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許多個十年,我們永遠是大家的理想地。”
伴隨著第十二案《好夢旅社》的播出,《大偵探·拾光季》在貢獻了一個個全新故事之后,迎來本季的誠意收尾。
這檔已經陪觀眾走過十年的綜藝,全新一季依然拿出了超出預期的表現,從播出數據上,截止目前《大偵探·拾光季》登陸云合數據2025年全網綜藝霸屏榜TOP1,并在美蘭德、骨朵、燈塔等多個榜單登頂。
而從口碑和熱度方面看,微博評分8.5,全網熱搜破千,從開播到收官始終領跑綜藝市場。在小紅書、抖音、微博等社交媒體上,《大偵探·拾光季》掀起了內容用戶的討論熱潮,小紅書總曝光數超18億、抖音互動3425萬,#大偵探的力量不止是一檔綜藝# #大偵探國綜群像的唯一真神##大偵探一群不掃興的朋友##大偵探又一群像封神鏡頭#等話題紛紛登陸微博熱搜。
面對“感謝一起走過十年”的全網表白,就像大偵探家族成員們在本季開始時所說,這檔節目正在成為成員與觀眾共同的“理想地”,并因此實現了對觀眾的超高粘性以及節目的“長青”屬性。為什么《大偵探》能夠做到這一點?伴隨著“拾光季”收官,不如結合這一季節目的創新與堅守,共同看懂造就這片“理想地”的“內容理想主義”,而這或可從三個層面來理解——價值理想、作品理想與陪伴感理想。
價值理想為地基:現實主義的超現實表達
一直以來,《大偵探》系列憑借深刻的人文關懷與對現實的關照,始終實現著對“假粉”(節目粉絲昵稱)深度的情感打通與共鳴,一個個名場面更曾讓滿屏“淚目”,也因此建立起與觀眾的深層共識與情感鏈接。這種價值導向層面的“理想主義”,是節目最重要的品牌認知,如今更通過“拾光季”的主題再度完成錨定與升級。
“拾”寓意著十年的陪伴,而“拾光”更可以理解為“拾起驅逐黑暗的光”,這束光不僅能照亮黑暗,還希望與每個觀眾共同直面現實、擁抱光明,構建與觀眾共同的精神家園。具體到這一季的內容,是現實關照更加貼近生活、涉及案例更有當下性,包括“大偵探合議庭”的普法討論也在剖析法理之外,有更多入情入心的共鳴發言。
先說現實關照,本季多個故事都涉及到不同社會群體的具體問題。比如備受好評的高分案件《約定的木馬島》,講述兒童虐待悲劇的同時,也探討了童年創傷對人一生的深遠影響;《流星來的那一夜》呼吁更加包容、健康的家庭教育模式,與普通觀眾的家庭教育息息相關;還有本季唯一的古裝案件《尚宮傳奇》,則借著宮廷的華麗外殼探討“女性如何打破性別枷鎖”,展現了節目閃光的社會責任感。
再具體到案例,“拾光季”所關照的現實議題也更加多元,將獨特視角觸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罪惡的審判》以“案中案”的設定揭開黑心制藥、器官買賣、學術壓榨等骯臟交易;《芒山筆記》以萬里黃沙和神秘古村的背景,聚焦文物保護的初心;《甄家兒女》則通過原生家庭的創傷和神話式隱喻,探討愛與救贖……
最終,這些議題與真實案例相關聯,通過“大偵探合議庭”上與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們的深度探討,實現面向觀眾最直觀、現實的普法案例分析,形成以案析法、以案普法的“推理+普法”的綜藝新形態。例如圍繞《約定的木馬島》一案的“合議庭”討論,最高人民法院的青年法官與復旦大學社會學副教授沈奕斐通過對話,不但對案例本身進行法律解讀,也引導大家不要執著于復述遭遇,而是要“用行動改變創傷”,法律之下的溫度與光芒,讓觀眾對案件更具感知與認同,也讓節目的普法深入人心。而在節目之外,最高人民法院每期還會在官微發布話題聯動,包括#打工人如何維護合法權益#、#大偵探科普精神疾病患者犯罪如何定刑#等,進一步打造普法新陣地。
“每樁罪案的背后,都有一公升的眼淚”,懸疑故事所具有的現實關照,是《大偵探》始終堅持的主題立意,節目更通過這種現實主義的創作立場,表達著屬于節目的社會責任感。十年來,這種堅守在觀眾心中建立起了深厚的價值認同與情感羈絆,更結合特別的超現實表現方式,成為內娛綜藝中獨樹一幟的內容符號,與始終相隨的“假粉”們共同成長,雙向奔赴,由此形成了《大偵探》這塊“理想地”的地基。
作品理想為梁柱:“荒誕”外殼下的真實群像演繹
談《大偵探》系列的“內容理想主義”,優秀的作品屬性是繞不過去的一環,無論是一個個被觀眾戲稱“癲本”、大膽的超現實設定,還是“甄氏家族”“老舅水”等出圈名梗,都成為觀眾印象深刻的觀看記憶。如果說這種作品屬性最早是靠著網感與玩梗讓初代觀眾獲得了新鮮感,那么當《大偵探》走到第十個年頭,節目依然保持著這樣的作品氣質與創作熱情,并在故事題材和表現形式上進一步升級創新,觀眾獲得的已然是一種基于內容共識的默契和期待。
這種期待落在兩方面,首先是表現形式,即以“荒誕”“癲”感的故事外殼,帶來新奇的觀看體驗,“拾光季”在這方面確實走得更遠。
比如《瘋狂的人生》就被觀眾評為顛覆性表達的范本。這一案是第九季《瘋狂的土豆》的續作,前作講述了發生在愛麗絲屯中的外星人故事,其誕生的名梗“老舅泡水”還以腦洞之大火爆出圈;而續作則更加“離譜”地加入了現代修仙玄幻元素,“老舅水”重出江湖更帶動彈幕狂歡,超現實的“癲”感加上層層反轉的故事,帶來了極佳的觀看體驗。
其次,必須指出的是,讓“荒誕”外殼包裹的故事獲得現實層面的話題落地,以及真實情緒和價值的表達,離不開偵探團成員人均帶梗、真實開麥的風格,這也是節目內容與嘉賓的雙向賦能。
最近#大偵探又一群像封神鏡頭#再度成為社交平臺上的熱議話題,在第十一案《甄家兒女》中,何炅帶大家玩起“躲貓貓”,魏大勛走過拐角回頭只見空無一人、再轉頭卻發現大家都在的一瞬間,被認為完美詮釋了“初代群像”的魅力;而觀眾會為這種老成員之間互動而頻頻“淚目”,是基于對節目群像的深刻認同。
《大偵探》的群像一直以來有“內娛最難塌房的群像”之稱,這基于真實感、包容性和內容附加值三方面因素。一是真實感,雖然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但嘉賓們敢說敢玩、拋梗接梗十分默契,十年歷程中誕生的諸多細節,早已成為“假粉”心中隨時可以倒背如流的“知識點”;二是包容性,節目沒有絕對的固定人員設置,每個嘉賓都是偵探群像的有機組成部分,本季“老玩家+新鮮陣容”的設定下,魏哲鳴、孟子義、徐藝洋等新成員也能快速融入,成為節目群像的一部分,甚至在與老成員的碰撞中制造不少新的名場面,《大偵探》以極大的包容度,讓每一位玩家不僅在團隊中閃閃發光,在各自領域也始終熠熠生輝,在節目中團魂燃燒,離開節目又各自精彩,這或許就是群像的意義;第三則是內容附加值,即嘉賓所扮演的每一個角色在“大偵探宇宙”中也擁有專屬群像,如“往日組”“黑金組”“瘋人院組”等等,這種內涵豐富甚至跨越次元的綜藝群像,在內娛綜藝市場里可以說是絕無僅有,更以其獨特的記憶點被譽為“國綜群像唯一真神”。
這種群像與節目內容相輔相成、彼此成就,《大偵探》特有的內容氣質與“偵味兒”氣場,讓嘉賓能夠在這里展示真實一面以至自我“放飛”,甚至許多成員都能因為節目拉動個人口碑、獲得發展,這在內娛是并不多見的。而節目看似“荒誕”的內容,在群像的真實感塑造中獲得落地,并進一步與現實議題產生關聯,成為搭建《大偵探》“內容理想主義”大廈的重要支撐。
陪伴感理想為頂:IP全場景下的價值激活
以價值共鳴為地基,以極佳的觀看體驗為梁柱,多年來《大偵探》已經搭建起了堅實的內容品牌和市場基本盤。而在此基礎上,這個綜藝IP還在不斷激活更多場景,與觀眾建立更多元、更緊密的交互式陪伴體驗。正如“拾光季”的另一重含義,是表達十年來被“拾起”、彼此照見的謝意,更是強調與觀眾的對話感,彼此共同成長、雙向奔赴。
因此在節目播出之際,芒果TV還舉辦了一系列線上、線下活動,力圖打破次元壁與觀眾真實相聚。其中,節目聯動中國郵政開啟的“大偵探拾光信箱”活動就相當走心,活動期間觀眾可以給“大偵探宇宙”里的任何一位成員寫信,傾訴自己的想法、感受,以及對節目的建議;而偵探們也會在節目中認真閱讀并分享觀眾的來信,打破時空限制地與觀眾直接交流。
線下,芒果TV舉辦了以“與光同行,偵心不改”為主題的《大偵探·十年》IP巡展,將第一至第九季節目的故事主題一一再現,進一步強化觀眾對IP的認知與情感羈絆;外星人與節目聯名推出的新產品,也讓人看到《大偵探》系列的更多商業化潛力。
在線上、線下全場景激活的交互過程中,許多觀眾也紛紛表達節目帶給他們的陪伴與感動,有觀眾表示自己正是受節目的影響考入了政法學院,動人的雙向奔赴讓評論區刷屏感慨稱:“‘<大偵探>不止是一檔綜藝’,這句話的含金量還在上升”。
《大偵探》系列IP走過十年,亦是芒果TV網綜發展的十年,更是伴隨觀眾見證新時代文娛行業變遷的十年。十年來,這檔節目不但已成為芒果TV堅持打造高價值內容、引領綜藝行業前行的經典案例,平臺更以《大偵探》為起點,陸續推出《密室大逃脫》《森林進化論》《名偵探學院》《女子推理社》等迷綜內容,構建起芒果的“迷綜宇宙”,通過布局從線上到線下的完整產業鏈,始終把握時代情緒與潮流審美,持續驗證著“大偵探模式”的內容價值,更引領著網綜領域未來的內容更迭。
或許可以認為,觀眾對節目的反饋與喜愛,構成了這片“理想地”的最后一環,進一步豐富著這棟大廈的細節,更成為一片庇佑大廈的屋頂,通過豐富多元價值讓這個IP走得更遠、更穩,也更讓人期待芒果TV與《大偵探》繼續陪伴觀眾成長、創造更多美好回憶的下一個十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