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以為,油車最穩定、最靠譜,哪怕新能源再熱,它也永遠不會過時。
畢竟幾十年車主基礎擺在這,維修方便、技術成熟、開起來放心,這些優勢很難被替代。
可真的是這樣嗎?或許不然!
因為不出5年,“持有油車的人”或將越來越難受!
這不是胡說,3大原因很真實…
首先,就是“燃油車的滲透率”正在不斷減少。
譬如2019年那會兒,新能源車的市場占比還不到5%,基本屬于“小眾嘗鮮”的階段;
可到了2025年,這個數字直接干到了50%以上!
也就是說,你身邊每賣出兩臺新車,其中就有一臺是新能源車。
別覺得這和你沒什么關系,反正自己又不買新能源車——這么想,就大錯特錯了。
因為市場份額的變化,從來不只是“誰賣得多”這么簡單。
它背后代表的是資源傾斜、服務重構、整個生態的重新洗牌。
過去燃油車一家獨大,配套服務那是“應有盡有”:
加油站密集、維修店遍地、4S店扎堆,配件渠道也穩定且價格親民。
可現在呢?
新能源崛起的同時,意味著另一頭的“燃油車生態”,正在逐漸萎縮。
就拿2024年來說,這一年,全國一共有4419家4S店倒閉,其中93%是傳統燃油品牌!
要知道,全國也不過3萬多家4S店,一年就塌掉4000多家,你自己算算,再過五年,還能剩多少?
而這還只是“銷售終端”的問題——
再往后修車呢?換零件呢?
很可能找配件、找人都費勁,價格還一漲再漲。
到那個時候,你不想換車都難,因為“繼續開下去”的成本和麻煩,已經超過了換車本身。
其次,就是“政策限制”有逐步擴大的趨勢。
說白了,以前很多人都覺得,限號、限行、限購,是北上廣深那種超大城市,才需要頭疼的事。
跟自己八竿子打不著!
可現在再看,二線城市也慢慢開始“動手”了。
比如武漢,現在不少主干橋梁,比如長江大橋、江漢橋,已經對燃油車實施了工作日限行:
早上7點到晚上10點,只要是油車,不管你開什么排量、開什么品牌——統統“按尾號限行”。
單號日限雙號、雙號日限單號,甚至你尾號是字母的,也得按數字算——一點都不含糊。
有人說這是為了緩解擁堵,但真相遠沒這么簡單。
因為從國家層面看,我們肩上還有個巨大的壓力:“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
國家已經明確提出:2030年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
參考這個時間節點,不對油車做限制,肯定很大潮。
而且這還沒完。
等國七標準正式落地,對油車的“排放要求”,也將大幅提高。
不少老車可能連年檢都過不了,想繼續開?
那就花錢去改造、去升級排放系統。
可問題是,這類改造不僅貴,而且沒保障——有時候花幾千塊,不一定能換來一張“通行證”。
說到底,新車滲透率,影響的是燃油車維護、維修的問題;
而政策限制,是慢慢提高標準,淘汰一批“釘子車”,減少環保的壓力。
最后,就是保值率會變得越來越低。
而且不是跌一點點,是結構性下跌——趨勢已經擺在那兒了,擋不住的。
很多人以為,這只是因為車市價格戰打得兇,新能源太卷,導致二手車不值錢。
但實際上,真正致命的,是認知變化+結構失衡。
什么意思?
簡單來說就是,新車市場上,新能源的占比已經突破50%;
而二手市場,還在持續堆積著3億多輛燃油車。
供需關系一下子就失衡了:
買的人越來越少,賣的人越來越多,這價格能不塌?
而且你別以為這只是“低端油車”的煩惱。
越貴的車,越尷尬。
因為當固態電池來了,電車不怕低溫、不怕高負載,甚至智能駕駛比人還穩時——
那些花了四五十萬買來的油車,不僅沒有智能駕駛、配置也跟不上,怎么可能賣得上錢呢?
所以,別再用“油車保值率高”來安慰自己了。
當趨勢反轉,曾經的“鐵律”,也會變成最先砸向你的“認知陷阱”。
總的來看就是,哪怕你今天依然堅定地站在油車陣營,也應該承認:它正在失去曾經的“舒適區”。
倒不是說現在就要放棄油車,而是提醒你——這場變化,不是靠“情懷”就能扛過去的。
說到底,五年、十年之后,你是主動選擇轉身,還是被現實推著走?
其實,現在就該想一想了,不是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