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有關在中國再搞一個“第五個直轄市”的說法又熱鬧起來,伴隨國家對行政區劃的調整和不斷推進的區域協調發展舉措,一些有著重要區位優勢,經濟底子厚實,綜合國力很強的城市被反復提到,其中武漢,南京和深圳這幾個地方的名字被提到的頻率很高,這幾個地方有著比較厚重的歷史積淀,經濟能量不小,而且這幾個地方在我國發展戰略中都有著各自的重要戲份。
武漢是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地理位置非常好,具有重要的交通樞紐地位,南京是東部沿海經濟帶的重要城市,有著深厚的科教基礎,也有較強的經營控制能力,深圳是改革開放最前沿的城市之一,經濟非常活躍,且產業結構比較先進,這三個城市雖然處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之下,但卻都起到了關鍵作用,現在這三個城市一起成為了人們討論要不要成為直轄市的對象,這是對各個城市綜合競爭力的一種考量,也是在中國城市版圖重新規劃的時候作出的選擇。
武漢在中國的版圖中間靠東,華中地區有一座重要的城市就是武漢,它是湖北省的省會,武漢是北方和南方,東方和西方的交匯點,也是長江中游城市群的中心城市,長江和漢江在這里交匯,把城市自然而然地分成了武昌,漢口和漢陽三部分,這樣的城市空間布局給武漢帶來了天然的區域協同和整合優勢,武漢還是國家的重要交通和通信樞紐,鐵路,水路,公路,航空等多種交通方式匯聚于此,它是全國的物流和信息中心。
武漢在整個國家戰略當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武漢是整個中部崛起戰略當中的支點城市,同時也是整個長江經濟帶上非常重要的城市,大量的國家級科研平臺,工業基地以及信息基礎設施都設置在武漢,這使得武漢的產業發展實力非常強大,而在經濟結構方面,武漢已經形成了光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等等這樣一些主導產業,科技創新能力得到了不斷提升,科研投入強度一直在提升,大企業數量在不斷增加,高技術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也都在快速發展當中。
就教育資源而言,武漢擁有全國范圍內數量較多的高等院校,像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這樣的學校在中國具有較大的影響力,包含工程,醫學,理學,人文社科等等諸多學科領域,高等教育體系比較完備,能夠給城市科技創新以及人才塑造給予穩固的支持,科研單位也比較多,擔負著重大的國家重點實驗室,重大專項任務之類工作。
武漢旅游資源比較豐富,像黃鶴樓,武漢長江大橋,東湖這些自然或者人文景點,是國內非常重要的歷史文化名城,漢口老租界,武昌起義紀念館等地蘊含著不少近現代中國發展的關鍵歷史節點,城內綠化越來越好,公共空間安排也越發合理。
南京在中國東部,長江下游,江蘇省省會,位置影響它在長三角的作用,城市三面環山,一面臨江,自然條件好,資源穩定,南京自古就是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以前是六朝古都,文化底蘊深厚,現在是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的核心城市之一。
南京是東部沿江發展帶上的重要支點城市,政策承載力很強,產業整合能力也比較高,城市治理能力尚可,現代化城市管理和社會治理體系建設情況比較穩定,經濟結構主要是智能制造,軟件與信息服務,生物醫藥,新材料等具有代表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根基較為穩固,近些年高技術企業持續增多,涌現不少產業集群,金融服務,現代物流,科技研發等第三產業也比較發達。
高教這塊,南京實力比較強,南京大學,東南大學這些大學在全國范圍內的學界影響力大,科研能力不錯,創建出來的學科建設能力也比較強,科研機構涉及的領域不少,重點實驗室,研究中心之類的研究機構很多,給南京的科技創新帶來支撐,大學畢業生留在南京工作的比例也比較高,這樣一來,在城市發展產業的時候就補給了人才需求。
南京的旅游資源有很重大的歷史文化特點,中山陵,明孝陵,夫子廟,秦淮河這些地方出名,都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比較多的地方,城里文化氛圍比較濃烈,博物館,美術館,文化活動場所分布得比較密集,改善生態環境的工作一直在持續進行中,城市綠化率比較高,人們住得越來越舒服。
深圳屬于中國的南部地區,緊挨著香港,是廣東省內的重要城市,它是最早實行經濟特區政策的城市之一,也是改革開放期間發展較快的城市之一,它是新興經濟力量的代表,它靠在珠江口,面向南海,與東南亞、世界市場都有聯系,它是珠三角的主要城市之一,深圳屬于移民型城市,人口比較年輕,有活力,有創新意識。
深圳在我國經濟體系內所發揮的作用正在變得愈發明顯,它同時也是粵港澳大灣區的一員,高新科技企業屬于深圳的支柱性產業,電子信息技術、通信設備制造、人工智能技術以及互聯網等都是其中的主要范疇,騰訊、大疆這類大型科技公司的總部均設在深圳,于是便塑造出了一條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大規模產業鏈條和創新體系,在資本市場方面同樣有著不錯的表現,全國范圍內證券行業最為發達的城市之一就是深圳,營商環境排名靠前,并且還在很多有關政策方面的改革試點項目上有所嘗試,因而吸引了大量創新型企業的加入以及各類人才聚集于此。
教育資源上,雖說起步晚些,不過近些年來深圳加快創建高等教育體系,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之類的學校發展很快,科技研發的資金投入慢慢增多,很多高校跟國外著名大學聯手辦分校,這樣一來城市的綜合教育與研究水平就有了改善,而且針對高層次人才的扶持很有力,給這座城市增添了不少科技以及產業方面的動力。
旅游方面,深圳靠的是自然和現代,于是就有了不同的旅游形式,市區里有好多濱海景點,科技主題公園,還有文創園區,它成了現代都市旅游的新榜樣,城市發展步伐挺快,公共服務體系就一直改善,大家得到的好處感和滿意程度也比較高。
這三個城市各自有著不同的發展路徑,不過它們都存在一定的直轄能力,就區位而言,武漢處在全國幾何中心,便于接納南北協力合作,東西聯系等功用,南京處于經濟發達的長三角地帶,它在政策,產業,人才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深圳屬于經濟特區,它承擔著準直轄所包含的許多職責,而且有著較多體制革新方面的經歷,其市場運行比較活躍。
但設市改區不僅僅是從城市經濟發展來看的,這也是國家行政管理體制和地區治理能力提升的表現,直轄市涉及行政邊界、財政體制、管理權限等,要考慮到國家總體戰略、地區平衡和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等問題。
就城市自身準備的情況來說,武漢在行政區劃、人口數量、產業基礎這些方面有些獨自做治理工作的可能;南京有著特別的歷史背景和治理傳承,這就讓它更接近于“管理型”直轄市這種形象;深圳大概會更多地扮演“革新型”直轄市的角色,也就是制度改良嘗試比較多。
以后會不會再有新的直轄市?這要看國家戰略需要和城市治理現代化推進的節奏,武漢、南京和深圳這場爭奪戰其實也不僅僅是為了爭一個“第五個直轄市”,這是新時代背景下中國城市競爭格局變動的一種反映,不管最后誰贏了,至少我們能從這里看到,現在的中國城市正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不只是比誰的經濟大盤子大,還要看你們能不能做出好的制度,能不能把一座城治理好,能不能做到區域之間的良性互動。
這樣的競爭是良性的,它逼著城市不斷想清楚自己的位置,要怎么提供更好的服務,怎么提升治理的效能,為中國未來的城市化提供一種可能性,也許第五個直轄市什么時候設立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誰能在這樣的躍遷中抓住新機會,在新的舞臺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