最初的五千余人銳減至不足千人。這一重大減員不僅使紅色武裝面臨生死存亡的考驗,更凸顯出解決隊伍混亂和嚴重減員問題的緊迫性。
回溯秋收起義之前,盡管已有在各級機構中建設黨組織的意識,但在實際執行中,由于黨領導軍事斗爭和政治斗爭的經驗不足,導致起義過程中出現了組織建設上的明顯短板。這些短板包括兵力分散、收編不當、麻痹輕敵等問題,而最為關鍵的,是暴動前期未能實現黨在部隊中的前委統一領導。這導致各部隊軍事長官在戰斗中各行其是,缺乏協同作戰的合力。同時,部隊中雖有黨員存在,但黨的支部組織較少,黨員之間缺乏緊密的組織聯系,難以形成堅強的組織核心。特別是在連一級,由于缺乏黨的組織,導致上級黨組織與基層黨員嚴重脫節,黨對士兵的直接領導作用微乎其微。
此外,秋收起義的部隊主要由國民黨軍分化出的軍隊和農軍組成,其中封建傳統觀念和舊軍隊的軍閥專制作風較為濃厚。官兵之間不平等現象普遍存在,農軍則因觀念保守、目光短淺而缺乏長途行軍和戰斗的動力。為了改變這一狀況,必須在軍隊內部推行民主主義,從管理、作風到思想上進行全面革新。
面對士氣低落、人心浮動、思想混亂的困境,毛澤東高度重視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他通過深入的思想整頓和思想教育,向全體官兵闡明革命的形勢和任務,力爭在軍隊構建起堅固的思想防線。
整編隊伍
首先,考慮到原部隊人數不足一個師的編制,僅七百余人,甚至不及一個團的規模,這樣的規模不僅導致了管理上的冗余,還增加了經濟負擔,并且削弱了與內部反對勢力如余灑度、蘇先俊等人的抗衡力度。因此,將其縮編為一個團,能有效削弱反對勢力的影響力。其次,必須清洗出隊伍中那些缺乏堅定革命意志、不愿接受艱苦斗爭和長期奮斗的人。當時,部隊實行的是雇傭制,官兵均享受薪金,且薪金與官職成正比。為了減輕經濟負擔,毛澤東決定廢除雇傭制,改為自給自足的體制。
在三灣的楓樹坪,毛澤東召集了全體官兵,鄭重宣布了“愿留者留,愿走者則走”的原則,明確表示自己參與革命的目的純粹是為了天下勞苦大眾的解放,而非追求官職、財富或個人的溫飽。他清楚地告訴官兵們,前方的道路將充滿艱辛和危險,但同時也充滿了光榮。并且表示,歡迎愿意繼續走革命道路的人一起前進,也理解和歡送想要回家的人,并提供路費。面對毛澤東的決定,許多官兵都感到驚訝。然而,當明白這是軍隊中不容置疑的命令時,許多如宛希先、張子清、伍中豪、何長工等堅定的革命者毫不猶豫地站到了左邊,表示愿意跟隨毛澤東繼續前行。而那些選擇離開的官兵,也在領取了每人5塊銀圓的路費后各自散去。
經過這次整編,部隊減員至不足千人,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縮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第一團轄第一營和第三營(因兵力不足,缺第二營),每營編三個連。團直屬有一個特務連、衛生隊、軍官隊和輜重隊。雖然人數減少了,但隊伍變得更加精干和純潔。同時,通過降低余灑度、蘇先俊等人的職務,將他們編入軍官隊,有效地消除了內部的障礙,為接下來的革命斗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事件后續
三灣改編后,1927年10月3日,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進駐寧岡古城后,召開了黨的重要會議,繼續總結了秋收起義以來的經驗教訓,確立了團結、改造袁、王部隊的正確方針,并著重討論和決定了在井岡山地區建立革命根據地。
1927年10月,在全軍向井岡山進發時,毛澤東規定了三項紀律:行動聽指揮,不拿群眾一個紅薯,打土豪要歸公。1928年1月,部隊分散到農村發動群眾時,提出了六項注意:上門板,捆鋪草,說話和氣,買賣公平借東西要還,損壞東西要賠。
同年3月,毛澤東向全體官兵正式宣布三大紀律六項注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