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境擊落“陣風”戰(zhàn)斗機的霹靂-15E導彈的殘骸,最近其碎片陸續(xù)在印度境內(nèi)被發(fā)現(xiàn)。從這些殘骸中,我們是否能得知這場空戰(zhàn)的細節(jié)?這些導彈殘骸被印度撿到后,有“技術泄密”的風險嗎?
根據(jù)印度媒體的報道,在旁遮普邦霍希亞布爾地區(qū),有印度村民再次發(fā)現(xiàn)了一枚霹靂-15E導彈的碎片,只不過與以往相比,這次的殘骸從外形上看去基本完好無損,有不少網(wǎng)友擔心印方會因此得到一個“逆向破解”的機會。
【新的導彈殘骸保留了完整的外部結構】
導彈殘骸暗藏玄機,印方想破解沒那么簡單
在仔細對這枚導彈的殘骸進行分析后,有專家指出該導彈的戰(zhàn)斗部和導引頭已經(jīng)被炸毀,最核心的雷達組件和導彈推進劑當然也沒影了,因此這枚導彈可以說只保存了一個相對完整的外殼,除此之外別無他物。
至于這枚導彈為何會比其他碎片更加完整,很可能是該導彈在發(fā)射后,目標已經(jīng)被更早發(fā)射的導彈擊毀了,于是這枚導彈只能啟動自毀程序,在耗盡所有燃料后墜落在印度境內(nèi)。
所以歸根結底,印方從這枚導彈上根本找不到內(nèi)部精密模塊(如T/R組件、雷達芯片等),等于只獲得了主要承擔結構功能的外部殼體,本身的技術含量相對較低,研究價值大打折扣。
更何況按照印方那個“萬國造”的裝備水平,在拿到完整圖紙的情況下也未必能研究明白霹靂-15E這樣的頂尖導彈,因此我們也不必過度擔心。
那么印方有沒有可能將這枚導彈交給一些具備“逆向破解”能力的國家,如美國進行研究呢?
這就要聊一聊出口裝備是如何防止技術泄密的了,按照國際軍貿(mào)慣例,出口的裝備首先會在必要的性能限制或技術降級。
【外售裝備往往有著完善的防泄密手段】
例如出口型霹靂-15E導彈,可能在射程、導引頭分辨率或抗干擾能力上,都和我們的自用版有不小的差距,且關鍵電子系統(tǒng)(如信號處理芯片、操作系統(tǒng))通常采用加密設計,即便被反向分析,其核心代碼或算法也難以被解析。
甚至在一些更為關鍵的子系統(tǒng)(如雷達芯片、控制算法)還會采取“黑箱處理”,以封裝形式交付,不提供底層代碼或詳細圖紙。
此外,導彈的制導系統(tǒng)可能采用一次性加密密鑰或自毀機制,確保即使硬件被獲取也無法提取完整數(shù)據(jù),這種策略在國際軍貿(mào)中屬常規(guī)操作,旨在防范技術流失。
這種“猴版”裝備,基本就確保了在滿足客戶對基礎性能的需求之外,還能保證核心技術外泄的概率很低。
【疑似霹靂-15E殘骸中的導引頭碎片】
從霹靂-15E導彈的殘骸,還原印度戰(zhàn)機如何被擊落
不過,雖然這些導彈殘骸沒有什么“逆向破解”的價值,但通過對一些碎片的分析,我們卻能夠推測出印度戰(zhàn)機可能是如何被擊落的。
比如根據(jù)殘骸中的導引頭碎片,再結合公開資料,我們可以猜測霹靂-15E導彈有可能使用了“主動有源相控陣導引頭”技術。
這項技術有多牛呢?首先我們要了解,當前的過去的空空導彈多依賴半主動制導,需載機雷達持續(xù)照射目標,限制了攻擊靈活性。
先進一些的空空導彈,如美軍的AIM-120等,會在導彈本體上也裝載一個雷達,只不過這種雷達抗干擾能力相對較差,在相對的復雜的環(huán)境就容易失準。
而更先進的辦法就是升級雷達的性能,比如“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就可以讓導彈頂著強干擾實現(xiàn)“發(fā)射后鎖定”,還可自主搜索和追蹤目標,連隱身性能較強的戰(zhàn)斗機一樣能識別。
所以說,如果霹靂-15E真的應用了這項技術,意味著其與傳統(tǒng)的導彈已經(jīng)拉開了代際差異,也難怪會對印度戰(zhàn)機形成碾壓級的優(yōu)勢了。
因此,霹靂-15E殘骸事件本質上是技術代差與戰(zhàn)略博弈的縮影,導彈的實戰(zhàn)效能則證明了中國在國防科技領域的持續(xù)突破。
不多對于印度來說,“壞消息”還不止這一個,因為從另一片導彈的殘骸上,可以看到更加“重量級”的信息。
【該導彈疑似生產(chǎn)于2015年】
生產(chǎn)自10年之前的導彈,依舊讓印方無力招架
事實上,除了這枚導引頭碎片,還有另一片導彈殘骸上,赫然寫著“生產(chǎn)日期為2015年07月”幾個大字,也就是說這次打爆印度戰(zhàn)機的,還是一枚10年前的“老舊型號”。
這意味著十年前的技術,如今仍能保持對印度空軍的代際優(yōu)勢,也說明中國在雷達與導彈領域的技術積累已實現(xiàn)“跨越發(fā)展”,我們的自用型號可能已更新至更先進的版本。
也難怪此次印度媒體罕見地“啞了火”,因為這場由印方挑起的沖突,簡直是“沒有最丟人,只有更丟人”,說不定隨著時間的推移,還能有什么更打擊印軍士氣的“新發(fā)現(xiàn)”。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是一個讓印方認識到自身缺陷的好機會,經(jīng)此一戰(zhàn),印度不僅暴露了在電子戰(zhàn)、預警與攔截體系上的缺陷,還說明印度防空網(wǎng)絡存在感知盲區(qū)或反應延遲,這種系統(tǒng)性短板遠比單一裝備性能落后更致命。
【霹靂-15E證明了自身實力】
說的更嚴重一點,這直接否定了印度整個技術采購與整合模式,將迫使印方重新審視對西方軍備的依賴,以及自身技術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的不足。
不過對于巴基斯坦來說,此次勝利也強化了其對華軍事合作的信心,可能推動更緊密的技術共享與聯(lián)合研發(fā),尤其在防空、反艦等關鍵領域深化合作。
最后對于我們來說,此次實戰(zhàn)驗證了霹靂-15E的技術可靠性,進一步鞏固了中方在國際軍貿(mào)市場的地位,未來可能推動更多高附加值武器出口,提升影響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