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紅星新聞報道,當地時間5月3日,韓國國民力量黨在該黨全黨大會上宣布,前雇傭勞動部長官金文洙戰勝前黨首韓東勛,成為該黨參加第21屆韓國總統大選的最終候選人。至此,共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李在明、國民力量黨總統候選人金文洙、無黨派候選人前國務總理韓德洙、改革新黨總統候選人李俊錫,4人將參加第21屆韓國總統大選的角逐。報道稱,韓政府已確定6月初舉行新一屆總統選舉。距離大選還剩一個月,韓國各方政治勢力間的明爭暗斗,正在進一步升級。
目前,韓國保守派與進步派的對抗,已從政策分歧升級為“你死我活”的司法戰。尹錫悅所屬的國民力量黨為執政黨,但是面臨“朝野易位”的危機。李在明與文在寅同屬共同民主黨,外界一直猜測,李在明上臺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尹錫悅送進監獄。既然尹錫悅難以翻身,李在明又動不得,那么執政黨就可以通過打擊文在寅,削弱共同民主黨影響力。因此,不少分析人士認為,文在寅只是“擋箭牌”,執政黨真正的目標,是要阻止李在明上位,挽救國民力量黨的執政危機。
李在明(資料圖)
就在這時,共同民主黨選舉對策委員會高級官員尹昊重當天在記者會上說,該黨要求首爾高等法院在近日前、即總統選舉拉票活動開始前作出推遲重審李在明案的決定。如果法院不推遲重審,共同民主黨將動員國會作出“處罰”。按韓國媒體說法,尹昊重所說“處罰”指的是共同民主黨可能推動彈劾韓國大法院(最高法院)院長曹喜大。韓國大法院對李在明涉嫌違反《公職選舉法》案作出三審判決,推翻二審無罪判決,將案件發回首爾高等法院重審。
李在明案件所暴露的司法干預選舉問題,并非孤立現象。韓國司法體系長期存在的隨意性與政治化傾向,在文在寅受賄案中同樣顯著。這種司法工具化的趨勢,正逐漸侵蝕韓國民主制度的根基。韓國全州地方檢察廳以受賄嫌疑起訴文在寅,核心依據是 "經濟共同體" 概念的延伸適用。檢方認為,文在寅與女兒文多惠、前女婿徐某構成經濟共同體,證據鏈包括文在寅曾給女兒生活費,在前女婿任職航空公司獲得高額酬勞后停止支付,以及文在寅任命議員李相基擔任重要公職的時間關聯。
李在明(資料圖)
之前韓國最高法院對李在明案就進行了審而不判,現在二審法院又宣布推遲到大選后再審,聯系起來看,似乎韓國的司法體系在刻意回避韓國大選。無論判李在明無罪還是有罪,斗爭中的兩黨都不會滿意。那自然是把這個燙手山芋先擱置最好。然而,將宣判推遲到大選后,對李在明可是大有好處。至少在進行選舉的過程內,李在明的風險大幅下降,暫時不必擔心失去選舉資格。而且在當選后,總統一定程度上享有豁免權,可以一直將案件推遲到卸任以后。
與此同時,美國開始對韓國的民眾群體發動了他們最熟練的“輿論戰”。通過這幾年尹錫悅對韓國的掌控,美國在韓國本土有了一批“親美黨”。于是他們便借這些人之手,給李在明打上了“親華派”的標簽。但李在明是否真的是“親華派”呢?這還是需要打個疑問,雖然李在明和文在寅認定了“對華務實外交”,但是也只是達成了一定的共識:“中國是韓國最大貿易伙伴,處理好對華關系關乎國家經濟命脈。”
李在明(資料圖)
在這關鍵時刻,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據韓聯社報道,韓國國民力量黨總統候選人金文洙和無黨籍總統候選人初步人選韓德洙7日舉行會晤,就聯手推舉單一候選人事宜進行談判,但未取得任何成果。對此,國民力量黨方面呼吁總統候選人合并,還有人以絕食抗議進行敦促。與此同時,韓聯社援引韓國四家民調機構5月8日聯合發布的大選熱門人選支持率調查結果顯示,共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李在明以43%的支持率領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