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在鄲城縣汲冢鎮黃樓行政村的500畝馬鈴薯種植基地里,連片植株已進入盛花期,一壟壟的地塊上綻放著白色的小花,當地村民正搶抓晴好天氣,對馬鈴薯進行田間管理,確保豐產增收。
走進馬鈴薯種植基地,記者看到,潔白的花朵掩映在翠綠葉叢間,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基地負責人黃向陽正帶領十余名村民進行除草作業,同時田間還上演著“科技范兒”十足的農事場景——水肥一體化設施精準滴灌滋養作物根系,無人機在低空盤旋開展飛防作業。
種植戶黃向陽說:“我們是用無人機打藥,比傳統的打藥模式效率提高了10倍左右,而且減少了農藥的使用量。灌溉和施肥采用水肥一體機,大大減少了用水量和肥料流失率。”
據介紹,該基地種植的馬鈴薯選用“沃5”脫毒種薯,具有抗病性強、淀粉含量高等特點。日常管理中,基地堅持統一種源、統一技術、統一防治的標準化種植模式,采用配方施肥和綠色防控技術,較傳統種植預計可增產20%。
種植戶黃向陽說:“看花和植株的長勢,今年應該是個豐收年,產量應該不會低,預計5月20號左右就可以收獲了,大概畝產4噸?!?/p>
產業旺則鄉村興。該基地通過“土地流轉+勞務用工”模式有效帶動村民就業增收,吸納周邊20余名村民就業,農忙時節日均用工量可達百余人次,成為推動當地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黃樓行政村村民黃錦堂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他將自家7畝土地流轉給基地,不僅每年可獲得穩定的土地租金,還能在基地從事管護等閑雜工作,增加收入。
工人黃錦堂說:“土地流轉有租金,平常在這除除草,還能掙點錢,本來年紀大了出去不方便,在家里管顧家,非常滿意。”
近年來,黃樓行政村立足資源優勢,將馬鈴薯、白術、豌豆、花生等產業作為特色主導產業來抓,不斷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產業附加值。如今,馬鈴薯產業已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金鑰匙”,一幅產業興、鄉村美、農民富的美好畫卷正徐徐展開。
鄲城縣汲冢鎮黃樓行政村黨支部書記黃永杰說:“接下來,我們將繼續按照‘優化結構、推廣良種、改善品質’的發展思路,引進更多的優質特色產品,讓優勢產業助力農民增收,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p>
周口廣電融媒體記者 田超 鄲城臺
編輯/孫紅 審核/牛春霞 監制/武文科 總監制/程戰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