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南華早報》報道,在中國學術期刊《航空學報》發表的一項新研究顯示,中國的高超聲速滑翔飛行器可以從衛星這樣的天基平臺發射,并以最高20馬赫的極端速度飛行,相當于時速高達2.4萬公里,能在30分鐘內打擊全球目標。
早在2021年,美國軍事情報稱,中國測試了兩種從近地軌道發射的高超聲速武器,這在當時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據稱,這種新型高超聲速武器可以攜帶核彈頭,從太空中發射,然后繞著地球飛行一圈,并擇機再入大氣層向著目標飛去,這與一般的彈道導彈完全不同。
但在當時,一些軍事專家表示懷疑,認為這種報道純屬炒作。因為這種“軌道轟炸技術”太過于科幻,這意味著從太空而來的高超聲速武器將變得不可阻擋,現有導彈防御系統根本無法抵擋。
隨著此次新研究的公布,首次披露了這種新型高超聲速滑翔飛行器的一些細節。火箭軍研究人員表示,某些高超聲速滑翔飛行器甚至可能從天基平臺發射,使它們能夠大幅壓縮敵方預警系統的響應時間和操作范圍,從而提高成功突防的可能性。
同時,研究人員也總結了新型高超聲速滑翔飛行器仍然存在的一些關鍵弱點,比如該飛行器的強烈紅外信息特征,這可以使敵方系統更容易從遠距離檢測到飛行器的飛行。此外,由于在末段相對較低的抗過載能力和有限的通信帶寬,這會導致飛行器的機動性較為有限,從而削弱武器的最終威力。
研究指出,再入滑翔飛行器(RGVs)充分利用高升阻空氣動力學設計,可以在近太空中大范圍機動,承受的過載是三到五倍重力,能夠在短時間內實現大的跳躍或擺動。
先前有其他研究指出,中國科學家通過研制能夠多次點火的新型固體燃料推進器,讓高超聲速滑翔飛行器能以超過15馬赫的速度反復進入和跳出大氣層,就像在大氣層中打水漂那樣,從而使其具有遠程、高機動性和不可預測性等突出優勢。
不過,外媒以及美軍確實一直在大肆炒作中國高音聲速武器的威脅。美國現任國防部長皮特·赫格塞思(Peter Hegseth)聲稱,中國的高超聲速導彈“可以在發生沖突20分鐘內摧毀10艘航空母艦”。
就像我國此前發射的可重復使用試驗航天器,被認為是中國在秘密研制的空天飛機,外界甚至將其稱為軌道核轟炸機,它能90分鐘繞飛地球一圈,攜帶一兩噸載荷,可以在太空中發動攻擊,具有快速的全球打擊能力。
過去5年來,我國曾先后三次發射了可重復使用試驗航天器。不像一般的航天器都是一次性使用的,這種新型航天器能夠重復進出大氣層,實現多次使用,以大幅降低航天成本。
這種特殊航天器的飛行方式也是與眾不同。首先,它由運載火箭送入太空,執行該發射任務的都是長征二號F火箭,也就是發射神舟飛船的神箭。但與載人時不同,發射這種航天器時沒有逃逸塔,整流罩換成了更大的馮·卡門曲線版本。該整流罩還是特制的,表面有幾處凸起的部分,可以用于包裹機翼,這是它被認為空天飛機的原因之一。
其次,該航天器每次都是返回位于羅布泊的一處機場,這意味著它是在跑道上水平著陸,不像神舟飛船那樣依靠降落傘豎直著陸,所以這更加表明它的特殊性,應該是有機翼的航天器,也就是空天飛機。
正因為如此,美國對于我國空天飛機的動向格外關注。在中國空天飛機發射升空后,美國太空部隊開展實時跟蹤,試圖了解我國空天飛機在太空中做什么,性能究竟如何。外界推測,我國將在今年晚些時候第四次發射空天飛機,到時無疑又會引來美國太空部隊的關注。
我國曾多次表示,我們的可重復使用試驗航天器并非什么太空武器,我們是為了發展可重復使用航天器技術,并在太空中對衛星開展在軌服務,這樣能夠有效降低進出太空的成本,從而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作出更大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