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8日 總第864期
值日編輯:段雅蓉 楊春雪
審核:王若桐 王澤媛 葉維杰 喻琬淋
執行主編:陳卓
*閱讀今日日報,請關注“南亞問題研究小組”微信公眾號
圖源:The Paypers
英國《國家世界新聞》5月7日報道,不丹政府與加密貨幣平臺幣安(Binance)、不丹數字銀行(DK Bank)合作推出全球首個面向游客的國家級加密支付系統,加強利用加密貨幣發展本國經濟。據悉,該系統允許游客直接通過幣安平臺使用超100種加密貨幣支付簽證、機票、住宿、交通、購物等,且無需兌換當地貨幣或開設本地銀行賬戶。目前,該系統已覆蓋移民服務、旅行社、酒店、獨立商店甚至路邊攤販。不丹旅游局官員表示,該系統不僅提升支付便利性,也展示國家的創新、便利、包容特性。值得注意的是,不丹經濟受疫情沖擊以來復蘇緩慢:一是旅游業收入放緩。2023年,不丹旅游業收入為3.34億美元($334m),占GDP約10%。2024年,盡管不丹吸引15萬游客(150,000),但仍僅為其年均接待能力的一半。二是失業率居高不下。2024年,不丹青年失業率高達19%,遠超全球平均水平(13.6%)。在經濟發展困境下,加密貨幣或成為不丹經濟增長的新出路。區塊鏈情報公司Arkham數據顯示,截至4月9日,不丹持有的比特幣價值超過6億美元($600m),約占該國GDP的30%,且還持有其他加密貨幣。此前,為應對公務員離職問題,不丹政府通過出售加密貨幣增加財政收入,公務員工資因此翻番。分析人士表示,憑借豐富的水電資源、良好的氣候條件,不丹以可持續的方式開展比特幣挖礦,并逐步將其作為緩解經濟危機的戰略資源。
NEWS
圖源:iadb
《印度時報》5月5日報道,印巴沖突局勢加劇之際,印國防部旗下印度彈藥有限公司(MIL)宣布進入“警戒狀態”,取消旗下大多數軍工廠員工的長假。MIL總部位于浦那,下轄12家軍工廠,負責生產包括皮那卡多管火箭炮、空軍炸彈、坦克穿甲彈、高爆彈、火炮彈藥、步兵迫擊炮彈、手榴彈、各系列步槍子彈等重要軍用物資,這些物資曾在此前的巴拉科特空襲和卡吉爾沖突中發揮重要作用。目前,MIL旗下的錢德拉布爾軍械廠(Ordnance Factory Chandrapur)、卡馬里亞軍械廠(Ordnance Factory-Khamaria)、伊塔爾西軍械廠(Ordnance Factory-Itarsi)、巴德馬爾軍械廠(Badmal Ordnance Factory)等均已明確下達取消員工休假的指令;但班達拉軍械廠(OF-Bhandara)以及非隸屬于MIL的軍械廠并未發布假期限令。值得注意的是,MIL高層否認此次休假調整與當前印巴緊張局勢直接相關,稱此舉系因部分工廠未能完成4月份的生產目標,需加緊趕工;另有工廠提及需應對國際出口訂單壓力。然而,多家軍械廠內部消息人士透露,取消員工長假確與當前國家安全形勢相關。
NEWS
巴基斯坦部隊發現幾乎完好無損的哈洛普無人機。圖源:X
巴《黎明報》、印《經濟時報》《印度快報》5月8日報道,印巴緊張局勢持續發酵,雙方軍隊在實控線附近持續交火。印度方面,印軍發布聲明稱,5月7日夜間巴陸軍哨所“無端使用”小型武器和火炮攻擊印控克區的庫普瓦爾(Kupwara)、巴拉穆拉(Baramulla)、烏里(Uri)、阿克諾奧爾(Akhnoor),印軍予以還擊。巴官方尚未證實此事。巴基斯坦方面,巴總理夏巴茲·謝里夫(Shehbaz Sharif)5月7日晚發表全國講話,承諾遇難者的“每一滴血”都將得到報復。巴三軍公共關系部(ISPR)表示,印軍5月7日夜間起派遣哈洛普(Harop)無人機襲擾巴境內,導致1人死亡、4名巴軍人和1平民受傷。目前巴軍方稱已擊落25架哈洛普無人機。目前,印方宣布關閉其北部和西北部的21個機場至5月10日,巴方宣布恢復伊斯蘭堡、拉瓦爾品第、卡拉奇的空域,但繼續關閉拉合爾的部分空域。值得注意的是,巴副總理兼外長伊沙克·達爾(Ishaq Dar)稱雙方國家安全顧問(NSA)一直保持聯系。國際方面,聯合國、伊朗、吉爾吉斯斯坦等再次呼吁雙方保持“最大程度的克制”。特朗普表示愿為印巴終止沖突提供幫助。另據悉,巴媒稱印水軍賬號傳播加沙、黎巴嫩受襲的舊圖片,并將其炒作為巴東北部錫亞爾科特(Sialkot)受襲。
NEWS
圖源:《印度快報》
《印度快報》5月7日報道,印電信監督局(TRAI)正敲定衛星頻譜分配框架,針對星鏈(Starlik)、亞馬遜(含Kuiper,Eutelsat,OneWeb)、Jio等衛星通訊公司,從本地制造、數據本地化、安全合作三大維度設定關鍵監管要求。本地制造方面,印電信部(DoT)要求衛星通信企業提交年度分階段制造計劃,確保商業運營5年后,衛星網絡地面段至少20%實現本土化。目前星鏈已與印本土企業Airtel和Jio建立零售合作。各企業還應在用戶終端系統“盡力”采用印區域衛星導航系統NavIC,并制定2029年前的NavIC技術過渡計劃。數據本地化方面,一是要求企業需提供實時監控,禁止印用戶流量經境外網關或相關衛星系統路由,禁止在境外復制和解密印電信數據。數據中心和域名系統解析須部署在印境內,網絡控制和監控中心的核心功能也需本地部署。安全合作方面,運營商需在“敵對狀態”期間對特定用戶或區域限制服務,且語音和數據服務需分別申請安全許可。此外,印劃定邊境50公里內及沿海經濟專屬區為“特殊監控區”,企業須向安全執法機構報送接入網絡的境外/未注冊用戶終端的實時信息,并按需求提供用戶終實時定位數據,配合監管。
NEWS
孟警察護送前總理卡莉達·齊亞車隊。圖源網絡
半島電視臺5月6日報道,孟加拉國前總理、在野黨孟加拉民族主義黨(BNP)領袖卡莉達·齊亞(Khaleda Zia)5月6日從倫敦返孟,孟臨時政府或因此面臨更大政治壓力。齊亞曾三度出任孟總理,2018年因貪腐指控被判17年監禁。2025年1月,孟最高法院推翻判決宣布齊亞無罪,齊亞在英國倫敦接受四個月治療后于5月6日返回達卡。值得注意的是,由尤努斯(Muhammad Yunus)領導的孟臨時政府曾承諾2025年12月或2026年6月舉行大選,具體時間取決于改革進展,而齊亞回歸恰逢選舉日期懸而不決之際。BNP歡迎齊亞回歸,稱其歸來是“國家的喜訊”,并將“推動民主過渡”。分析人士認為,齊亞回國提高了BNP的影響力,加大臨時政府面臨的政治壓力。
NEWS
圖源:Profit
印度The Wire網站5月1日報道,阿達尼集團暫停與以色列塔半導體公司(Tower Semiconductor)一項價值100億美元($10 Billion)的芯片制造合作項目談判。據悉,該項目原計劃在馬哈拉施特拉邦建設工廠,預計月產芯片晶圓8萬片(80,000),有望創造約5000個就業崗位。消息人士透露,阿達尼內部評估認為,該項目“在戰略與商業層面意義不大”,擔憂本地市場需求難以支撐大規模投資。以色列塔半導體方面認為,印芯片產業尚不成熟,相關下游配套尚未形成,難以形成如中國等國的規模效應。分析人士表示,盡管談判暫停,但不排除未來重啟的可能性,阿達尼此前也曾聲明正就該項目“進行評估”。目前,阿達尼集團尚未就此作出回應。
NEWS
圖源:"夢回糊涂"微信公眾號
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發表5月6日發表題為《印度剛剛對巴基斯坦發動空襲,下一步會發生什么?》文章,綜合多名專家學者對新一輪印巴沖突的觀點,包括大西洋理事會研究員斯魯詹·帕爾卡(Srujan Palkar)和舒賈·納瓦茲(Shuja Nawaz)、美智庫威爾遜中心南亞研究所所長邁克爾·庫格曼(Michael Kugelman)、大西洋理事會考克羅夫特戰略與安全中心助理主任瑪娜爾·法蒂瑪(Manal Fatima)。
5月7日,印國防部發布聲明稱,印發動“朱砂行動”(Sindoor),打擊巴及巴控克什米爾地區的9處“恐怖主義基礎設施”。印度政府稱,此舉旨在回應4月帕哈爾加姆襲擊事件。巴則迅速反擊,并聲稱擊落多架印戰機。
印巴克區沖突遵循既定模式,或通過外交與條約解決問題或是沖突結局。大西洋理事會研究員斯魯詹·帕爾卡(Srujan Palkar)指出,印不太可能立即升級局勢或進行動員。這次行動符合印近年來的應對模式,自2001年以來印已數次以“有限可控”的方式回應重大襲擊事件。例如,2001年印因議會遭襲,對巴發動“帕拉克拉姆行動”,印巴對峙10個月之久,但并未升級局勢。再如,2016年的“烏里外科手術式打擊”、2019年的“巴拉科特空襲”也都保證“可控”。而巴領導層回應稱“印的行動構成戰爭行為”也是其慣用伎倆。印應該在反恐的同時與全球保持溝通。美可借助重新談判《印度河水資源條約》的方式推動“透明對話”以解決沖突。大西洋理事會反恐項目負責人、前美國國防部長辦公室特種作戰和打擊恐怖主義活動負責人亞歷克斯·普利察斯(Alex Plitsas)也認為,受制于“核威懾”“國際壓力”,印巴也均將遏制危機升級。
沖突升級風險真實存在,媒體與政治“沙文主義”推波助瀾。大西洋理事會研究員舒賈·納瓦茲(Shuja Nawaz)納瓦茲警告,巴恐實施“對等+(quid pro quo plus)”戰略,預計印及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將遭“更強硬回擊”。多年來,巴不斷提升電子戰能力,巴方或動用遠程空對空武器,甚至針對印本土的導彈發射或控制樞紐。而媒體煽動性報道與政客的強硬表態或加劇局。 一旦空襲與無人機交戰失 控,將可能引發更大規模沖突,甚至動用重型武器。再觀美方姿態,美當局并未構建清晰的對策應對此次危機,這或給中國參與調解提供空間。大西洋理事會南亞中心非常駐高級研究員、奧爾布賴特石橋集團合伙人阿特曼·特里維迪(Atman Trivedi)認為,巴軍方領導人行事的不確定性、中國與巴日益增長的軍事和經濟聯系、媒體的“沙文主義”煽動都將印巴局勢推至懸崖邊,印巴離戰爭僅一步之遙。美智庫威爾遜中心南亞研究所所長邁克爾·庫格曼(Michael Kugelman)表示,這是印巴幾十年來最嚴重危機,不同于2016和2019年的有限交鋒,這次沖突有持續升級的危險。
海灣國家或成關鍵調停者。庫格爾曼認為,當前國際調解對于阻止沖突升級而言至關重要。美在2019年印巴沖突時曾扮演調停者角色,但當前沙特、卡塔爾、阿聯酋等海灣國家或最適合干預。這些國家與印巴雙方都保持良好關系,尤其在能源和經濟援助方面對巴具有影響力。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印巴邊境停火協議正是由阿聯酋牽線促成。
克什米爾民眾仍是沖突最大犧牲者。大西洋理事會考克羅夫特戰略與安全中心助理主任瑪娜爾·法蒂瑪(Manal Fatima)強調,印此舉明顯受國內民族主義情緒驅動,與2019年普爾瓦馬事件后的應對極為相似,在預料之中。帕哈爾加姆襲擊事件發生后,兩國政府陷入“指責游戲”,印控訴巴庇護恐怖分子,巴方則將事件稱為“假旗行動”。這種互相指責反映出印巴戰略癱瘓,無力或不愿解決對根本問題。而沖突苦難最終由克什米爾地區人民承擔。他們在高壓的政治、安全治理下生活,如今又因恐襲和報復空襲而面臨人權風險與安全威脅。
印巴緊張關系催化南亞地區復雜態勢。大西洋理事會南亞中心非常駐高級研究員魯達貝·沙希德(Rudabeh Shahid)認為,印巴問題將對孟加拉國、斯里蘭卡、尼泊爾、不丹、馬爾代夫這些南亞無核國家產生復雜的地緣政治與國內政治連鎖反應,南亞區域合作恐徹底癱瘓。孟加拉國臨時政府因面臨國內反印情緒高漲和印施壓的雙重壓力而岌岌可危;斯里蘭卡雖試圖保持謹慎中立,但克什米爾沖突或激化國內穆斯林群體不滿,加劇社會動蕩;尼泊爾在中印間平衡難度增加,易受印脅迫;馬爾代夫或面臨伊斯蘭主義情緒,印度洋軍事化程度加劇削弱其“對沖戰略”空間。此外,此次印巴危機還將沖擊美“印太戰略”。
*閱讀今日日報,請關注“南亞問題研究小組”微信公眾號
本期編輯:宋可馨
本期審核: 范 家菀
*前往公眾號后臺發送“編譯”,即可查看往期編譯合集
▲政報·102期 | 為保2024大選,印人黨打算收割這個群體的選票了.....
▲經報·96期 | 印落后中國16.5年,但正在快速縮小差距!
印國防工業大崛起?美國居然是印軍火最大購買國…
編譯 | 印學者:陰云籠罩南亞,為什么這次印巴沖突前所未有的兇險?
評論區留下寶貴的意見或建議,但請務必保持友善和尊重,任何帶有攻擊性和侮辱性語言的留言(例如“阿三”)都不會被采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