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下一個結論----
就算接下來雙方依然有局部沖突或小規模交火,但升級為全面戰爭的概率幾乎不存在。
其中最大也是最后一張保險,就是終極殺手锏核武。
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是擁核國家,雙方核武庫規模相近(印度約160枚,巴基斯坦約165枚),且都具備覆蓋對方全境的核打擊能力。
比如印度的“烈火-5”導彈能覆蓋巴全部國土,而巴基斯坦的“沙欣-3”導彈射程達2750公里,基本上可以打擊印度全境。
這種“相互確保摧毀”的核威懾態勢,讓任何一方在采取大規模軍事行動時都必須權衡核戰爭風險。
實際上在第三次印巴戰爭、特別是2019年沖突后,兩國形成了“有限報復—國際調停—局部停火”的模式。
所以,盡管雙方常規軍力不對稱(之前認為印度常規軍力占優,現在看兩說),但核武器的存在成了遏制印巴全面戰爭的關鍵。
(梟龍Block3)
我們再看兩國。
三哥----
他的腦回路是我們常人很難想象的,就像教員當年所說的一樣,他老人家想了十天十夜也沒想明白阿三為什么要搞我們?
通常來說,但凡印度挑事,無非這么幾個原因。
一是轉移國內矛盾;
這也是歐美國家常用的伎倆,每當國家內部出現問題時,就會想盡辦法轉移老百姓的注意力。
比如當年尼赫魯,為了轉移國內改革受阻的壓力,在1962年發起中印邊境沖突。不過玩脫了,最后把自己也玩完了。
還有1971年,印度發起第三次印巴戰爭肢解巴基斯坦,后果是不僅鞏固了印度在南亞的老大地位,也轉移了國內經濟爛問題和社會矛盾給政府帶來的壓力。
再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2020年中印加勒萬河谷沖突。
當時莫迪政府在加勒萬河谷部署兵力超30萬,表面上是塑造“對華強硬”形象。但真正的小算盤就是轉移經濟脫鉤失敗、制造業依賴中國等問題。
不過打臉的是,之后中印貿易額不降反增。
二是提高支持率;
這個很好理解,因為印度屬于“黨派政治”,煽動“民粹”是獲得選票屢試不爽的有效手段。
所以對與本國有矛盾的鄰國強硬就不奇怪了——就像美國每次大選都要拿中國說事一樣。
包括前段時間,莫迪翻出1974年向斯里蘭卡移交卡恰提烏島的陳年舊賬,指責前國大黨政府“出賣領土”。
為了支持率,大仙直接拼了。
但是,莫迪也明白全面戰爭的后果,盧比貶值、資本外逃、經濟崩盤,還有核威懾帶來不可承受的代價......
所以,大仙只是在“虛張聲勢與克制”間找平衡。
結果這次還玩砸了,臉啊啪啪的!
對巴基斯坦來說----
雖然這次很爭氣,但畢竟體量擺在那里。
一旦干成像俄烏沖突一樣,沒有外來穩定的援助和輸血是堅持不了多長時間的。而長期戰爭必然會引發國內通脹、外債危機和社會動蕩。
哪怕前幾天巴基斯坦因阿三幾天的斷水就造成糧食減產30%、電力癱瘓等問題,所以是很難支撐持久戰的。
何況打仗就是在燒錢。
畢竟關系再好也只是打折便宜,而不是白送。
殲10再低也要給半個億美元吧!霹靂15導彈至少幾百萬美刀吧?
在幾乎整個西方援助下,烏克蘭才半死不活的堅持了三年。巴基斯坦又能堅持多久呢?
加上這次局部戰爭打的很漂亮,擊毀這么多印度戰機,算是創造歷史了;
同時狠狠的教訓了一下阿三,打擊了這貨囂張氣焰,完全是有里有面!
(殲10CE:以后請叫我“打印機”)
所以,雙方見好就收、借坡下驢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