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華人網消息:羅馬時間5月8日19點15分,梵蒂岡西斯廷教堂傳來莊嚴宣告:“我們有新教皇了!”全世界數以百萬計天主教徒翹首以盼的時刻終于到來。美國籍紅衣主教羅伯特·弗朗西斯·普雷沃斯特(Robert Francis Prevost)被選為第266任羅馬教皇,并取教宗名號“利奧十四世”(Leone XIV),成為羅馬天主教歷史上首位來自美國的教皇。
教宗利奧十四世的當選,是一次延續性的選擇,也是一種時代的回應。作為方濟各教宗長期信任的親密合作者,他不僅在任期內主導全球主教任命事務,還深度參與了推動教會改革的關鍵議題。他的主教格言“in Illo uno unum”(在基督里我們合而為一),出自圣奧古斯丁的講道,強調即使信徒眾多,也應在基督中成為一個整體。這一神學理念傳遞出他對教會統一、共融、包容的深切期待。
羅伯特·普雷沃斯特1955年出生于美國芝加哥,母親為西班牙裔,父親則有法國和意大利血統。他1982年晉鐸,僅三年后便前往秘魯擔任教區神父,在這個與他出生地文化迥異的拉丁美洲國家生活并服務了十四年。這段經驗對他影響深遠,也奠定了他后來深受拉美教會信任的基礎。2001年,他回到美國,擔任奧斯定會芝加哥省省會長。但他對秘魯的情感始終未曾中斷。2014年,教宗方濟各任命他為秘魯北部奇克拉約教區主教,2020年進一步升任為卡亞俄教區宗座署理。
卡亞俄的任命并非普通調動,而是一次充滿象征意義的交接。此前主政該教區的西班牙籍主教德爾帕拉西奧是保守陣營的代表人物,曾由本篤十六世提名。盡管未達75歲法定退休年齡,仍被方濟各提前更換,引發傳統派不滿。這一決定背后,實際上反映出教會內部關于“窮人優先”路線與精英保守主義之間的深層分歧。而普雷沃斯特的上任,象征著改革派在南美教會內部的持續推進。
教宗方濟各對他的信任從未間斷。2023年,他被任命為“主教事務部”部長及“拉美宗座委員會”主席,參與全球主教任命、監督與教會政策方向制定。作為重要的顧問與執行者,普雷沃斯特協助推進教宗倡導的教會透明、基層參與及去中心化等重大改革。他也多次公開表態,認為主教不應成為行政管理者,而應是貼近信眾的牧人。他說:“我們常常專注于教義傳授,卻忘記了我們的首要使命,是傳達與耶穌相遇的喜悅。”
在涉及教會結構與性別議題的討論中,利奧十四世采取了審慎而開放的立場。關于女性是否可擔任神職,他曾明確指出:“將女性教士化不一定能解決問題,反而可能制造新的緊張。”他呼吁教會超越職位分配邏輯,重思“領導”與“服務”的意義。他的這番言論,顯示出他對教會制度的深度反思與更新渴望。
利奧十四世始終強調,教會不應被看作是全球各地教區的拼湊,而應是一種深層次的共同體。他說:“普世教會不僅僅是由各地方教會加總而成,她在每一個地方教會中都是真實而完整地存在。”這番話不僅重申了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所強調的共融精神,也展現出他對“本地性”與“普世性”之間張力的深刻理解。
他多次在講話中表達對世界和平的祈愿。在一次于圣女麗達紀念日的講道中,他呼吁道:“愿圣女麗達幫助我們獲得世界和平的恩典,尤其是在中東、烏克蘭,以及那些無辜者呼聲未被聽見的地方。”這份對受苦民眾的牽掛,也體現了他始終不變的牧者初心。
教會的新時代已經開啟。利奧十四世的當選,不僅是歷史上的一次突破,更是一種象征——一個更加開放、多元、關注底層的全球教會愿景正在成形。
如果你對這位美國出身的新任教宗有自己的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別忘了點贊、轉發,將這位“草根教皇”的故事分享給更多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