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書法/王偉(知止)
隋、唐、五代
隋煬帝忙于打仗,他的大運河戰略對南北美食流通起到了關鍵作用,對于后世的影響是深遠的,唐朝盛世開始講究生活美學了,萬國來朝,貢品真不少,否則也不會出現160斤的絕代佳人楊玉環,但是從烹飪技術來講,并沒有什么大的發展,統治階級李家有胡人血統,甚至李白也是胡人,胡人會什么廚藝?除了手抓羊肉,手抓牛肉?李白喝大酒,不外乎是手抓羊肉配酒,僅此而已!《將進酒》為證,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可見手抓牛羊肉是他們的頂級享受?鮑魚、龍蝦、象拔蚌呢?連個酸菜魚都沒有。像他這樣的名士如此,普通人也就更沒有生活追求了。
唐朝的另外一個大詩人杜甫對于美食有著人間最深刻的教訓,那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道出了多少天下人的辛酸!年輕時的杜甫,也曾錦衣玉食,愛寫“佳人雪藕絲”、“香芹碧澗羹”,晚年游湘困于船上,五日無糧,靠縣令命人送來酒肉才得救。餓走半生,終以“軟炊香飯緣老翁”自侃,戀上一碗白米飯給的安心。只有被餓過的人,才懂得食物的珍貴。一蔬一飯,是疲憊生活中的詩與遠方。
安史之亂后,幼兒餓死,茅屋被秋風所破,都說君為天,臣為地,可天地之間,人在哪里?大唐已不似杜甫生時。大才子杜甫一生顛沛流離,僅僅只是為了一頓飽飯而已!
759年,杜甫辭去官職,舉家寄居秦州。由于沒有俸祿,生計艱難,只能以橡栗和野菜充饑。許是因為食物匱乏,這一年他寫了很多關于飲食的詩:“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韭菜,是友人夜里冒雨剪下,米飯雖糙,卻是特地開炊新煮的。“青青高槐葉,采掇付中廚。新面來近市,汁滓宛相俱。”用槐樹葉榨汁和面做成的冷面,名曰“槐葉冷淘”,三伏天食用,可去暑熱。杜甫覺得此面甚好,欲寫詩敬獻給君王。一碗面也讓杜大詩人如此涕零!
普通人的歲月靜好,是多么脆弱,為了一頓飽飯,這個最基本的動物屬性,在杜甫身上竟變得如此艱難!時代的一粒灰,落在一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唐時也由于交通受阻,物流不便而受到影響,楊貴妃吃在荔枝都要跑死不少千里馬,卻還是四川瀘州到長安的距離,當時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也無法創造出像樣的名菜,從這個角度佐證,美食發展到今天的程度,是綜合性的因素體現。
堂食的起源
唐李肇《唐國史補》卷下載,每朝會罷,宰相百僚會食都堂,從此誕生了中國美食史上最具有劃時代的習慣——堂食。十人一桌或三五成群,美酒佳肴,玉盤珍羞,上到朝庭,下至百姓,這時候就誕生了宴席,以至后面發展到宴會,殊不知酒過三旬,菜至五味,兄弟知己,談天說地,義氣江湖,尊嚴面子,美食從此成了中國人不得不講究的一個價值認知。
唐時外來物種
無花果:原產西亞,唐時傳入;菠菜:由尼泊爾傳入;萵苣:隋代傳入;開心果(阿月渾子):至晚于唐代,由中亞傳入,《阿月渾子生產現狀及研究進展》。
宋代
我研究過蘇軾時期的美食,基本上簡單的牛羊肉做法,類似現在的北方人吃法,士大夫及有錢人吃牛羊肉,不吃豬肉,吃豬肉者下里巴人,所以蘇先生才來自已創造發明,他算是中國第一個偉大的美食家,大廚師。
看過二十五史和十大名著的人就知道,關于美食的介紹并不多,宋朝的公安局刑警大隊長武松也不過吃點鹵牛肉加炊餅,即使是宋神宗、仁宗,吃一輩子也沒有現在的花樣繁多。如果宋代美食橫行,至于潘金蓮身材會如此妖嬈?早就180斤了。從她先生武大郎就可以看到生活有多美好了。
一頓美食引發的血案
即使繁華如大宋朝,一頓美食也可能會引發一場血案。我們先思考一個問題,武大郎為什么會死?他每天出門賣燒餅,丟下潘金蓮長期一個人在家里,天天吃燒餅,然而有一天鄰居王婆告訴她:西門大官人有美食美酒,約她一起吃個飯,就演繹了一場驚天動地的愛情。如果西門大官人沒有請她吃美食喝茅臺酒,請她吃個包子,你覺得金蓮會失去愛的貞德?金蓮自從認識了西門大官人后,就知道了生活的美好,擁抱美好就擁抱了幸福,所以就如同一個貪嘴的孩子,西門大官人的美食,就是掛在孩子嘴上的那顆糖,讓她徹底淪陷,無法自拔!金蓮不是貪戀西門大官人的錢財,也不是貪圖他的英俊瀟灑,更不是想占有他的身體,答案只有一個——大官人有糖,有美食,可以提供持續性的美食。所以就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武松這個憨貨,只知道打架殺虎,他要是有那些功夫,把老虎打了,做一個紅燒老虎肉,他嫂子會出軌?他大哥會被毒死?
西門慶后面死也死在,他只和金蓮吃美食不分享給武大、武二,如果他每天請武大吃鮑魚龍蝦,他們就成了快樂一家親,還會死于非命?
武松如果有吃有喝,他會上梁山?宋江最厲害的策略就是遇到每一個混黑社會的江湖大哥,他總是會說:兄弟,一起吃酒,十斤牛肉,幾壇酒,就完成了他的團隊建設,逼上梁山的背后,實則是有肉有酒有詩和遠方,從而完成了宋老師的老大夢想。所以,一部水滸傳就是講一個吃的夢想和追求。
當下的潘金蓮還少嗎?那個戴局長咋不死?咋不發生血案?因為吃飽喝足了的,其她的愛情都是閑事。人生除了吃喝,哪樁不是閑事?
宋朝是中國藝術文化的頂峰,絲綢、茶葉、陶瓷等名揚中外,但由于食材有限,加之鉆研的人少,所以并沒有對美食文化推動進步,但是宋代有一個人,他對美食文化的發明創造影響巨大,他就是蘇東坡。
如果論一個吃貨的自我修養,千年以來只服美食家蘇東坡。他的人生太悲情了,所有人的人生走曲線,起起落落,他的人生一直落,落到無底深淵,從中央教育部長下到民間自衛隊副隊長,從天之驕子,科考第二(實際上第一)到烏臺坐牢到窮困潦倒,關鍵是他感覺呢?一個字“爽”!蘇東坡的一生就是“欠貶”的人生,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最好玩的是,貶到哪里就吃到哪里,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吃飽,有時再搞點燒烤。他的哲學就是沒有什么是吃一頓解決不了的,實在不行就吃兩頓。到過無數個遠方,處處都是故鄉,被流離了一生,照樣有吃喝,有詩酒,有遠方。一個靈魂的吃貨,舌尖上的美食家,為吃注入了生命的意義。
或許在一個頂級吃貨的眼里,美食才是真愛,前途只是意外,皇帝老子太遠,再窮的日子也要過成詩。東坡這一生赤誠磊落,唯一拿得起放不下的只有筷子。年近六旬在惠州湖山下寫下,“羅湖山下真是好,橘子楊梅熟得早。”荔枝吃了三百顆,爽死東坡不得了。看得開,吃得嗨。被貶海南時,水是咸的,天是藍的,屋是破的,因為饑餓所逼,他居然發現了一種美食——生蠔,半熟刺生,或燒烤,生蠔下酒,越喝越有。爽得不要不要的,還寫信告訴他兒子,千萬不要告訴別人。撫平東坡傷口的不是時間,是生蠔,是荔枝,是東坡肉。
超級廚神蘇東坡
中國美食菜譜里有66道菜由他發明,著名的廚神三味:東坡肉、東坡肘子、東坡魚。除了硬菜,還有東坡豆腐、東坡涼粉、東坡餅。仿照太極陰陽魚熬制出了東坡羹。一人撐起一桌席。明白了他是個頂級吃貨時,再來讀東坡的詩:“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好吃!好吃!好吃!瞬間把吃提高了好多個檔次,東坡吃得春風撲面,吃得摧枯拉朽,吃得陽光燦爛。
沒有什么是吃的對手,除了繼續吃。
宋代外來物種:西瓜,原產非洲,唐時入西域,宋時傳入中原;絲瓜;胡蘿卜(一說仍是張騫帶回國的)。
元
蒙古人懂什么美食?除了奪地就是殺人,來不及創造生活美學。
香蕉:原產東南亞(一說中國是原產地之一,然而古稱“甘蕉”是否確為香蕉,存疑)。
明代
移民文化也促進了美食文化的進步,中國歷史上的六次大移民有著深遠的意義,不僅人種混血,胡漢交融,南北交匯,然后形成了美食的更新換代再創造。朱元璋一鼓作氣把蒙古人趕盡殺絕,漢民族再一次短暫的繁衍生息了,南方人開始磨豆腐,北方人開始放牧牛羊。
明代迎來了食材的高峰,中國美食真正意義的起飛就是這個時期。在明代前,中國的料理水平一般,跟食材和香料有關,先是漢代從絲綢之路上連接的伊斯坦布爾進入中國的香料,馬可波羅時代開始的東西方物產交換,對中國產生了極為大的影響。
明代新增食材:
1.菠蘿:原產巴西。
2.辣椒:原產美洲,明末傳入。
3.南瓜:明末清初傳入。
4.苦瓜:鄭和帶回國。
5.土豆:原產美洲,明末傳入種植。
6.甘薯:原產美洲,萬歷年間由東南亞傳入。
7.向日葵:原產美洲。
8.玉米。
9.花生:原產美洲。
土豆、紅薯、玉米、花生傳入中國,極大緩解了人口增長附帶的糧食壓力,為清代人口大爆炸提供了條件(清順治十二年人口1.2億,到咸豐元年4.3億)。此前的主食加工費時費力,收割、脫殼、研磨,面食還要做成型,看唐朝的菜譜,當時主食就是各種烤餅。可以想見第一次看見土豆和地瓜時的喜悅:臥槽!這么大塊的糧食?挖出來就能吃了?吃一點居然就飽了。據悉,隨著土豆地瓜的大面積種植,我朝全面開放八胎政策。有地瓜,勇敢愛。
清代
清代更上層樓,曹老師的《紅樓夢》里面的筵席就有東西了,那是因為馬可波羅來了后,帶來了香料,中國人的藝術才華,再加上江陵織造府地處的金陵之地。
清代新增食材:
1.草莓:中國有野生品種,清中葉從國外引進良種。
2.番木瓜:明末清初,原產墨西哥。
3.蘋果:中國原產的蘋果叫“柰”,又稱沙果,今天常見的蘋果是清末引進。
4.菜花:光緒朝引進。
5.卷心菜:清初引進,原產歐洲。
6.洋蔥:清末引進,原產西亞。
7.番茄:明代有記載,現在傾向于18世紀引入種植說,有報道指西漢墓發現番茄種子,證據尚不確鑿。
8.西葫蘆。
9.瘋狂的紅薯。
紅薯是16世紀末傳入我國的,由廣東的一位華僑商人幾經周折由緬甸帶入,首先傳入的是廣東和福建。紅薯原產于南美的秘魯、厄瓜多爾、墨西哥一帶,隨著各國早期探險和經商先人的洲際往來,紅薯走出其故鄉,到歐洲非洲亞洲等有人類的居住地拓展。紅薯富含蛋白質、淀粉、果膠、纖維素、氨基酸、維生素及多種礦物質,有“長壽食品”之譽。現今中國的甘薯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均占世界首位。
紅薯傳入中國后,即顯示出其適應力強、無地不宜的優良特性,產量之高,“一畝數十石,勝種谷二十倍”。加之“潤澤可食,或煮或磨成粉,生食如葛,熟食如蜜,味似荸薺”,故能很快向內地傳播。
清乾隆時期,不少地方都是由官方提倡栽種。在直隸、更由皇上“敕直省廣勸栽植”。由于朝野上下積極推廣,紅薯很快在全國廣為傳種,并成為中國僅次于稻米、麥子和玉米的第四大糧食作物。
有了紅薯的加入,中國人口加速增長,康熙初年中國僅千萬余人,乾隆年間,中國人口總量達4億人左右,紅薯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美食發生了里程碑似的發展,全世界、全中國的物流高度頻繁交流,再結合南方人,特別是廣東、四川人的吃貨精神,他們精益求精,夜以繼日地研究美食,雞鴨魚狗兔,凡是天上飛的、地上長的,萬物皆入盤。中國人的廚藝如一夜春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中國人餓了一百多年,餓死了好多人,特別是六十年代初期,試想一下,不吃好咋對得起這短暫的人生,不吃好對不起祖國,對不起人民,父母,兄弟姐妹,連天朝電視臺報道中國人民的幸福生活場景大部分都是飯桌上。
中國人的最高禮節就是,改天請您吃飯,中國人最溫暖的問候語是:您吃了嗎?中國人最幸福的事是:今天去吃好吃的。輝哥撩妹最厲害的話術:“寶貝兒,我請您吃大餐。”可見!美食決定了中國人的一切,包括價值觀、行為、幸福感。
四五十年代出生的四川農村婦女,人人都是一個大廚,家里的咸菜、泡菜等一系列佐料缸子,每家幾十個。雞鴨豬魚食材現成的,來了客人十個八個,一會兒功夫,滿滿一大桌,所以有土菜十八碗。十幾年前的北方農村吃年飯,一頓餃子解決,廣東和四川人,一大桌子,幾十道菜。
貴州的殺豬飯,云南的殺豬飯我都吃過,簡單,粗獷,味道差,花樣少。順德的殺豬菜天下無雙。當然,美食,美女,美酒,藝術是四姐妹,長期生活在一起,凡有美食者皆有另外幾姐妹。相互輝映,成為中國人最向往的一道靚麗的風景。
一部中華史,就是一部吃的歷史。帝王之家,山珍海味;外交禮節,國宴伺候;商賈往來,吃喝玩樂;朋友交際,吃在首位;公司年會,大吃大喝;紅白喜事,嫁女娶媳,生日慶壽,節日聚會千人宴,流水席,從地方到中央,哪件事不是一頓美食解決不了的,實在不行就來第二頓。
李白的吃: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杜甫的吃:肯于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余杯。
白居易的吃: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寄與饑饞楊大使,嘗看得似輔興無。
范仲淹的吃: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東坡的吃: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辛棄疾的吃:黃雞白酒,君去村社一番秋。
吃得天下美食,不枉人間百年!
作者簡介
王偉(知止),著名書法家,作家,詩人,房地產CEO。
心有八愛:寫字,碼文,插花,登山,玩茶,收藏,舞者,廚藝。
自幼學詩習書,飽讀古今經典,以蘇東坡為偶像,以王羲之為榜樣,將有趣靈魂落于文字,將魏晉風華融于筆墨,作品滿含蜀風雅韻,盡展云天襟懷。
代表作:《珠峰賦》《賢才賦》《英雄論》《巴渝大地賦》《西蜀記》《昆侖山賦》《長江賦》《秦嶺賦》《易經與書法》《書賦》《酒賦》《茶賦》《云南賦》《溫州賦》《中文賦》《千年孤獨,高山仰止——紀念蘇軾逝世921年》《吊東坡賦并歌》《人間逍遙是莊子》《人間有趣王小波》等。曾出版作品集《白晝之光》《明月清風》《中國當代作家精選》等,發表詩文幾百萬字。
詩觀:思想是文章的母親,哲學是文章的近鄰,境界是文章的靈魂,張力是文章的生命力。有天地正氣,有愛的力量,有溫度的生命,有氧氣的文字,有深刻的思考,于虛無的內心種植芳香,茍且而深情。書法觀:書法,骨子里的中國藝術。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為書寫注入生命的意義,于靈魂深處鋪開時光,筆墨穿行,長河流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