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藍莓大棚,已是一幅充滿生機與田園詩意的畫卷。5月9日,記者走進位于南崗區紅旗滿族鄉金星村的龍臺農業園區,10棟藍莓大棚內碩果累累,已進入首個采摘期。
作為哈爾濱市區目前唯一采用基質盆栽技術種植的藍莓大棚,這里以家門口“即摘即食”藍莓的生態體驗,吸引市民打卡“嘗鮮”,成為南崗區發展特色農業的創新實踐。
“園區于去年10月引進丹東優質藍莓品種,創新采用基質盆栽技術,通過進口基質土、水肥一體化智能系統精控、技術人員每日監測酸堿度等科學種植方式,保證藍莓充足養分。”藍莓大棚負責人李二力告訴記者,園區同步集成多項綠色技術,蜂群自然授粉、全程有機肥培育,實現“零農藥”種植,結出的藍莓果皮薄嫩、果肉飽滿多汁,表面天然果粉(白霜)完整保留,營養價值與口感俱佳,游客可現場采摘直接食用,感受“舌尖上的新鮮”。
今年是龍臺農業園區打造藍莓基地后迎來的第一個采摘季,目前每棟棚大約有1000株藍莓樹,每株藍莓樹掛果約2~3斤。受氣候等因素影響,今年園區于“五一”后才開園,較云南藍莓上市推遲,但憑借本地鮮果優勢,剛開門就有不少路過的人群、學校幼兒園等研學團隊主動預約。李二力說,藍莓的采摘期很短,大約只有40多天,而且一年只有一季果,這個采摘季大約至6月中旬就結束了。
采摘季結束后,園區將對藍莓大棚進行技術升級,同時進行剪枝等準備工作,將下一個種植周期提前,爭取明年春節前讓市民在家門口享受地產藍莓美味。李二力說,“同時,明年也將進入藍莓樹豐果期,屆時產量至少翻一番,在提供采摘同時,園區還將對接批發市場及高端社區精品超市,產值將會顯著提升”。
據龍臺農業園區負責人鄭國成介紹,除藍莓大棚外,園區去年8月還建成了6棟特色草莓大棚,涵蓋紅、白、黑三色品種,“五一”期間單日接待量突破2000人,多以家庭游、研學游為主。園區目前還打造了生態農場,提供親子農耕課堂,包括認領甜糯玉米地、認養藏香豬等活動,通過構建“四季采摘+研學課堂”模式,讓市民體驗“科技+生態”的現代農業魅力,感受冰城“舌尖振興”的新成果。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記者:梁可心 文/攝/視頻
編輯:姜學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