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次大陸的火藥桶再次被點燃。當地時間 5 月 10 日凌晨,印度突然向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附近發射多枚導彈,襲擊了努爾?汗空軍基地等關鍵設施,其中一枚導彈甚至落在距離伊斯蘭堡僅 12 公里的拉瓦爾品第。這一挑釁行為徹底激怒了巴基斯坦,巴方隨即啟動代號 “銅墻鐵壁” 的軍事行動,一場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反擊就此展開。
一、戰火升級:從導彈襲擊到全境空襲
印度此次行動顯然是對 5 月 7 日空戰失利的報復。當天印度空軍發動 “辛多爾行動”,試圖摧毀巴基斯坦空軍的地面力量,卻被巴方擊落 5 架戰機,其中包括 3 架法國 “陣風” 戰斗機。吃了大虧的印度并未收斂,反而變本加厲地將戰火引向巴基斯坦核心區域。
面對印度的狂轟濫炸,巴基斯坦的反擊堪稱教科書級。巴軍首先出動三四百架無人機對印度全境實施 “蜂群攻擊”,新德里附近的軍事目標也未能幸免。
緊接著,巴空軍戰機突破印度防空網,對古吉拉特邦、安巴拉、賈朗達爾等地的空軍基地發動空襲,其中安巴拉空軍基地距離印度首都僅 200 公里,這是巴基斯坦戰機首次深入印度腹地執行任務。
更令印度顏面掃地的是,巴軍的精準打擊取得重大戰果:旁遮普邦的 “布拉莫斯” 導彈儲存設施被夷為平地,帕坦科特和烏達姆普爾兩座機場陷入癱瘓,甚至價值 15 億美元的俄制 S-400 防空系統也被梟龍戰機發射的高超音速導彈摧毀。這些打擊直接削弱了印度的遠程打擊能力和防空體系,讓莫迪政府的軍事冒險付出了慘重代價。
二、致命一擊:中國武器立下赫赫戰功
在這場現代戰爭中,中國造武器成為巴基斯坦的制勝關鍵。巴軍此次大規模使用的 SH-15 車載加榴炮再次證明了其 “戰場收割機” 的實力。這款火炮配備北斗制導系統,最大射程可達 70 公里,能夠在印度炮兵射程外實施精確打擊。5 月 10 日凌晨對印控克什米爾的炮擊行動中,正是 SH-15 的猛烈火力導致一名印度政府高級官員當場死亡,隨行人員重傷。
空中戰場同樣是中國裝備的舞臺。殲 - 10CE 戰機憑借 PL-15 遠程導彈和有源相控陣雷達,在空戰中壓制印度 “陣風” 戰機;梟龍 3 則掛載 CM-400AKG 超音速導彈,專門獵殺高價值目標。更值得關注的是,巴基斯坦還發動了網絡攻擊,導致印度 70% 的電網癱瘓,這種 “非對稱作戰” 手段讓印度的現代化基礎設施瞬間陷入混亂。
三、中方發聲:三國使館拉響安全警報
沖突的外溢效應已經引發中國高度警惕。5 月 10 日,中國駐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三國使館罕見同時發布安全警告,提醒在印巴尼的中國公民加強防范,避免前往沖突地區。外交部發言人更在第一時間表態,呼吁雙方保持克制,回到政治解決軌道。
中方的擔憂并非空穴來風。印巴兩國在克什米爾問題上的長期對峙,加上印度近期單方面暫停《印度河河水條約》,試圖以水資源為武器打擊巴基斯坦,這種 “混合戰爭” 模式正在突破傳統沖突的邊界。一旦局勢失控,不僅會影響中巴經濟走廊等重大項目,還可能波及整個南亞的穩定。
四、國際博弈:陣營分化與核陰影
這場沖突已引發全球連鎖反應。以色列公開支持印度的 “自衛權”,土耳其則力挺巴基斯坦,這種陣營分化讓局勢更加復雜。七國集團呼吁雙方對話,沙特則派出特使試圖調停,但收效甚微。更令人擔憂的是,巴基斯坦已將核武器置于高度戒備狀態,明確表示 “130 枚核彈不是擺設”。
在這場力量懸殊的對抗中,巴基斯坦的強勢反擊打破了印度 “軍事碾壓” 的幻想。從無人機蜂群到網絡戰,從中國裝備到核威懾,巴方用實際行動證明,面對侵略時沒有退路可言。而中方的立場始終清晰:任何試圖破壞地區穩定的行為,都將付出沉重代價。
當南亞次大陸的硝煙尚未散盡,全世界都在注視著這場可能改寫地區格局的沖突,究竟是走向全面戰爭,還是回歸談判桌,答案或許就藏在接下來的 24 小時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