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涂看人間,冷眼觀世界。
不知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
同事工作上出了差錯,你好意提醒,卻讓他當場失了面子;
朋友說錯了話,你卻心直口快地拆穿了對方,結果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跟人交往,你的每一次較真,都是在把對方推得更遠。
有句話說得很對:
“當你學會了裝傻,懂得了扮啞,就會發現,心知肚明的事不必言說,學會偽裝自己,才是最好的處世之道。”
最頂級的社交格局,便是一半裝傻,一半扮啞。
01
一半裝傻
前段時間,我去北京出差,順便參加了一場同學聚會。
席間,有位同學不是炫耀自己身上的名表,就是吹噓自己認識多少大佬。
我一眼就瞥見了那是塊假表,所謂的大佬也壓根沒聽說過他這號人物。
見他如此吹捧自己,我心中不耐,正欲起身拆穿他。
誰知,一旁的朋友卻悄悄拽了拽我的袖子,示意我坐下。
不管對方吹得多么天花亂墜,他都會耐心附和。
回去的時候,我問他:難道你不知道他嘴里沒一句實話嗎?
朋友卻笑著說:“耳朵聽聽就過去的事,何必在意?!?/p>
要知道,這世上不缺聰明人,缺的是能裝糊涂的聰明人。
他們從不輕易展示自己的優越,也不會隨意戳破別人的難堪。
如果圖口舌之快,只會傷人傷己,還不如成全對方。
央視節目《經典詠流傳》,有一期邀請了著名的歌唱家李谷一。
她演唱結束后,現場有一位嘉賓立即激動地表明自己是她的粉絲,還列舉了許多她唱過的歌。
但李谷一卻毫不留情地點出,其中有一首不是她的歌。
一時之間,那位嘉賓一臉尷尬,臺上的氛圍也冷了下來。
這時,撒貝寧為了打圓場,立馬站出來說自己也是李谷一的粉絲,也跟著列舉了幾首歌。
但其中有一首歌《思念》,是毛阿敏唱的。
李谷一聽完,也耿直地拆穿撒貝寧。
撒貝寧卻裝成一副可憐相,不僅逗笑了觀眾,還緩解了現場的尷尬氣氛。
但他真的不知道這首歌不是李谷一唱的嗎?
當然不是,他不過是借著裝糊涂,給嘉賓一個臺階下而已。
古龍在《九月鷹飛》中說過:
“只有會裝糊涂,也肯裝糊涂的人,才是真正最精明,最厲害的?!?/strong>
糊涂不是蠢,也不是愚,而是不動聲色的善良,也是能屈能伸的本事。
有時候裝裝傻、充充愣就過去的事,沒必要惹得大家都不痛快。
為人處事,該清醒的時候不裝懵,該糊涂的時候不較真,才能遠離一切是非。
02
一半扮啞
作家馮唐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次,他跟一個朋友到一家茶館喝茶。
茶館環境很舒適,老板也精通茶道,泡出來的茶別有一番風味。
一伙人邊品茗,邊聽老板介紹茶葉的來源。
可聽著聽著,茶館老板就開始吹噓自己的茶葉是自己承包了幾畝茶田,精挑細選出來的,可以說是國內最好的普洱茶葉。
馮唐卻知道,自己的朋友經營的才是國內上好的普洱茶和烏龍茶。
但朋友只靜靜喝茶,靜靜聽著,一句話也不說。
有人說:“好好說話,從來不是會說話這么簡單,而是懂得在什么時候閉嘴,把自己看穿的那部分放在肚子里?!?/p>
真正有修養的人,都深諳此道。
畢竟,與其事事都要爭個高下,不如適時沉默,留給他人一份體諒的空間。
自媒體大V@粥左羅有次參加一個行業峰會。
期間,他遇到一位做服務咨詢的朋友。
對方只是簡單了解粥左羅的發展規劃和運作模式后,便極力否定他的做法。
他還以自己咨詢專家的身份,指出了粥左羅運營規劃的好幾個錯誤。
可粥左羅的運營模式,在行業內已是名列前茅。
不過粥左羅卻并沒有出口解釋,只是微笑示意。
這種恰到好處的沉默,既保留了自己的態度,也沒有讓對方難堪。
《增廣賢文》里有句話:
“話到嘴邊留半句,事到臨頭讓三分;飽經事故少開口,看破人情但點頭?!?/strong>
很多時候,一個人的成長是學會表達,成熟則是懂得咽下。
遇到看不順眼的事,看破不說破,心里明白就好。
管好自己的嘴,修好自己的心,便能真正做到曲徑通幽,打開新的社交局面。
03
知乎上有個提問:成年人社交的底層邏輯是什么?
很認同一個回答:
“人與人之間交往,要學會偽裝。眼,裝瞎才不會流淚;嘴,裝啞才不會惹禍;人,裝傻才會輕松?!?/p>
人與人的交往,本質就在于你裝得越好,就越能周全自己。
媒體人@張超分享過朋友小丁的故事。
小丁剛入行那會,有個前輩很照顧她,不是給她傳授經驗,就是幫她解決一些問題。
對此,小丁很是感激,經常請對方吃飯。
但漸漸地,小丁發現對方經常把一些難纏的客戶推給她,還會在背后跟同事說自己的壞話。
不過,她沒跟前輩撕破臉,而是照舊請對方吃飯喝酒。
在酒桌上,小丁一個勁地向前輩道謝,感謝對方對自己的照顧。
對方聽了,很是受用,還以過來人的身份給了小丁一些建議。
自此,前輩不僅很少給小丁使絆子,還幫了她不少忙。
后來,小丁要競聘部門主管,前輩帶頭給她拉票,助她一臂之力。
雖然小丁早已看清對方的為人,但她還是會沒事就找他吃頓飯,聯絡下感情。
這并非小丁油滑,只是她早就看透了社交的本質。
劉墉說:一個成熟的人,知道何時該保持沉默,適當裝傻,不戳穿別人。
不知什么時候,社交已經不再是簡單的關系交往,而是成了各種利益人情的博弈。
但凡說錯一句話,用錯一個眼神,都可能招人記恨。
倘若凡事都要較真到底,不僅雙方都討不到好,還可能給自己引來禍端。
有些人,裝聾作啞便翻篇了;有些事,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就過去了。
留有余地,遠比咄咄逼人要好得多。
芝加哥大學做過一項研究。
他們花了兩年時間,走訪了上百個城市,來研究成年人最希望學習哪種課程。
結果表明,除了健康之外,成年人最關心的就是與人相處的問題。
其實,這世上的為人處世,都在于一個“度”字。
話不要說得太直,事也不要做得太絕。
糊涂看人間,冷眼觀世界,便是最清醒的社交法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