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點的商丘街頭,路燈把兩個人影拉得老長。九歲的小雨踮腳夠著灶臺,鐵鍋在煤氣灶上滋啦作響,輪椅上的張桂芳左手握著鍋鏟指導(dǎo),右手不時捶打僵硬的膝蓋。對面夜宵攤上的醉漢嘟囔:"這閨女比我兒子打游戲還專注。"卻沒人知道,這鍋鏟起落間,藏著一個母親用命寫的"生存教案"。
故事要從五年前說起。張桂芳記得很清楚,2020年驚蟄那天,她在菜市場挑韭菜時突然暈倒,再睜眼就躺在腫瘤醫(yī)院的病床上——強直性脊柱炎晚期,醫(yī)生說這輩子怕是站不起來了。丈夫李建軍蹲在走廊里抽完一包煙,把賣房的錢塞進她手里:"咱先治,大不了以后我去搬磚。"
誰能想到,命運玩的是連環(huán)暴擊。2022年冬,李建軍查出肺癌晚期,他瞞著妻子辦了出院手續(xù),把攢下的三萬塊錢換成兒童保險單,塞進女兒書包。"小雨啊,以后幫爸爸照顧好媽媽。"這是他留給女兒的最后一句話。
葬禮那天,小雨抱著爸爸的遺像問:"媽,以后咱們住哪兒?"張桂芳摸了摸女兒凍紅的小臉,把輪椅搖到舊貨市場,花八百塊買下這套炒面設(shè)備。"咱不賣慘,只賣面。"她在夜市支起招牌時,特意讓小雨用彩筆在"手工炒面"下面畫了顆星星。
從揉面到顛勺,小雨跟著媽媽一點點學(xué)。第一次炒糊的面粘在鍋底,小姑娘急得掉眼淚。張桂芳用筷子敲了敲鍋沿:"糊了就加醬油,人生沒那么多完美出鍋的時候。"如今的小雨,能熟練在三分鐘內(nèi)炒好一碗面,蔥花和青菜總能均勻鋪在金黃的面條上,像給生活撒了把星星碎。
見過太多深夜食客的故事,張桂芳卻總把自己的故事說得云淡風(fēng)輕。"你看這輪椅,還是社區(qū)王主任幫忙修的呢。"她拍了拍扶手,金屬支架上還留著小雨貼的Hello Kitty貼紙。但當(dāng)說起丈夫臨終前偷偷給女兒織的圍巾時,她突然低頭去擦灶臺,不銹鋼臺面上倒映著她快速眨眼的模樣。
男人聽完這一切默默的轉(zhuǎn)身走向了收款碼
張桂芳看著手機屏幕上的"60000",輪椅猛地向前滑了半寸:"同志,你這是干啥!"她慌忙去掏手機退款,卻因著急按錯了三次密碼。小女孩攥著圍裙角湊近,眼睛瞪得溜圓:"媽媽,是六個零嗎?"男人擺擺手,把收款碼往回推:"大姐,我做自媒體的,您這故事比電視劇還真,發(fā)出去能掙大錢。"
這話半真半假。他其實是個失業(yè)三個月的程序員,白天跑外賣晚上擺地攤,手機里還存著母親住院的繳費單。但當(dāng)他看見輪椅下露出的止痛藥膏包裝袋,看見小女孩把炒面里的雞蛋偷偷撥給媽媽,突然就想起自己小時候,母親把肉包子推到他面前說"媽吃素"的樣子。
"您收下!"他提高嗓門,故意用河南話喊出市井氣,"就當(dāng)預(yù)支五年后的炒面錢,到時候我?guī)襾沓?,您得給我閨女現(xiàn)場教學(xué)顛勺!"張桂芳急得直搖頭,輪椅在地上劃出焦慮的圓圈:"俺們賣的是面,不是可憐......"話沒說完,眼淚卻先砸在收款碼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