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第28屆東盟與中日韓(10+3)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4日在意大利米蘭舉行。在會議發表的聯合聲明中,東盟十國和中日韓重申“堅定維護多邊主義”。盡管聲明未直接點名美國,但外媒普遍認為,這是對美國政府近期升級關稅政策的間接回應。聯合聲明稱,“未來的不確定性正在增加”,“不斷升級的貿易保護主義給全球貿易帶來壓力,導致經濟分裂,影響整個地區的貿易、投資和資本流動”。4月初,美國政府宣布對所有貿易伙伴征收新關稅。
中方代表與馬來西亞財政部第二部長阿米爾·哈姆扎·阿齊贊、馬來西亞中央銀行行長阿卜杜勒·拉希德·加富爾作為聯合主席主持會議。會議支持更新10+3財金合作戰略方向,同意推出聚焦中長期結構性問題的技術援助工具,肯定了清邁倡議多邊化融資模式討論進展,歡迎10+3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AMRO)高管順利換屆、10+3財金智庫網絡成功擴員、區域本幣債券市場深化發展,批準災害風險融資倡議未來路線圖概念文件。
特朗普(資料圖)
當地時間6日,歐盟貿易專員謝夫喬維奇表示,歐盟將對美國針對歐盟產品征收大量關稅制定反制措施,并將考慮所有選項。他表示歐盟并不感到軟弱,也不接受來自美國不公平協議的壓力。4月底,外交部長王毅在巴西出席金磚國家外長會晤時指出,如果(對關稅)選擇默不作聲、妥協退縮,只會讓霸凌者得寸進尺。5月7日,外交部發布消息,中方于5月9日—12日訪問瑞士,期間與美方舉行會談。
在特朗普尚未正式宣布關稅前,美國《紐約時報》2月就發出警告稱,關稅政策可能會導致亞洲國家“抱團”,將美國排除在外。該報分析指出,幾個亞洲國家與美國有著最大的貿易逆差,特朗普顛覆世界貿易規則的關稅計劃可能會傷害亞洲,但這些國家也會爭奪變化的供應鏈和貿易網絡。專家認為,這樣做的結果可能是貿易保護主義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國家向內轉向,同時提高關稅以應對美國的貿易障礙,還可能產生新的區域聯盟,最終降低美國在亞洲貿易中的重要性。
特朗普(資料圖)
之前美國特朗普的如意算盤是通過關稅戰“讓世界孤立中國”。讓世界孤立中國就是讓其他國家對中國加關稅以換取美國降低關稅。單純從貿易角度來說,中國是全球120多個國家的最大貿易國,相反美國只是40多個國家的最大貿易國,其中大部分還都是美洲國家。地球上哪個國家,可以脫離中國,完全依靠自己,生產出產品來給美國?對他們來說,相比孤立中國,反而孤立美國的可行性更高。最近的各方形勢也有這方面的趨勢,世界各國在形成對美國的反包圍。
據環球網報道,日本首相石破茂于4月27日至30日出訪越南和菲律賓,計劃分別與兩國領導人舉行會談,就美國關稅政策對世界經濟的影響等議題交換意見。日媒報道稱,考慮到中國“不斷加強海洋活動”,石破茂此訪有意強化與相關國家在安全保障領域的合作。日本TBS電視臺27日援引一名政府官員的話稱,石破茂此行最大主題是“應對中國”,“正是在因關稅政策導致對美國的信賴產生動搖的時候,日本加深與東盟的關系才顯得尤為重要”。
石破茂(資料圖)
石破茂此次東南亞之行具有對美、對華的雙重指向性,從中亦可窺見日本外交的矛盾性。在對華政策上,日本政府一方面謀求改善對華關系,如近期派遣公明黨黨首齊藤鐵夫、自民黨干事長森山裕等政界要員來華訪問,欲推進中日戰略互惠關系,減輕其在對美關稅談判上的壓力;另一方面又將中國視為“對手”,阻遏中國在東南亞地區經濟影響力的發展,并對中國在東海、南海地區的正常維權行動進行無理指責,鼓動越、菲等東南亞國家對中國采取強硬態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