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老話,兔子急了也咬人,一向話都說不利索的老拜登,最近終于爆發了。
在5月7日刊發于BBC網站的專訪中,卸任后的拜登打破“美國總統鮮少批評繼任者”的慣例,首次公開對“繼任者”特朗普展開了直言不諱地痛批。談及特朗普近期一系列言行,特別是美國對盟國的態度,拜登的話幾乎句句帶刺。
拜登憤怒地說道,特朗普在白宮會見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時激烈爭吵,其行徑“實在是太給美國掉價了”。拜登控訴道:“我們現在談論的都是,這是美國灣,也許我們必須收回巴拿馬,也許我們需要獲得格陵蘭島,也許加拿大應該成為第51州。(縱觀美國)哪個總統會這么說?”
拜登這話的意思就是指責特朗普把美國的“面紗”給扯掉了,讓美國虛偽的一面徹底暴露在藍星面前。如此一來,即便民主黨卷土重來,或者美國將來的什么總統,再去協調美國的外部關系,將會變得很困難。拜登認為,由于特朗普的政策以及對北約盟友的攻擊,美國與歐洲的大西洋聯盟正走向消亡。因為,歐洲大陸的領導人們如今正在思考自己能否依靠美國。
拜登擔憂的是,特朗普再這樣胡攪蠻纏下去,歐洲將會對美國的確定性和領導地位徹底喪失信心。提到美國的領導地位,拜登吐槽特朗普道,咱就是無法理解為什么這個政府不懂得盟友的力量。自己在任時不惜徹底和俄羅斯撕破臉,以拉瑞典和芬蘭加入北約,結果到了特朗普卻是“自毀長城”。眼見拜登想表達的意思,記者趕緊問拜登是否后悔退選,拜登先表示不后悔,后面又表示,這只是一個艱難的決定。
拜登想表達的其實是“我命由天不由我”。美國走到今天,都是美國資本信了特朗普的鬼話,逼我退選的結果。從新聞中流出的視頻畫面,可以看出,拜登既憤怒又無奈,好像是要把這幾年的苦水給一股腦兒吐干凈一樣。受制于“語言表達”能力,特朗普執政前100天內,至少提到或寫下“拜登”高達580次,注意不含特朗普在野期間。
基于此,國內媒體在總結BBC這篇新聞稿時,標題用得恰到好處。拜登說特朗普“掉價”,“掉價”二字說白了,就是指責特朗普,把美國國內外的事務搞得一團糟,且沒有任何拿得出手的政績。雖說拜登這話有攻擊政敵之嫌疑,但話糙理不糙。
從美國對外政策來看,特朗普政府將美國的國際關系弄得支離破碎。中美關系幾乎破裂,歐美關系瀕臨反目,俄美關系撲朔迷離,就連美國的鐵桿盟友日韓加等國,也不再對美國言聽計從。至于中東國家,懂王為了圓滿完成任務,特意給中東王爺們獻上了三份“厚禮”。
首先,在特朗普成行之前,美國國務院大手一揮,批準向沙特出售1000枚空空導彈及配套系統,交易總額高達35億美元。特朗普滿心以為,憑借這份“大禮包”,一定能換來沙特的笑臉相迎。然而現實卻給了他一記響亮的耳光,沙特主導的OPEC+突然宣布增產。
盡管表面上看,石油增產會降低國際油價,一定程度上緩解美國的通脹壓力,但這對于特朗普來說,卻并不是一個好消息。特朗普背后站著美國眾多能源利益集團,油價下跌,能源企業的利潤大幅縮水,那大佬們會怎么對待特朗普?無疑觸動了其政治“根基”。
此外,更讓特朗普難堪的是,沙特與自己的對手合作卻在不斷擴大,尤其是在新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開展得如火如荼,各種合作項目接連落地。反觀沙特之前承諾的6000億投資,至今沒有全部兌現。兩相對比,特朗普臉上實屬無光,是熱臉貼了冷屁股。
其次,特朗普計劃下周出訪沙特前,將波斯灣改名為“阿拉伯灣”。自16世紀以來,“波斯灣”就被世界廣泛認知和使用,它承載著伊朗的歷史記憶和民族情感。回顧之前,特朗普就搞了一手將墨西哥灣改名為“美國灣”的鬧劇,如今特朗普想通過改名,向沙特等阿拉伯國家示好,向其傳達美國仍將伊朗視為中東“頭號敵人”的信號,而自己之所以這么做,是為了幫助沙特坐穩中東頭把交椅。因此,沙特你要在中東配合美國的中東政策。
而特朗普最后一份“禮物”則是美國與胡塞武裝剛簽署的停火協議。在停火協議正式宣布之前,美方就透露消息,稱胡塞武裝已經“做出讓步”,愿意停止對中東水域航行安全的威脅。
5月6日阿曼宣布在其斡旋下,美國和胡塞武裝達成停火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停止相互攻擊,確保紅海和曼德海峽的航行自由。隨后,特朗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宣布停止對胡塞武裝的空襲。美國這邊話音剛落,胡塞武裝就立刻站出來駁斥,稱不是自己退讓,而是美國退讓。胡塞武裝首席談判代表穆罕默德更是直言,“發生改變的是美國的立場,而我們的立場依然堅定。”如何堅定?
5月8日,胡塞武裝發出強硬威脅,如果美以不改過自新,那“地獄之門”還要開啟,同時明確表示將繼續支持哈馬斯抵抗以色列侵略的作戰行動,并且揚言要對以色列發動超出其承受能力的打擊。
也就是說,胡塞武裝之所以同意停火,是想避免美國繼續轟炸也門,造成人員傷亡,然后再擺脫美國對自己的牽制,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對抗以色列中去。對胡塞武裝而言,目的如此。那美國呢?
第一,就是我們剛說過的,特朗普計劃訪問中東,急需緩和當地局勢,給王爺們一個交代。
第二,紅海護航和空襲也門耗資巨大。僅僅是彈藥開支,就超過了7.5億美元,這還不包括頻繁讓航母換班以及遭受打擊修繕的費用。另外,在與胡塞武裝交戰的過程中,美軍7架“死神”無人機被擊落,兩架艦載機因為航母急拐彎墜海。
第三,持續的空襲不僅沒有削弱胡塞武裝,反而激起了胡塞武裝的斗志,其襲擊航道的頻率和力度有增無減。見此情景的特朗普不想再當“冤大頭”。
不過,胡美停火并不是這份停火協議成為關注焦點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這次停火協議繞開了以色列。由于,胡塞武裝和以色列之間沒有停火協議,如果胡塞武裝接下來繼續打擊以色列,美國卻置身事外,那美以之間的矛盾必然激化。那特朗普真敢“出賣”以色列嗎?尤其是在內斗吃緊時期,特朗普如果得罪了美國國內猶太復國主義群體,那自己的處境將會更加不利。
基于此,我相信所謂的“停火協議”,只是特朗普基于中東之行推出的臨時舉措,是為了減少沙特手上的談判籌碼,是為了給伊朗施加壓力。當然就算特朗普真有此意,停火協議也不大,因為正如拜登無法限制內塔尼亞胡那樣,特朗普同樣做不到,也許特朗普只是不想被以色列拖下水,但這事還真不好辦。因為就在美國繞開以色列停火后,以色列果斷打臉美國。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宣稱,“將大幅升級以軍在加沙地帶的攻勢”。內塔尼亞胡這么說,就是擔心特朗普頂不住壓力,所以不如趁機拿下加沙,把“大以色列計劃”變成既定事實。以色列現在是全面拿捏美國,以方已經把特朗普此前提出的“清空加沙”計劃,當成了“至理名言”,無論如何都要兌現。當然,也不排除內塔尼亞胡和特朗普是在唱“雙簧”。不過無論怎樣,眼下局勢都并非有利于特朗普。
說實話,基于美國內斗和外斗的復雜局面,特朗普確實想要做出調整,但奈何“按下葫蘆浮起瓢”,一紙停火協議,看似解決了與胡塞武裝的沖突,實則引發了美以之間的信任危機;想要緩和與歐洲的關系,又跨不過烏克蘭問題。特朗普稍微對普京放一下狠話,討好歐洲,結果俄方從支持印度變成中立,還強調中俄關系牢不可破。
特朗普“卑躬屈膝”換來的是這種局面,也難怪拜登痛斥其綏靖政策就如同當年英法對待德國一樣。這樣看來,特朗普上任一百多天,唯一能拿出手的成績,恐怕就是烏礦產合同,但那又有用嗎?你開采出來的稀土想要使用,離得開中國嗎?因此,這次中美接觸,一定是美國先打的電話,一定是要對中國進行讓步,具體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