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擔任部長會議副主席職務的蘇聯二號人物貝利亞被指控叛國罪槍殺,這個說法一直持續了半個多世紀,實際上,當年被廣泛曝光在媒體上的說法并不準確。
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看到,蘇聯當時應對貝利亞事件極其匆忙,報紙報道后,相關機構部門立刻發聲附和,對貝利亞展開聲討,然后聲稱將其移交到最高法院審理。
但奇怪的是,蘇聯直接下令,銷毀所有貝利亞的出版資料,甚至連搜索詞條都要封禁,結合40到50年代蘇聯的具體情況,貝利亞無疑算得上蘇聯的核心人物。
甚至氫彈都是由他負責主要計劃,還在跟美國的氫彈研究對抗時獲得了勝利,這樣的成就值得蘇聯大書特書,問題是貝利亞把自己人想的太團結,結果就是遭遇了背刺。
據貝利亞獨生子謝爾戈的回憶,他的父親貝利亞當時正在大力推動各種改革措施,這符合大部分人的利益,畢竟斯大林去世遺留下非常多的問題等待解決。
蘇聯也需要重新思考未來方向,讓民眾能夠安心,正因如此,才會有“蘇聯大赦令”的出現,多達100萬以上的勞改犯和監獄犯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家中,社會氛圍瞬間穩定不少。
遺憾的是,這種做法只能支撐一時,不可能一直起作用,無非是蘇聯積壓問題的自救嘗試,我們都知道,斯大林在晚年逐步加強蘇聯的集權制度,已經引發了民心混亂的情況。
而頗具天賦的貝利亞看出了這一點,希望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他想象的道路自然很好,不過,滿身傷口的蘇聯怎么可能承受劇烈變動呢?這就是貝利亞失敗的原因。
大多數官員不想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脅,更不可能認可大范圍人事變動,結果貝利亞就是要踩這條紅線,直接開展了一場涉及49個州的人事任命行動,引發內部的普遍不滿。
到了這個地步,貝利亞已經成為眾矢之的,其他人選擇伙同出手逮捕槍殺貝利亞只能說沒得退路,否則他們一定會被撤換,所以貝利亞的行動其實只有100天就被強制叫停。
此后貝利亞也成為蘇聯的負面人物,人人都稱呼他是劊子手、陰謀家,就結果來說,他確實逮捕了不少人,也殘害了不少人,他雖然推出大赦令,但也秘密處決波蘭戰俘2萬多人。
因此,對于貝利亞的評價,蘇聯一直處于一個復雜的情況下,不過,單單解析蘇聯槍殺貝利亞這件事,叛國罪無疑是編造的罪名,甚至說貝利亞一直都在想著改善蘇聯的狀況。
只不過貝利亞沒有努力對方向,完全搞起了一言堂,最后因為同僚的猜忌走向末路,唯一值得慶幸的,可能是數十年之后,歷史學家對他展開了二次分析,風評有了一些轉變。
對蘇聯來說,他的天賦毋庸置疑,是銳意進取的革新者,同時也是濫用職權的犯罪者,所以,不能單純的從表面看待貝利亞,而要根據具體的事務進行分析。
參考資料:“貝利亞事件”的歷史考察丨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