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2025年中國狂犬病學術年會在渝舉行。據了解,去年,我國狂犬病發病人數略有反彈,打破了十幾年來持續下降趨勢。專家提醒,鑒于狂犬病是一種致死率近乎100%的疾病,絕不能對其潛在危險掉以輕心。
5月9日,2025年中國狂犬病學術年會在渝舉行。主辦方供圖
據了解,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傳染病,動物通過咬傷、抓傷、舔舐黏膜等方式傳染給人,潛伏期長短不一,一般在1個月-3個月內發病。一旦感染,幾乎沒有治愈可能,死亡率接近100%。據國家疾控局發布的法定傳染病報告發病數統計,2024年,全國共報告狂犬病170例,與2023年相比,略有反彈。
“狂犬病發病略有反彈,與寵物飼養數量增加、公眾對狂犬病的認知仍有不足、動物致傷防治體系不完善等有關。”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主任醫師王傳林說,比如,流浪狗基本沒接種疫苗,寵物接種疫苗覆蓋率較低。
不過,雖然去年全國報告狂犬病發病數略有反彈,但總量很小,公眾也不必恐慌。狂犬病雖然致死率高,但如果能做到規范預防,及時接種疫苗,也能夠100%預防狂犬病的發生。
中華預防醫學會副秘書長李光琳指出,目前,我國人狂犬病疫情日益呈現農村地區病例較多、男性病例數多、兒童和老年人群發病較多的“三多”特征。同時,動物狂犬病流行態勢仍存在被低估的情況,流浪犬、家畜以及野生動物帶來的狂犬病傳播風險不容小覷。這就要求我們要進一步強化農村和偏遠地區的犬類管理,加大動物流調監測和溯源力度,切實消除狂犬病傳播隱患。
重慶市疾控局副局長李志丹介紹,近年來,重慶市狂犬病防控成效明顯,全市人狂犬病發病數連續17年下降,從2007年的197例降至2024年的1例,暴露人群規范處置率從85%提升至98%。
專家們普遍認為,預防狂犬病的關鍵在于加強疫苗接種和規范處置,特別是要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的處置能力,確保疫苗可及性和狂犬病被動免疫制劑的合理應用,提高公眾健康意識。
本次年會由中華預防醫學會、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和中國工作犬管理協會聯合主辦,中華預防醫學會狂犬病防控工作委員會承辦。
被抓傷或咬傷后,如何預防狂犬病發生?
首先需評估動物攜帶狂犬病毒的風險:如是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確定是否患有狂犬病的宿主動物意外傷害,切記快速到具有資質的犬傷門診處置!
再根據接觸方式和暴露程度進行暴露風險分級及相應的處置,共分為三級:
I級暴露:
接觸或者喂飼動物,或者完好的皮膚被舔舐,只清洗暴露部位。
Ⅱ級暴露
裸露的皮膚被輕咬,或者無明顯出血的輕微抓傷、擦傷,應處置傷口并接種狂犬病疫苗。
Ⅲ級暴露
單處或多處貫穿性皮膚咬傷、抓傷,破損皮膚被舔舐,開放性傷口、黏膜被唾液或組織污染或直接接觸蝙蝠者,應處置傷口并注射狂犬病被動免疫制劑和狂犬病疫苗。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李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