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中國人民志愿軍進入了朝鮮境內,彭總為了給美軍來一個出其不意,于是并沒有大張旗鼓的宣揚志愿軍入朝的事情,美軍認為中國不敢參戰,所以也沒有什么警惕性。
很快,第一次戰役打響了,39軍云山一戰重創美軍王牌騎一師,使得全世界都非常震驚,遠在莫斯科的斯大林在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也非常驚訝,不過他依舊對中國人民志愿軍沒有太多的信心。
這次戰役雖然是以我軍勝利告終,但是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敵人的麻痹大意,并且美軍也沒有傷及根本,所以斯大林在支援朝鮮戰場一事上,還處于遲疑的態度。不過很快,在1951年,長津湖戰役結束后,斯大林立馬改變了自己的態度,給我們送來了大量的裝備支援。
為什么斯大林在看到長津湖戰役的情報后,態度變化會如此之大呢?
斯大林的擔憂
也許是因為美蘇爭霸的影響,讓我們認為蘇聯在面對美國的時候,一向是針鋒相對,見招拆招的。不過這一觀點只適用于抗美援朝之后的蘇聯,抗美援朝之前的蘇聯這完全是另外一種態度。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世界上最為強大的幾個國家分別是美國、蘇聯和英國。其中美國的實力可以說在當時處于“斷層”式的強大,其龐大的海空陸軍規模,使得英國甘愿成為襯托美國的“綠葉”,即使是蘇聯,也不敢和美國交鋒。
當時的蘇聯雖然軍隊規模也非常大,但是它的本土畢竟遭受到了戰爭的摧殘,國力相比于之前下降很多,為了重振蘇聯的國力,此時的蘇聯一直都在盡可能地避免和美國發生沖突。
而美國不僅自己國家沒有受到損失,反而依靠戰爭越打越強,甚至還一度消除了從“經濟大蕭條”時期的負面影響,其國勢相對于當初稱霸世界的“日不落帝國”,可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朝鮮戰爭時期,金日成領導的朝鮮人民軍很快就控制了朝鮮的絕大部分地區,然而這一切都從美軍從仁川登陸開始改變。美軍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洗禮,各軍種之間的配合非常默契,海空軍和陸軍在密切的配合下,迅速扭轉了朝鮮戰場的局勢。
朝鮮人民軍迅速潰敗,其戰線在短時間內被迅速反推到了中朝邊境附近,金日成立刻向蘇聯求助,但是卻遭到了斯大林的婉拒,最終在其走投無路之下,只得求助于中國。
從這一點就能夠看出,此刻的斯大林對于美軍的強大戰斗力,是非常憂慮的,他擔心直接出兵會讓蘇聯好不容易恢復的國力再受到重創。毛主席考慮到中國和朝鮮是唇亡齒寒的關系時,力排眾議和彭總一起堅持要出兵援朝,于是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手持“萬國牌”武器的情況下,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被血色浸染的長津湖
1950年11月,也就是第一次戰役后,彭總立刻開始部署第二次戰役的具體計劃。志愿軍立刻開始了對美軍的作戰行動,其中從內地剛剛趕來的27軍,立刻就投入了戰場。
當時的27軍不僅在火力上遜于美軍,就連能夠抵御嚴寒的衣服都非常缺乏。而在長津湖戰役期間,朝鮮半島迎來了百年不遇的嚴寒天氣。只穿著單薄棉衣的志愿軍戰士,在零下40度的極端嚴寒之下,許多戰士還沒有來到戰場就倒在了行軍的路上。
但是盡管如此,志愿軍依舊用兩條腿跑贏了敵人的機械化兵團,27軍戰士埋伏在了長津湖北部和東北部,靜待敵人上鉤。
他們面對的敵人,正是美軍戰斗力十分強悍的陸戰一師,當時的美軍正在沿路有秩序的行進,其坦克的轟鳴聲更是讓一邊的積雪都紛紛掉落,志愿軍戰士就這樣爬在冰天雪地里靜候著敵人深入包圍圈。
很快,在上級的一聲令下,27軍和20軍十萬將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美軍發起了沖鋒,美軍陸戰一師驚慌之余立刻反應了過來,組織防線和志愿軍交起火來。美第七師和陸戰一師本來是在一起的,結果被擅長穿插作戰的志愿軍分成了數個小塊,與陸戰一師割裂開來。
兩師之間無法互相支援,只能夠奮力朝著安全的方向突圍。當時的志愿軍火力太弱,并且裝備上和美軍的差太大,志愿軍盡管拼盡全力,也無法將如此規模的美軍全部殲滅。
美軍依靠著強大的空中支援,以及炮火覆蓋,拼盡全力從志愿軍的包圍圈中撕開了一個口子,這才得以帶著殘部逃了出去。此戰,我志愿軍重創美第七師和陸戰一師,全殲美軍“北極熊團”,共殲滅美軍2.4萬人。
志愿軍戰士在絕對劣勢的裝備下,依靠著頑強的意志力,和視死如歸的戰斗精神,以巨大的傷亡為代價,重創了不可一世的美軍。
很快,此消息也傳到了莫斯科,斯大林在看到志愿軍獲得如此豐碩戰果的時候,立刻轉變了自己的態度。要知道,志愿軍的裝備水平,甚至還不如美軍的一半,如果要是能夠將志愿軍的裝備提升,那么其戰斗力也會大大地增強。
尤其是看到志愿軍展現出的強大戰力之時,斯大林也看到了戰勝美軍的希望。很快,在斯大林的決定之下,蘇聯在很短的時間內給志愿軍送來了36個師的武器裝備,其中還有蘇聯陸軍強大的炮火力量喀秋莎。
不僅如此,蘇聯還給志愿軍帶來了一部分空中力量,用于和美軍展開空中的斗爭,為志愿軍增強了一定的戰斗力,就這樣,有了蘇聯武器裝備加持的志愿軍,在整體的戰斗力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這也為第二次戰役第二階段持久的陣地戰,發揮了關鍵的作用。
如果斯大林能夠早一些將這些援助送給志愿軍,那么長津湖戰役很可能會取得更為巨大的戰果。
信源:
長津湖戰役是“美國歷史上路程最長的敗退”——歷史評論 2023年第3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