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哪條路可以最快成為醫生呢?
看新聞說,協和4+4,四年就能成為醫生?但是,各位家長們,大部分普通家庭的孩子沒機會了。如果一個普通小孩想規劃當醫生,其實我可以給大家講一講目前來講比較行之有效的規劃路徑。
首先,我們從短到長給大家講一講學制培養,主要有這么幾種。
第一種就是最普通的臨床醫學五年制,畢業之后拿本科學歷。這個在全球范圍之內,大家都是比較認可的。這屬于基礎臨床醫學學習,但畢業后是沒有能力直接當醫生的。
接下來,第二種學制叫做臨床醫學5+3,本碩連讀,也叫本碩一體化。這可以說是我們中國的一個特色。臨床醫學5+3本碩連讀有什么優點呢?
就是你高考的時候,考一所這樣的學校的5+3專業,畢業以后六證合一,包括臨床醫學本科的五年制畢業證、學士學位證,碩士的畢業證、碩士學位證,再加上住院醫師規培證和職業醫師資格證,就能直接當醫生了。這是目前當醫生最快的路,八年之后,基本上你在三甲醫院就具有相關的招聘資格去當醫生了。
那么第三條路叫做什么呢?
就是本博八年制。本博八年制目前來講是什么情況呢?它有一個優點和一個缺點。優點是最快拿到博士學位,缺點是要額外規培三年,不像剛才說的5+3那種,本碩連讀,拿到了碩士學歷,同時也把規培做完了。本博八年雖然你八年把博士學位拿到了,學位拿到最高了,可是你缺了一個規范化培養。
醫生的崗位是救死扶傷,這是一個要求非常嚴格的工種,因為你手里是人命關天。所以說,中國也好,國外也好,都一定要求一個醫學生在真正從事醫生之前,必須要進行住院醫師規范培養。住院醫師規范培養有什么要求呢?
就是首先你必須要找到接收你的醫院,由這個醫院指派相關的指導老師,然后你跟著他,他去做醫囑你也去,他去檢查病人你也去,甚至他上手術你也要跟著。由他對你進行相關的指導,指導你在醫學領域里邊的技術水平,能夠達到一個在醫院里邊做醫生的這樣的實操和能力。
這就像師傅帶徒弟,因為整個醫學系統里邊,最終重的就是實踐,相當于是手把手教你這一步怎么辦,那步怎么辦。所以說,住院醫師規范培養是真正把握著一個核心,就是這個人到底是個醫師,還是一個只會紙上談兵、不能真正看病救人的人。所以住院醫師規范培養是必須要做的事,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這樣來講,作為一個本博八年制的同學,相當于八年博士讀完再加三年,就是11年才能進入醫院當相關的醫生。但這里邊有一個不一樣的地方,就是有一些學校可以把這個縮短,比如說有一些知名的院校,它可以把規培的時間和你的讀博期間進行一個交叉。
因為很簡單,你讀博的時候也是老師帶你,那個老師一般來講也都是醫院里邊的一些博導。那么這樣來講呢,可能就把它合并了,優秀的學校也會在八年之內把博士和住院醫師規培證也會拿到。
整體來說,對于我們普通家庭的孩子,這是目前來講的主流的三條路徑。那么這個方式當中呢,說到現在最火的就是協和4+4。協和4+4是啥情況呢?
其實協和4+4是打破了這個界限。在我們中國,醫學行業是一個管理非常嚴格的行業,這個行業里邊要求的就是你要想讀研,那你起始專業必須是臨床,你研究生才能考臨床的研究生,才能考臨床的博士。但是協和打破這一點,協和的4+4意思就是八年把協和的博士拿到,就是北京協和醫學院的博士。你這八年咋回事兒呢?
你前四年可以去任何學校任何專業都行,后四年你來到我北京協和醫院讀博,然后畢業以后頒發北京協和醫學院博士學位。
那為什么協和敢這么做?原因很簡單,協和敢這么做的原因是因為北京協和醫學院一直走在改革的前面,是頂尖醫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這個學校干了很多第一的事兒,這個學校是我們中國在醫學系統的第一學府。就連清華最開始辦醫學也要和協和進行聯合招生。
說白了,清華培養相關的生物化學相關的,然后送到協和進行醫學培養。北京協和醫院也是中國第一所試辦八年制醫學專業的學校,所以說北京協和醫學院這個學校也是唯一的一個從大學變學院的學校。別的學校都在想著我是學院,我要升大學,這個學校最開始其實實際上叫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后來它覺得這個名字太大氣了,有點兒失去自己的特色了。
因為這個學校在我們新中國建立以前就有了,當時在亞洲地區這是頂尖的醫學院,大家一提到北協和全球人都知道。所以他覺得可能我失去自己的特色了,那怎么辦呢?我把名字重新改回來,我還叫北京協和醫學院。
所以到現在為止你就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在整個中國分數排名前十的院校當中,唯一一個叫學院的就是它,北京協和醫學院,就是這么牛。
整體來說,你想一下,你是中國最牛的醫科院校,那么他一直擔負著一個使命,就是始終在探索一種可能,就是吸收更多優秀人才進入到醫學系統,只有他有這個能力和技能進行相關的改革。所以說呢,他開始試辦一種叫做4+4,打破專業界限,這其實是非常好的。
因為你會發現,在目前來講,除了北京協和之外,其他的基本上99%以上的學校,基本上都要求的是本科學臨床,研究生學臨床,博士學臨床,一輩子走臨床。那就證明如果這個孩子高考他沒考上臨床醫學,就證明這輩子和醫生拜拜了。
但是你說這個孩子他有沒有可能是因為高考的時候他報志愿報錯了,或者他報志愿沒有注意被調劑了,他可能就跟他自己臨床醫學就差一分兒。那這樣會不會耽誤很多天生就對醫學向往,然后一直在追求自己的醫生生涯的這樣的一個孩子,是不是這輩子就跟這個沒緣了?然后協和做了一個bug的修正,就是我搞了個4+4。我給這些孩子們一個第二次的機會,給你一個通路。
如果你依然有這方面的興趣和能力,依然有這方面的追求,那么依然可以。就比如說你學的是其他專業,那么你博士階段你非常優秀,那么我會把你選進來,在我這邊讀博士,繼續從事你的醫生生涯,是不是就修正回來了?
這其實是件好事兒,這才叫“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但是我說了,這只能說這個故事的核心就在于選拔機制出了問題,執行壞了,所以說這個咱不能深說。
那么回過來幾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北京協和醫學院是一個好學校,這個學校因為有他在中國的醫學相關的進步,醫學的相關的政策的改變,包括對人才的制度的改革,依然還在向前引領。我覺得不要因為這樣的小小事件受到什么影響,對吧?我覺得大眾應該把自己的眼睛擦亮了。
第二個就在于,如果對于普通家庭的孩子,那么他在選擇成為醫生的時候,哪條路會比較近?那我覺得還是要看分數的。首先來講呢,本博八年制的學校,一般學校都非常好,基本上在全國十幾個學校,最高的你像北大呀,復旦,包括中山大學呀,中南大學湘雅呀,南方醫科大學。這些學校都很好,但這學校分數很高。
如果能夠上,就是分數能夠本博八年制,我還是優先推薦本博八年制,雖然他沒有規培。但是呢,大家注意一個問題啊,就是說你在你合適的年齡做了對的事兒,這就是永遠是對的。你不用再去深造了,你這樣來講,就是用了八年一口氣把博士學位拿到。這樣的話,你以后不用再為學歷去擔憂了。
因為現在整個醫院是一個非常卷的地方,就是人才濟濟。當你技術不行的時候,有人給你卷技術;當你技術行的時候,有人給你卷學歷;當你學歷也夠的時候,有人給你講科研;當你科研夠的時候,有人給你卷案例,就卷病例嘛,卷經驗。
所以說你會發現整個學醫的這條路是一個一直在卷的過程當中。那么這個環節當中,你要知道,如果想發展好的話,就是你盡量要讓坑少一點,讓門檻兒少一點,要絆倒你的東西少一點。能夠在你合適的年齡,在你年輕的時候,你是記憶力最好的時候,那你這個時候應該去學習。
所以說你能讀到博士盡量學,能讀到博士規培博士之后再規培也行,然后呢,踏踏實實再去當醫生,然后再去卷科研,再去卷經驗,再去卷病歷。到那個時候呢,就是你另外一個職業生涯了。所以我還是優先推薦大家想考本博八年制的院校。
第二個的話就是如果孩子分數在中檔或中等偏上,那優先考慮的還是5+3,就是本碩連讀。為什么呢?因為這里邊有個特點,當醫生現在目前來講,大家都想進三甲,沒有人說我先我學臨床,想當醫生,我想進鄉鎮醫院的。都說我想進三甲,三甲現在起始階段要求當醫生就是碩士學歷,對吧?必須碩士。
雖然說現在目前來講,臨床醫學五年制去考研的成功率還是挺高的,大概達到35%~40%了,還挺高的。但是他也沒有你一口氣兒直接干起來強,對吧?直接保送強。那么5+3本碩連讀就是保送,直接一口氣把它讀起來,規培也給你了,就一步到位了。那像這種學校其實就多了,如果你中檔分數段呢,夠不上本博八年制的學校,那么我覺得類似于像這些學校,像河北醫科大學,山西醫科大學,包括汕頭大學啊,天津醫科大學,這些學校都有5+3一體化,我就優先去選。
再往下那就是臨床醫學五年制了。選臨床醫學五年制專業的學生,我只能給大家一句話,就是選這些學生就真的是對自己的學習還有信心的。為啥呢?
因為很簡單,臨床醫學五年制學校一般都是二本院校居多了,還有一些就是最近這幾年由二本漲分兒漲上來的學校。你比如說像濱州醫學院,像承德醫學院啊,南昌醫學院等等醫學校,這些學校都有臨床醫學五年制。你想想二本學校,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去考研,然后去讀博,去規培,然后你去就業。你會發現這條路就一路打怪上去,就太漫長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