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國際社會不斷呼吁克制,但一覺醒來,印巴邊境還是“炸鍋了”。
日前,印度武裝部隊發起“辛多爾行動”,一口氣打擊了巴控查謨和克什米爾地區的九個“恐怖主義基礎設施”。據印度媒體宣稱,行動中擊斃12名“恐怖分子”,另有55人受傷。
【印度對巴基斯坦發動軍事打擊】
面對印度的襲擊,巴基斯坦方面發出強烈譴責,其國防部長阿西夫表示襲擊造成至少三名平民死亡,其中一個還是兒童,另有12人受傷。巴基斯坦軍方發言人喬杜里稱此次襲擊是“令人發指的挑釁”,并警告稱:“我們將不惜一切代價展開報復”。
同時,巴方也迅速展開反擊,對印度境內發射了多枚導彈。巴軍方披露稱目前已經擊落兩架印度空軍戰機和一架印度無人機。
一時間,南亞局勢驟然升溫,火藥味彌漫,第四次印巴戰爭似乎已經在爆發邊緣了。那么如果第四次印巴戰爭爆發,兩國誰能“笑到最后”?
從硬實力看,印度經濟體量大、人口多、軍費高,常規軍力量整體強于巴基斯坦,而且印度這些年也在大力發展國產武器和戰略后勤能力。而巴基斯坦雖規模較小,但軍隊訓練更實戰化,武器更緊湊有效。此外,更重要的是,巴基斯坦擁有能與印度“相互確保摧毀”的核打擊能力。
這就使得,任何全面戰爭一旦爆發,都將帶來極其慘烈的代價,甚至可能在核門檻上瘋狂試探。因此,誰也不能真正“笑到最后”,雙方只能“兩敗俱傷”。
【巴基斯坦擊落印度軍機】
從這個角度看,印度“先手打擊”其實是一次高風險的“豪賭”,既想打出姿態,又想控制戰局,但很可能“捅了馬蜂窩”,局勢發展未必在它掌控之中。
事實上,在印巴對峙的背后,中國的態度也是決定沖突走向的關鍵因素。
為什么?因為中國既是印度、巴基斯坦的鄰國,又是地區和平的“穩定器”。從中巴友誼、戰略協作到中印邊境平衡、印度洋航道安全,中國在南亞的地緣利益實在太大了,絕不可能袖手旁觀。
而且一旦印度借戰爭實現對巴基斯坦的壓制,南亞地區的力量天平將嚴重傾斜,印度獨霸南亞的愿望也將成真。屆時,中國的地緣政治利益,以及海上生命線安全將面臨極大威脅。
從這個角度出發,中國立場非常明確:希望印巴保持克制,避免沖突升級,維護地區和平。此次印巴沖突爆發后,中方外交部也第一時間表態,外交發言人表示:中方對局勢升級深表擔憂,中方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呼吁印巴雙方保持冷靜克制,以大局為重,避免因一時沖動將局勢推向更加復雜的境地。
中方這番話既是在呼吁印巴雙方克制,同時也是在發出信號:如果局勢失控,中國不排除采取更實際的手段進行干預,無論是外交斡旋,還是援助調解,很可能都在中國的選項之中。
目前看,雖然印巴都已經開火,但并沒有馬上升級到“全面戰爭”的程度。
【中方外交部對印巴沖突做出回應】
印度方面在對巴基斯坦發起“辛多爾行動”后,特地發布聲明強調:此次襲擊沒有針對巴基斯坦的任何軍事設施;并表示“我們的行動集中、有節制、不會引起局勢升級”。
而巴基斯坦方面雖高調回應,但也沒有進行全面動員;中方、美國、俄羅斯等大國也都在勸和。
這說明,雖然兩國都展現出了強硬態度,但真打全面戰爭的代價太高,誰都不想承擔“核災難”的風險。因此,大概率的情況是——一段時間內局部沖突還會繼續,但雙方都將試圖通過國際調停或輿論戰,控制戰局升級。
但是,這并不代表就可以松懈。印巴之間,歷史積怨極深,民族、宗教、領土等問題交織,只要火種還在,局勢就可能隨時再起波瀾。
總的來說,這次印巴沖突,對中國而言,某種程度上是一次重要考驗。
一方面,中國需要發揮大國影響力,繼續以建設性方式推動和平解決爭端;另一方面,也要做好預案,防止局勢失控波及“一帶一路”、中巴走廊以及中印邊境安全。
更重要的是,中國要在這個過程中發揮“平衡南亞”的戰略作用。印巴之間不能爆發戰爭,但也不能讓印度徹底壓倒巴基斯坦,只有保持力量對稱,南亞和平才有根基。
未來,如果印度執意通過戰爭改變地區格局,中國或許不僅要“喊話”,還得采取必要措施。
和平從來不是靠呼吁維持的,而是靠實力與智慧共同支撐的。接下來印巴局勢走向如何,還需要我們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