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多舛的朱愛順從來沒想到自己會成為“明星”。
這位“108歲+”的老奶奶靠著長壽刷新著生命的紀錄,也靠著持續不斷的善意,贏得了周圍人的尊重。
朱愛順是哈爾濱市普寧醫院的“一號患者”,1956年建院,她就住了進來,到今年9月份,整整69年。
一任又一任院長、護士長、醫護人員退休、調任時都會特意交代一句“照顧好朱奶奶”,被愛接力照顧的近七十年里,朱奶奶成了長壽老人,也成了院里的“寶兒”。
干凈利索,奶奶眼里容不得“埋汰”
早晨下起了細雨,室內還是有一絲寒意,十八病房里的朱奶奶早就在紅色保暖衛衣的基礎上又加了件棉背心,側躺在床上露出的發髻梳得整整齊齊。看見有生人進來,她也會微笑表示歡迎,聽到記者問候她,還會伸出手來拉拉手,表示很喜歡。朱奶奶的年齡是個謎,據說她是因家中失火受了刺激,當初送到院里時就神志不清,對于自己的基本信息頁基本說不清楚,一說她108歲,一說111歲,院里最早的病例上記錄著奶奶是1914年生人,69年來都是由政府供養。
在普寧醫院,提到“朱愛順”可能會有些陌生,但提到“奶奶”,每位醫護人員都能講出老人的故事。“愛干凈,衣服從來都洗得特別透亮,眼里見不得‘埋汰’”。副院長王睿告訴記者,20多年前自己大學畢業剛來到院里,就對這位瘦小的奶奶記憶深刻,話兒不多,褲腿總挽著,人特別干凈利索,每天早上拎著大掃帚就出去掃院,攔都攔不住。水房要是地上有水漬,她必須要蹲下身子用小抹布擦干凈。幾年前,朱奶奶還能自理時,衣服從里到外從來不用醫護人員給洗,全部都是自己手洗。
人緣超好,奶奶受“團寵”不斷被“投喂”
“奶奶喜歡吃甜食,喜歡吃草莓,我們這些醫護人員經常自掏腰包,給她買些零嘴。”護士長楊雪拉著奶奶笑著說,奶奶在飲食上不挑食,喜歡紅燒肉,現在她年紀大了,我們都把她當“大寶貝”寵,于是幾十塊錢一塊的進口巧克力、二十多塊錢一斤的丹東草莓、高級面包房的芝士蛋糕……都成了奶奶的“小零食”。
作為專業的醫護人員,楊雪他們當然知道營養搭配的重要性,但對朱奶奶的飲食,他們更多的是“隨心”“遂愿”,老人一生命運多舛,如今都已年過百歲,在開心和營養之間,這些醫護人員選擇了開心。老人怎么高興怎么來,想吃啥就給她買啥,也許正是因為她年輕時吃過苦,才對甜食格外鐘愛。
朱奶奶是朝鮮族人,能聽懂漢語,但不會說漢語,近七十年里,卻一點沒影響醫護人員和她溝通交流。主治醫生王品說,朱奶奶很愛笑,心腸好,以前能自理時,她見不得別人不吃飯,有的患者發病時會拒絕吃飯,每當這時,奶奶都會放下碗筷,把飯菜端到人面前,一口一口喂人家吃。這樣的親和力,讓她攢了一眾“粉絲”,不僅包括醫生、護士、護工,還有個別“能折騰”的患者。奶奶的魅力就是這么大!
愛心接力,奶奶成“咱奶”
對于奶奶的照顧,幾十年來已經成了一根無形的“接力棒”,在普寧醫院幾代醫護人員中代代相傳,對老人的稱呼從朱奶奶到“奶奶”再到“咱奶”。
已經退休三年的馮世梅至今說起和朱奶奶的分別,還會眼中噙著淚花,聲音哽咽,“我在醫院工作40年,幾乎就沒和奶奶分開過,她愛吃紅燒肉,我經常在家燉完,用保溫飯盒給她帶去。臨近退休那一周,朱奶奶抱著她哭了好幾次。”她說,四十年前,自己也是從老護士長的一句一句“不放心”中接管了奶奶的照護工作,這一管就是40年。寒來暑往、春去冬來,一轉眼自己都到了退休的年紀,奶奶也知道要分別的到來,會像小孩一樣攥著自己的手,不愿撒開。退休交接工作時,馮大姐反復叮囑新接任的護士長關于奶奶的生活習慣、病情等,尤其是老人患有腸道疾病,護理需要尤為小心,拜托他們一定把老人照顧好。病房里的同事們也都知道馮大姐的心思,隔三差五就會給她傳朱奶奶的視頻、照片。
翻著朱愛順老人泛黃的入院病例,“將近70年了,我們一直小心翼翼地妥善保管,照顧好朱奶奶是一茬又一茬醫護人員共同的責任與心愿。”普寧醫院院長徐廣梅感觸頗深地說,很多人好奇朱奶奶的長壽秘訣,其實我們也沒辦法很科學地講出原因,只是持續地做著最樸素的照護工作,沒什么絕招,就是拿患者當家人。走廊里有一面照片墻,朱奶奶的老壽星照占了C位,雨過天晴,陽光灑進來,照片中的朱奶奶笑著,看起來已經炫耀了一遍收獲的親情。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記者:李玥 文/攝/視頻
編輯:姜學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