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廣電·天下泉城客戶端5月10日訊5月9日,濟南市教育局官方網站發布《濟南市2025年高中階段學校招生工作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到,為做好濟南市2025年高中階段學校招生工作,依據山東省教育廳關于2025年中小學招生入學有關要求及《濟南市教育局關于印發濟南市2025年初中學生畢業評價及學業水平考試實施意見的通知》(濟教辦〔2025〕3號)精神,現就高中階段學校招生工作提出如下工作意見(萊蕪區、鋼城區高中階段學校招生工作意見另文公布,以下文中所指“全市”不包含萊蕪區、鋼城區)。
全市推薦生試點學校普通高中招生總計劃中
指標生的分配比例不低于年度招生計劃的60%
普通高中招生計劃
計劃類型。公辦普通高中招生計劃包括指標生計劃、統一招生計劃和自主招生計劃。其中,自主招生計劃含推薦生、直升生(貫通培養)、特長生(含特色招生)等。為深入推進中考招生制度改革,自2026年起,在普通高中學校試點綜合評價招生,具體辦法另文公布。
認真落實普通高中指標生分配辦法,確保全市推薦生試點學校普通高中招生總計劃中指標生的分配比例不低于年度招生計劃的60%。為方便學生走讀,經學校申請,非寄宿制市屬普通高中學校在確保分配至初中學校的指標生總額不變的情況下,可根據高中學校地理位置對初中學校的指標生分配數額進行定向調整。各校具體指標生分配數額詳見《濟南市高中階段學校招生志愿填報指導手冊》。
計劃管理。普通高中招生計劃由市教育局結合全市教育發展需要統籌安排。市屬普通高中及面向市區(“市區”以《濟南市高中階段學校招生志愿填報指導手冊》確定的范圍為準,下同)招生的區縣屬普通高中招生計劃由市教育局下達;其他各區縣所屬普通高中的招生計劃,由各區縣教育行政部門根據市教育局招生要求分校落實;民辦普通高中須在核定的辦學規模和招生范圍內確定招生計劃,并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推薦生試點學校自主招生計劃占比原則上不超過上一年度。
生源范圍。普通高中生源范圍由市教育局審批。原則上,市屬普通高中面向全市招生,各區縣所屬普通高中主要面向本區域招生。未經市教育局批準,不得跨區域招生。民辦普通高中招生依據省教育廳有關要求執行。
初中后職業教育招生計劃
計劃管理。在濟招生的初中后職業教育,含“3+4”對口貫通分段培養本科(以下簡稱“3+4”本科)、五年制高等師范教育、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含高水平中職學校聯合高職院校舉辦初中后五年制高職、五年一貫制高職、“三二”連讀高職)、普通中專、職業中專、技工技師類院校等,應嚴格按照省市計劃管理部門審批的招生專業和計劃執行。招生計劃根據隸屬關系由所屬部門結合各地各學校的辦學條件和規模審核。
生源范圍。初中后職業教育類學校均可面向全市招生。
各民辦普通高中學校可結合自身情況
自主確定錄取分數最低要求
經市教育局批準后,在招生簡章中向社會公布
《意見》提到,在志愿填報方面,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工作采用全市統一的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工作平臺,采取“先考試后報志愿”的辦法。各高中階段學校招生計劃、專業、代碼、招生范圍可通過平臺或《濟南市高中階段學校招生志愿填報指導手冊》查詢。初中學業水平考試(中考)成績公布后,考生可在規定時間內登錄平臺填報高中階段學校志愿。
報考普通高中的考生,其綜合素質評價總評等級、生物、地理、道德與法治、歷史學科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均須達到D級(含)以上等級,信息科技、綜合實驗操作、藝術(含音樂、美術等,下同)、綜合實踐活動(含勞動,下同)均須達到“合格”。其中,報考公辦普通高中學校的考生,初中學業水平考試(中考)分數評價成績(含特殊考生加分)(以下簡稱“中考分數評價成績”),須達到全市普通高中志愿填報指導線(含)以上;報考民辦普通高中學校的考生,中考分數評價成績須達到所報考學校確定的錄取分數最低要求。各民辦普通高中學校可結合自身情況,自主確定錄取分數最低要求,經市教育局批準后,在招生簡章中向社會公布。
普通高中學校依據學生中考分數評價成績、綜合素質評價和學科等級及志愿填報情況,從高分到低分,結合招生學校具體等級要求,按照招生計劃擇優錄取。
“3+4”本科、五年制高等師范教育、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志愿填報及錄取工作按省教育招生考試院有關規定執行。“3+4”本科、五年制高等師范教育只能在第一次志愿填報時按提前錄取志愿填報。填報“3+4”本科、五年制高等師范教育并兼報普通高中且達到相關學校錄取分數線的考生,由“3+4”本科、五年制高等師范教育學校優先錄取。第一次志愿填報其它職業學校(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普通中專、職業中專、技工技師類院校)的考生,不得兼報普通高中,且其余批次志愿只允許填報職業類學校。錄取時依據學生中考分數評價成績,按照招生計劃,從高分到低分擇優錄取,報考有專業測試或面試要求的學校(或專業)需專業測試或面試合格。普通中專、職業中專、技工技師類院校以招收本地學生為主,優先招收2025年中考考生;如有未完成計劃,可注冊錄取未參加本年度中考的往屆初中畢業生(或具有同等學歷者)。
志愿填報依據錄取進程分為三個時段,考生最多有三次志愿填報機會。第一次志愿填報時,可填報提前錄取志愿(“3+4”本科、五年制高等師范教育)及普通高中指標生志愿或其它職業學校志愿,報考普通高中的只能填報一個指標生志愿。第二次志愿填報時,考生可填報普通高中或其它職業學校志愿,其中普通高中實施“平行志愿”填報辦法,每個考生可以填報三個普通高中志愿,學校之間可兼報。第三次志愿填報為普通高中調劑志愿或其它職業學校志愿。各類學校志愿填報時間及填報辦法詳見《濟南市高中階段學校招生志愿填報指導手冊》。
每批次志愿填報時,在規定時間內每位考生有兩次志愿修改機會;該批次志愿填報規定時間截止以后,志愿信息不得更改。各類招生學校完成錄取后,須向社會公布錄取結果及錄取分數線。第一、二批次志愿填報錄取結束后,未完成招生計劃的各類學校將向社會公布計劃余額并繼續征集志愿。
第三批次錄取結束后,根據職業院校招生實際,各職業院校集中組織錄取學生報到,學生報到后,未完成招生計劃的職業院校可組織一次線下志愿征集。各職業院校須在規定時間內公布志愿征集計劃并組織錄取。
普通高中要嚴格落實“零擇班”要求
新生分班須實行電腦派位,混合編班
自主招生錄取辦法
推薦生錄取辦法。招生范圍及數額。2025年推薦生試點學校招收推薦生的范圍和人數原則上與2024年保持不變。市屬普通高中推薦生錄取工作方案報市教育局審批后公布實施;各區縣所屬普通高中推薦生錄取工作方案經各區縣教育行政部門同意,報市教育局審批后公布實施。各學校錄取推薦生計劃和范圍如有變化須報市教育局批準后方可實施。
推薦條件和程序。按相關文件精神,外地返濟應往屆畢業生、往屆初中畢業生和初中畢業年級轉入(隨父母工作調動轉入的除外)及因學籍地與戶籍地不一致選擇按照戶籍地身份參加志愿填報的學生不享有推薦生資格。
報考推薦生需滿足以下條件:必須是初中學校優秀應屆畢業生;初中三年綜合素質評價總評等級須達到A級;原則上生物、地理學科學業水平考試成績須達到A級;信息科技、綜合實驗操作、藝術、綜合實踐活動均須達到“合格”。具備上述條件的均可根據考生本人意愿,填寫《濟南市初中優秀畢業生推薦申請表》,并經初中學校兩名畢業年級任課教師聯名推薦,學校審查同意。
初中學校須在各推薦生試點學校規定時間完成推薦工作,并將推薦學生名單、學生自薦信、教師推薦信及相關成長記錄材料報送相應推薦生試點學校。考生只能報考一所推薦生試點學校,不可兼報。初中學校向相應推薦生試點學校報送材料前,須將確定的獲得推薦生資格的學生名單在本校校務公開欄張榜公示。
試點學校審核考查內容和程序。推薦生試點學校要本著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規范審核考查的內容及程序,建立推薦生選拔、培養的科學管理體制,采取面試、綜合能力考查及審查學生成長記錄評價內容相結合的辦法,對推薦生進行全面考查和選拔。不得以各類競賽成績作為選拔錄取依據,不得單純采用文化課考試形式選拔推薦生。各招生學校須按照市教育局統一要求將擬錄取的推薦生名單通過學校網站和校務公開欄公示。
通過審核考查公示合格的推薦生,獲得推薦生試點學校錄取資格,不再參加全市統一組織的畢業年級初中學業水平考試。
初中學校和招收推薦生的試點學校要分別成立推薦審核考查工作委員會,選拔有良好職業道德、作風正派、誠實守信、具有多年一線教育教學工作經驗,且綜合分析能力較強的人員擔任推薦審核考查工作委員會成員。
建立推薦審核考查工作誠信和監督機制。各校要明確職責,規范程序,嚴格標準,確保推薦質量;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向社會公布監督電話,加大對推薦工作審查監督力度,保證推薦工作公開、公平、公正。
直升生(貫通培養)錄取辦法。經市教育局批準實施貫通培養的普通高中學校,原則上可根據學校發展規劃,按照其培養方案從附屬初中(或集團內部初中)招收一定比例的學生。市屬普通高中直升生(貫通培養)方案報市教育局審批后實施;各區縣所屬普通高中直升生(貫通培養)方案經各區縣教育行政部門同意,報市教育局審批后實施。各學
校須將直升生(貫通培養)錄取結果向社會公示。
特長生(含特色招生)錄取辦法。普通高中學校經市教育局批準,可從應屆初中畢業生中招收一定數量的藝體特長生,具體招生辦法詳見《2025年濟南市普通高中學校招收藝體特長生工作方案》。
為積極推進普通高中多樣化有特色發展,充分發揮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要作用,普通高中學校可結合拔尖創新后備人才培養及學校特色發展需要,研究制定相應的特色招生方案,并在規定時間內報市教育局審批,招生方案審批后向社會公布。
報考特長生(含特色招生)的考生原則上應具備報考普通高中的條件,且綜合素質評價總評等級、生物、地理、道德與法治、歷史學科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均須達到D級(含)以上等級,信息科技、綜合實驗操作、藝術、綜合實踐活動均須達到“合格”;報考藝體特長生的考生按照有關規定執行。招生學校按照已公布的錄取要求對取得特長生(含特色招生)測試合格證的考生擇優錄取。
所有招收特長生(含特色招生)的普通高中要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按照國家、省有關招生的規定,組織測試工作。測試結果須在招考學校公示后,依據招生計劃,按照擇優原則確定人選,填寫特長生(含特色招生)登記表,報市教育局審批。招生報名時間、測試時間及錄取要求詳見各普通高中學校招生簡章。
招收特長生(含特色招生)的普通高中要嚴格遵守招生工作紀律,不得超計劃招生,不得與學生簽訂各種形式的承諾性合同和協議。特長生(含特色招生)測試須堅持“陽光招生”的原則,全程接受監督。
指標生錄取辦法。普通高中錄取時,按相關文件精神,外地返濟應往屆畢業生、往屆初中畢業生、初中畢業年級轉入(隨父母工作調動轉入的除外)及因學籍地與戶籍地不一致選擇按照戶籍地身份參加志愿填報的學生不享有指標生資格。
符合指標生資格錄取的考生其綜合素質評價總評等級、生物、地理、道德與法治、歷史學科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均須達到C級(含)以上等級;信息科技、綜合實驗操作、藝術、綜合實踐活動均須達到“合格”,且中考分數評價成績達到全市普通高中志愿填報指導線(含)以上。
錄取時,按照普通高中學校招生計劃和普通高中學校招生指標生分配方案擇優錄取。學校未完成的指標生計劃納入統一招生計劃使用。
統一招生錄取辦法
普通高中學校統一招生采用“分數+等級”的錄取辦法。符合報考普通高中條件的考生在達到報考學校綜合素質評價、學科具體等級等要求的前提下,依據考生中考分數評價成績按照招生計劃從高分到低分擇優錄取。
其他要求
各區縣教育行政部門負責所屬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工作。各區縣應根據市招生工作意見,結合本地教育實際,制定年度招生工作方案,并報市教育局批準后方可實施。
高中階段學校要嚴格按照考生志愿錄取,考生一經所報學校錄取即不再享有下次志愿填報的資格。
普通高中要嚴格落實“零擇班”要求,新生分班須實行電腦派位,混合編班。
特殊考生根據國家有關規定
須照顧增加分數的考生范圍和增加分值
應屆初中畢業生中,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照顧34分并計入中考分數評價成績:烈士子女(含烈士未成年弟妹);駐國家確定的三類(含三類)以上艱苦邊遠地區和西藏自治區的現役軍人子女,解放軍總部劃定的二類(含二類)以上島嶼部隊的現役軍人子女,以及在飛行、潛艇、航天、涉核等高風險、高危害崗位工作的現役軍人子女;公安烈士的子女。
應屆初中畢業生中,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照顧24分并計入中考分數評價成績:作戰部隊(專指國家進入戰爭狀態或有局部戰爭發生時參與作戰的部隊),駐國家確定的一類、二類艱苦邊遠地區和解放軍總部劃定的三類島嶼部隊現役軍人子女,因公犧牲、一級至四級殘疾軍人子女及平時榮獲二等功或戰時三等功以上獎勵的現役軍人子女;公安系統一級、二級英雄模范榮譽稱號民警的子女;公安系統因公犧牲民警的子女;公安系統一級至四級因公傷殘民警的子女。
應屆初中畢業生中,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照顧12分并計入中考分數評價成績:現役軍人子女(非第1條、第2條中所列現役軍人子女);歸僑青年、歸僑子女、華僑子女、港澳臺籍考生;少數民族考生。
按照《關于建立全省消防救援隊伍職業保障機制的意見》(魯應急發〔2019〕40號)有關要求,在職消防救援人員子女參照現役軍人子女優待辦法給予加分照顧。
3.符合普通高中報名條件,報考濟南回民中學的少數民族應屆初中畢業生在全市第一批次指標生志愿填報濟南回民中學或第二、三批次志愿填報時將濟南回民中學填報為平行志愿中的第一志愿學校,可降低24分(含對少數民族學生已照顧的12分)錄取。
6月20日前,如國家及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另有對考生升學考試照顧的政策,將依據相關政策要求,結合我市實際予以實施。
申報要求和程序。符合多個條件的特殊考生,只按照其中最高一項分值計入總成績,不累加計算。
符合照顧加分條件的應屆初中畢業生,可向所在學校提出申請、領取并如實填寫《特殊考生升學照顧審批表》(一式兩份),班主任和學校負責人須審查簽字并加蓋學校公章。
各初中學校須在規定時間內為符合照顧加分條件的考生集體辦理特殊考生升學照顧審批手續。審批的相關要求見《特殊考生升學照顧審批表》所附的“審批說明”。
各初中學校須將符合照顧加分條件并辦理了審批手續的特殊考生名單在校內張榜公示。
記者:楊天
編輯:石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