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上方的“關注”按鈕,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92年的一天,一架來自祖國大陸的飛機,降落到了臺北桃園機場,一位滿頭銀絲的花甲老人,孤身一人下了飛機。
那一天,臺北陽光明媚,風景宜人,可這位老人卻沒什么心思欣賞美景,她雙目含淚,正在極力掩飾著內心的激動與不安。
出了機場安檢大門,老人忽然看到了一大幫人呼啦啦地迎接自己,走出機場大樓,面前是十幾輛汽車,每輛車上都有人熱情地招呼她上去。
老人見到此情此景,感動到無以復加,她用顫抖的嗓音興奮說道:
“一下子這么多輛車來接,我都不知道上哪一輛才好了!”
這位老人究竟是誰?她為什么要孤身一人來到臺灣,路上又是因何激動不安?抵達臺北后,為什么有那么多人爭相接她?
小姐干革命
故事要從1937年的一封戰(zhàn)時信件開始講起,這封信從南京寄出,是一位出身書香名邸的千金小姐,寫給自己的未婚夫的。
這位小姐在信中寫道:自己和哥哥深受1935年“一二九”運動革命精神的感染,打算投身于祖國解放的偉大事業(yè)中。
一二九運動
自己在閱讀過馬克思主義著作,同許多共產(chǎn)黨的仁人志士進行接觸后,對共產(chǎn)主義已經(jīng)大大改觀,覺得只有共產(chǎn)黨才能解救中國。
正因如此,自己在中學畢業(yè)后,要跟著哥哥去延安的抗日軍政大學深造,然后留在那里參加紅軍進行抗日斗爭。
小姐在信件的末尾,邀請未婚夫和她一起前往延安,參加革命運動和抗日斗爭,她不知道未婚夫會不會答應,但她本人,是鐵了心要跟隨紅軍。
這位千金小姐,便是多年后前往臺灣的耄耋老人,她名叫傅涯,出生于江西一戶官宦世家,她還有另一個更為知名的身份,那便是新中國開國大將陳賡的妻子。
傅涯的父親,是晚清時期當?shù)毓俑囊晃粠煚敚m然是舊式官吏,可他的思想?yún)s十分開通,他讓女兒傅涯和長子接受一模一樣的教育,使其成了一名秀外慧中的大家閨秀。
傅涯
中學時期,傅涯跟隨哥哥離開了江西老家,遠赴南京求學,在求學期間,傅涯目睹了民國舊社會的種種殘酷剝削和民間疾苦,內心點燃了救國救民的革命火種。
1937年“七七事變”后,抗日戰(zhàn)爭在中華大地全面爆發(fā),傅涯和她的兄弟姐妹們,紛紛投入到了如火如荼的救亡圖存運動當中。
只不過,除了傅涯和她的長兄,其他兄弟姐妹都加入了國民黨的隊伍,兩兄妹受共產(chǎn)主義精神的感召,毅然奔赴延安,加入了紅軍。
傅涯來到南京后,先是在抗日軍政大學讀書,畢業(yè)后又成了紅軍文工團的一分子,參加演出之余還兼職部隊會計工作。
1939年,經(jīng)過多次申請,傅涯成功入黨了,一年之后,她隨文工團前往山西革命根據(jù)地進行慰問演出,結識了八路軍團長王智濤。
王智濤
受王智濤邀請,傅涯前去他的家中做客,因此結識了一位負傷休養(yǎng)的我軍旅長,當時誰也沒有想到,命運的齒輪,在此時便緩緩轉動了。
烈士王根英
這位我軍旅長不是別人,正是開國大將陳賡,他因在追擊日寇的途中不慎被流彈擊中,正在老戰(zhàn)友王智濤的家里靜養(yǎng),結果便結識了傅涯。
當時的陳賡,狀態(tài)可以說是糟糕到無以復加的程度,除了身體的傷病,陳賡在精神層面,也剛剛經(jīng)歷了十分巨大的打擊。
原來,就在不久之前,陳賡的妻子不幸壯烈犧牲,徒留他一人悲痛哀切,他的妻子,就是我軍革命烈士王根英同志。
不同于出身書香門第的傅涯,王根英出生在上海一戶貧苦人家,早早便開始當紡織廠的女童工,努力賺錢養(yǎng)活家人了。
王根英
王根英從九歲開始,便日復一日地在車間流水線上辛勤勞作,她每天工作時間長達十二到十六個小時,工廠主對她極盡盤剝之能事。
幼小的王根英不甘屈辱,內心埋下了反抗的種子,而這粒種子真正成長為革命精神之花,還得歸功于我黨先進理念的澆灌。
1923年,我黨在上海組織了一系列罷工運動,并建立了工人夜校,教授廣大工人群體文化知識,王根英報名參加了夜校,獲得了共產(chǎn)主義思想的啟蒙。
當時上海工人學校的教官,正是陳賡,他在教學授課的過程中注意到了王根英,對這位堅韌不屈的姑娘產(chǎn)生了很大好感。
不過此時的王根英,沒能體察陳賡的心思,她一直在發(fā)愁的,是一樁不情不愿的婚事,王根英的父母早在她牙牙學語的時候,就給女兒訂了一門娃娃親。
陳賡
如今婚期將至,父母不斷催促她早日回家完婚,可深受先進思想洗禮的她,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傳統(tǒng)舊式婚姻十分抵觸。
為了解決這個麻煩,王根英向陳賡進行了求助,陳賡果斷答應幫忙,在他的巧妙說服下,王根英的父母最終同意取消了婚約。
此事過后,王根英對陳賡滿懷感激之情,可還沒等這份感激之情轉化為蓬勃愛意,陳賡就奉組織之命,前往外地進行革命活動,兩人的交往戛然而止。
離別的兩人,各自為了革命事業(yè)努力奮斗,陳賡跟隨周總理,在各地方進行起義運動,王根英則積極投身于“五卅運動”等當?shù)毓と烁锩袆印?/p>
1925年,王根英毅然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兩年后,她以上海黨代表的身份前往武漢,參加了1927年的全國黨代會。
王根英
在武漢,王根英和陳賡重逢了,陳賡被王根英這些年來磨礪出的革命女性氣質深深吸引,墜入了愛河,隨即便展開了轟轟烈烈的追求。
陳賡為了向王根英表達愛意,在開會過程中,連續(xù)給她遞了三張小紙條,每張紙條上都寫著“我愛你”和“做我女朋友吧”。
以當年的眼光來看,陳賡的表白舉動,實在是太過熾熱大膽了,王根英又羞又惱,不知道怎么辦才好,于是干脆把三張求愛紙條,通通貼到了會場的墻壁上。
如此一來,陳賡頓時成為了眾人調侃的對象,周總理在聽說這件事兒之后,又是好氣又是好笑,專門對他進行了嚴肅批評。
周總理表示,心儀于一個女孩子本身沒有錯,但進行追求要講究方式方法,女孩子害羞,應該委婉表達、循序漸進才是。
話雖如此,周總理對革命戰(zhàn)友的個人幸福,還是十分關心的,他把這件荒唐事兒告知給了妻子鄧穎超,鄧大姐轉彎抹角探口風,最終確認了王根英也是喜歡陳賡的。
于是,周總理夫婦便努力撮合了這對有情人,王根英在不久之后,便和陳賡佳偶成雙了,夫妻倆婚后育有一子,起名叫做陳知非,寓意是在革命工作中辨清敵友,明晰是非。
成婚后不久,兩夫妻不得不再度別離,陳賡要趕赴南昌進行“八一起義”的準備工作,王根英則需回到上海繼續(xù)革命運動。
此后多年,夫妻倆各自忙于革命事業(yè),始終聚少離多,直到1939年3月,一則噩耗讓陳賡聽后如遭雷擊,甚至當場暈厥。
王根英在隨軍進行后勤保障工作時,遭遇日本人偷襲,為了搶救我軍的機密情報,王根英不幸被敵人的機槍命中,當場犧牲。
愛妻的犧牲,讓陳賡悲痛不已淚如雨下,可屋漏偏逢連夜雨,沒過多久,他自己又不幸在戰(zhàn)場上負傷了,只能前往老戰(zhàn)友王智濤的家中養(yǎng)病。
王根英和兒子陳知非
艱難愛情路
接連遭遇巨大打擊的陳賡,不復往日幽默開朗,變得終日沉默郁郁寡歡,王智濤為了幫助他振作起來,決定為他介紹新的革命伴侶。
可陳賡思念亡妻,堅決拒絕進行相親,王智濤沒有辦法,只能尊重他的意見,正好在這時,傅涯來到了山西根據(jù)地,引起了王智濤的注意。
在王智濤看來,傅涯和陳賡性情相近,且都是堅定的革命戰(zhàn)士,應該很有共同語言,如果倆人認識一下,說不定能夠擦出愛情的火花。
于是,王智濤借著“拿舞臺道具”的由頭,把傅涯請到了自己家,傅涯和陳賡,就這樣在王智濤的牽線搭橋下,成功認識了。
事情不出王智濤所料,亭亭玉立、爽朗大方的傅涯讓陳賡怦然心動,而陳賡的獨特人格魅力也讓傅涯非常愛慕。
陳賡與傅涯
陳賡的求愛作風,一如當年傳遞表白紙條,他直接跟傅涯坦白了愛意,并希望兩人能夠進行交往,面對陳賡的表白,傅涯不是不心動,只不過她還有一個后顧之憂需要解決。
同王根英一樣,傅涯兒時也在父母的安排下,訂下了一門娃娃親,只不過不同于王根英的“盲婚啞嫁”,傅涯的未婚夫和她很熟,就是她的表哥。
傅涯和表哥的感情不能說很差,只不過一直局限在表兄妹的親情,更何況兩人都受過新式教育,知道表兄妹婚姻違背生物學和現(xiàn)代倫理學,更不可能對彼此產(chǎn)生愛情了。
除了親屬關系的阻礙,在人生大事的選擇上,傅涯和表哥也不是一路人,傅涯積極投身社會運動,和長兄一起加入了我軍,而她的表哥則兩耳不聞窗外事,只在乎學術研究。
抗日戰(zhàn)爭剛剛爆發(fā)時,傅涯曾給表哥兼未婚夫致信,希望他能一道參與延安的共產(chǎn)主義革命事業(yè),可是并沒有收到回信。
抗日戰(zhàn)爭
如今傅涯已經(jīng)認定了陳賡作為終身伴侶,無論從親情還是昔日婚約的角度,她覺得都應該知會表哥一聲,陳賡對此十分贊同,并表示會一直等她。
傅涯的這封信,很快得到了回應,她的表哥兼未婚夫第一時間回信,表示尊重彼此的選擇,自己和她的婚約既無婚姻事實又不符合生物倫理,大可不必介懷。
收到回信后的傅涯,馬上將這個好消息告知給了陳賡,這對愛侶興沖沖地準備結婚,卻遭到了組織的嚴詞反對。
原來,由于傅涯的家庭“成分”太差,她的長兄在“延安整風”運動時,被人誣陷是國民黨安插的特務,百口莫辯的他,正在被部隊提審。
身為嫌犯的妹妹,傅涯也被懷疑是“敵特”的一員,甚至和陳賡的交往,也被傳為別有用心,兩人的愛情,因此承受了巨大的輿論壓力。
好在這時,有個人主動幫了這對有情人一把,他就是鄧公,在鄧公看來,以家庭“成分”給人直接定性太過武斷,更何況傅涯哥哥的案子還沒審理結束,結果尚未見分曉。
鄧小平
在鄧公的幫助下,陳賡和傅涯在1943年成功結婚了,婚后兩人育有四位子女,并收養(yǎng)了許多革命烈士的遺孤。
傅涯和陳賡的婚姻生活十分甜蜜幸福,雖然兩人因為工作關系,一直聚少離多,可愛人的心始終沒有走遠,陳賡為了表達愛意,特意把自己多年來的日記交給妻子保管。
傅涯看著丈夫一本又一本的日記,就像見到了陳賡本人一樣,內心十分溫暖,不再孤單,除了日記,夫妻倆還經(jīng)常鴻雁傳書,寄托思念。
每次妻子的信寄來,陳賡都高興得像個孩子一樣,一遍遍地看信件的內容,夫妻倆的濃情蜜意,就靠著一封封信進行傳遞。
新中國建立之后,陳賡的工作更加繁忙了,他本來身上就有舊傷,一連軸轉堅持工作,身體更加吃不消,健康狀況每日愈下。
陳賡一家
陳賡在五十年代患上了心肺疾病,后來一天天嚴重了起來,每當陳賡病發(fā)的時候,傅涯看著憔悴無比的丈夫,都不由得心疼痛哭。
一向幽默爽朗、愛開玩笑的陳賡,此時還不忘了取笑妻子,沒想到,這句話一語成讖了。
1961年3月16日,陳賡突發(fā)心臟病,搶救無效后在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死亡,一代傳奇將領永遠離開了我們。
赴臺見親人
守寡孀居的傅涯,并沒有沉溺于喪夫的悲傷,而是勇敢地繼續(xù)進行祖國建設工作,并以一己之力扛起了家庭的責任。
多年以來,傅涯始終悉心照顧五個子女,以及眾多養(yǎng)子女,對于王根英所生的陳知非,她視如己出,給予和親生兒女同等的關愛。
在傅涯的關懷教育下,子女們全部健康茁壯地成長,成為了祖國的棟梁之材,他們在各行各業(yè)奮斗,努力為祖國的發(fā)展建設添磚加瓦。
同時,傅涯也沒有忘記弘揚陳賡的偉大革命精神,她將亡夫遺留的日記進行了整理,編纂成了全套《陳賡日記》進行出版,此書后來成為了研究我軍戰(zhàn)史的寶貴著作。
在收到出版社寄送的稿費后,傅涯把錢統(tǒng)統(tǒng)寄給了王根英的父母,多年以來,她一直在悉心照顧失去女兒的王根英雙親。
于公于私,傅涯所作所為,都讓人挑不出一絲一毫的毛病,她也因此備受子女們敬重,只有一件事兒,子女們一直和傅涯持相反意見。
原來,傅涯在1980年,突然收到了一封來自美國的信件,勾起了她的無限愁緒,寄信人是她的小妹,信件的內容,是向傅涯傳遞父母的遺愿。
傅涯和長兄早在前往延安之前,就和家里人斷絕了聯(lián)系,所以她一直不知道,新中國建立的前夕,家人們跟隨著國民黨去往臺灣定居了。
1980年,傅涯的父母去世,臨終遺愿是讓骨灰回到江西老家,當時兩岸關系十分敏感,傅涯的妹妹思前想后,覺得只有姐姐這個開國大將遺孀出面,事情才能辦成。
為了實現(xiàn)父母遺愿,傅涯給鄧公寫了一封信,請求中央允許二老落葉歸根,正如同當年幫助傅涯和陳賡結婚一樣,鄧公再次展現(xiàn)了富有人情味兒的一面,同意了她的請求。
就這樣,傅涯的妹妹成功帶著父母的骨灰,來到了祖國大陸,讓二老可以在江西老家長眠,姐妹倆見面之后,彼此之間有著說不完的話。
傅涯從妹妹那里得知,家人們幾乎都在臺北定居,他們十分想念傅涯,妹妹的話勾起了傅涯的骨肉親情,她自此之后,一直心心念念去臺灣探親。
可子女們并不支持傅涯的想法,他們勸說母親顧及自己開國大將遺孀的特殊身份,在兩岸敏感時期貿然去臺灣,有可能影響父親的名譽。
為了大局著想,傅涯只得強行壓抑自己思念親人的情緒,忍著不去臺北探親,直到1992年兩岸達成“九二共識”,關系大大緩和,她終于忍不住了。
傅涯不顧子女勸阻,孤身一人乘坐飛機前往臺北,她要見一見幾十年未能得見的親人們,一路上,她既興奮,同時也有隱隱的擔憂。
原來,當年傅涯的長兄被人誣陷是國民黨特務,她沒能幫哥哥擺脫困局,雖然最后組織還了傅涯哥哥一個清白,可他還是郁郁而終了。
傅涯擔心家人埋怨自己沒能挽救哥哥,一路上始終惴惴不安,直到看到了家人們親切的笑臉,迎接自己的浩蕩車隊,她才終于放下心來。
晚年的傅涯
這趟臺北探親之旅,讓傅涯心滿意足,探親回來之后,她將余生精力都獻給了兩岸交流的重要工作,始終期盼著兩岸統(tǒng)一的到來。
2010年,傅涯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九十二歲,縱觀傅涯的一生,她不光是開國大將陳賡的好妻子,兒女們的好母親,更是一位優(yōu)秀的革命者。
直到生命的最后時刻,傅涯仍心心念念著祖國統(tǒng)一的大業(yè),希望這一天能夠盡快到來,傅涯及革命者的英靈,便能得到告慰了。
參考資料:
1.《陳賡日記》,陳賡著、傅涯編,解放軍出版社,2003年1月
2.《抗戰(zhàn)英烈譜》,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編著,北京團結出版社,2017年1月
3.陳知非:回憶母親王根英父親陳賡 [J].新華文摘 2006年第20期
4.陳賡大將夫人傅涯同志逝世 兒子陳知建深情憶父母
http://www.crt.com.cn/news2007/News/jryw/2010/114/10114111415BD3JI4D3BGAJ5JA1F1H3_3.html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