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臺100天,莫迪送上一份大禮,中國大使一句話很直接,值得印方仔細品味。
印巴局勢緊張之際,美國忙不迭的宣布了一個“好消息”。美財長貝森特表示,印度將成為與美國簽署首批貿易協定的國家之一。
美財長貝森特
恰逢特朗普上臺100天之際,莫迪政府決定跟美方達成貿易協定,很顯然是掐著日子給特朗普“送禮”來的。
當然了,就算莫迪不主動送這份禮,特朗普也要把手伸進印度的“腰包”。就在幾天前,美國副總統萬斯才剛剛對印度展開了訪問,大老遠來一趟,自然不是為了敘舊的,而是催促印度,盡快跟美國簽訂貿易協定。
畢竟在中國這里“踢到了鐵板”,特朗普急于從其他方向找補回來,自然是先挑幾個軟柿子捏。
諸如越南、韓國、印度等一開始就表態稱“不會對美國采取報復措施”的國家,很明顯就成了特朗普的優先選擇對象。
再加上過去幾個月,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在美國國內引發廣泛質疑,連帶他本人的支持率也一路下跌。
萬斯和莫迪
這個時候,要是有哪個國家跟美國達成了貿易協定,那么特朗普就可以拿這件事,當做自己上臺100天以來的“輝煌政績”,借機吹噓一番,進而繼續推銷自己的貿易保護主義策略。
從這個角度來看,莫迪政府為了換取美國一時的關稅減免,不惜主動向特朗普服軟讓步,只會助長美國的囂張氣焰,長期來看,并不符合國際貿易的長遠發展。
中方一句話說的很貼切,妥協和退讓只會換來變本加厲的霸凌!就在4月29日,中國駐印度大使徐飛洪在《印度快報》上刊文指出,一些國家不愿意正面對抗美國的關稅施壓,選擇作出讓步以求茍安,期望能夠換取優待,無異于“與虎謀皮”,結果只會助長美國得寸進尺的氣焰。
說白了,美國濫用關稅主義,并非是單純的針對某一個國家,而是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的具象體現,針對的是全球各國,尤其是廣大發展中國家尋求發展的權利。
中國駐印度大使徐飛洪
在“美國優先”的理念之下,其他國家只能長期停留在產業鏈的低端、供應鏈的下游,承接美國轉移出來的低附加值產業,為西方發達國家充當廉價的勞動力和原料產地。
然而隨著全球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興經濟體實現了崛起,更多物美價廉的商品進入到了美國市場,這讓缺乏競爭力的美國本土企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這個時候,特朗普卻跳出來說“美國受到了其他國家的剝削”,這明顯就是一個悖論。發展是各國普遍有之的權利,并非美國的特權。
優勝劣汰,是自由市場的規律,美方沒理由因為自己跑不快,就反過來埋怨別人跑得太快,甚至想方設法的給別人使絆子,我們不吃這一套,所以中方果斷采取了反制措施,捍衛自身正當權益。
然而,獨木不成林,要想徹底打破美國試圖以關稅要挾全世界的想法,還需要更多的國家參與進來,果斷扛起反對貿易霸凌行徑的大旗。
莫迪和特朗普
這個時候,印度卻選擇放棄抵抗、主動向美國作出妥協,實在是讓人唏噓。莫迪政府口口聲聲要將印度打造成下一個“世界工廠”,可若是連獨立自主都做不到,又何談實現這一遠大目標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