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友們是否常常被
各類關節炎、肌肉軟組織損傷、
頸椎病、腰椎病...所困擾
你知道嗎?
上海一些社區里藏著很多
優質的醫療資源哦!
本市推行分級診療多年
很多好的醫療資源向基層下沉
在全市社區醫院中
涌現了很多有人氣、有特色、
有實力的"專科門診"
今天起,每周六
坊記都將帶大家去現場
探訪這些"寶藏社區門診"
看看到底靈伐靈
老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
今天我們要走進的是
位于黃浦區外灘街道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楚氏傷科門診
很多人都不知道,外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里,居然藏著一個200多年歷史的"楚氏傷科"門診。憑借獨特的"三指按摩法"、價廉物美的"黑藥膏"等特色,在周邊患者中收獲了大批粉絲。服務中心搬到哪里,老病人都一路追隨,每天平均要接診500多人。
患者:她說,你聽我的話,保證你輪椅上爬起來。
患者:有點扭傷或痛了,到這里用膏藥一個禮拜就見效果。
患者:因為他們有獨門的秘方,我女兒小時候就在這里看了。
患者:我以前不能走,現在可以走了!我就是相信她,我跟別人介紹找黃醫生。
患者:我從那里(老醫院舊址)奔過來的。我們住在金陵路幾十年,有很好的印象,雖然搬離了但還是很信任他們,我現在住的挺遠的,特意趕過來的。
楚氏傷科憑什么"圈粉"?
患者王阿婆現身說法,這十年間,她兩度骨折,多虧門診的黃敏醫生,都不用吃開刀的苦頭。第一次是十年前,她抱著孫子朝天滑倒,腰椎骨折!
王粉銀 患者:
說句實話,那時候我急得朝天一跤,黃醫生說,你聽我的話,保證你輪椅上爬起來,如果你不聽沒辦法,坐輪椅要一輩子。我記得她這句話,后來每個禮拜我老公過來找她開藥,藥怎么煎,家里翻身托住哪里,這樣翻起來省力,就這樣"遙控"56天,好了。
去年,王阿婆73歲
又遇上了左肩膀骨折
她患有高血壓、房顫
做手術風險更大
王粉銀 患者:
我心里有底,要去找黃醫生,我就跟兒子說,我不開刀,來了以后,她還是給我吃中藥、貼膏藥,兩周后再教我怎么鍛煉。現在這個手比沒有骨折的手還鍛煉得好,我就覺得,遇見這個醫生是我的慶幸。
流傳了200多年的楚氏獨創"三指按摩法",憑借三根手指靈活按摩,能快速歸正關節筋腱、舒緩肌肉。
這個看似輕巧的動作,實際上別有玄機,發力的手指都只有第一指節是彎曲的,一般人都難以做到。黃醫生說,作為傷科傳承人,這套手法要先在鐵板上訓練將近一年才能出師。
楚氏傷科代表性傳承人、
黃浦區外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楚氏傷科行政負責人黃敏:
它一定要有發力的過程,我們的食指、無名指和中指,它遠端的指間關節是要有屈曲的,這樣我們操作起來比較靈活,手法也比較輕巧。第一次做完以后,患者其實回去就感覺松快很多,一般我們是2~4次,患者也明白怎么鍛煉,醫生的治療也是比較到位了。
除了祖傳手法之外,楚氏傷科還有一款明星"黑藥膏",對治療各類損傷都有特效,每天門診要賣出近3000張,門診至今還在堅持現場手工刮制,這樣的"笨辦法"就是為了最大程度減少揮發。
加上水洗方、熱敷包、湯藥這些特色藥劑,因為療效顯著,就成了患者口中的"楚氏秘方"。
楚氏傷科代表性傳承人、
黃浦區外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楚氏傷科行政負責人黃敏:
熱敷包,比如老寒腿,關節酸痛冷痛就比較合適。膏藥的話,新傷用得比較多,膏藥活血化瘀效果比較好,像前面的病人他是頸椎病,癥狀比較雜,這種情況我們會開一個中藥的方子來調理。
2007年,楚氏傷科療法被評為黃浦區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通過代代傳承,目前共有6名傳人坐診。近年來,跌打損傷少了,中青年的肩頸酸痛、老年人的退行性疾病多了,古老的楚氏傷科也在融合更多的康復手段。
黃浦區外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許松濤:
整個4樓都作為楚氏傷科診療的一站式服務的基地,就是說我們有針灸、有推拿,有利于我們老百姓能夠享受一站式服務的便捷。
這樣的中醫門診
凝結了老祖宗的智慧
你愿意嘗試嗎?
還有哪些社區里面的好中醫?
歡迎留言分享給大家!
健康在身旁,社區有妙方
"坊間系列"新策劃《坊間門診》
鎖定每周六《新聞坊》
讓我們和滬惠保一道轉角遇名醫
看看新聞記者: 陳蓓兒
編輯: 盛莉
視頻編輯: 胡哲凌
攝像: 朱勇
責編: 朱靜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