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飛機發動機的轟鳴聲劃破天際,是誰在為翱翔藍天的夢想保駕護航?在濟南職業學院的實訓車間里,一群青年手持扳手與量具,用專注與汗水丈量著技能的高度。十年前,他們在一片空白中艱難起步;十年后的今天,榮譽墻上沉甸甸的獎牌熠熠生輝。這座看似普通的實訓車間,在職教人的不懈耕耘下,歷經十年淬煉,已然成為航空維修領域的“技能夢工廠”。今天,讓我們走進這里,共同見證職業教育如何以十年匠心,托舉起青年人的藍天夢想。
01
專業初創:披荊斬棘拓荒路
在濟南職業學院航空裝備訓練中心,董寶坤這位昔日的青澀學子,如今已成長為成熟教師,正專注地指導學生練習“渦噴6”發動機的拆裝。那曾在上學時就被他拆除過管路連接燃油泵的經歷,讓他在面對如今的教學場景時,顯得得心應手。而這幾臺“渦噴6”發動機,就像陪伴他多年的老伙計,見證了他從學生到教師的蛻變,也見證了飛機機電設備維修專業在濟南職業學院從萌芽到茁壯的全過程。
“我是飛機機電設備維修第一屆學生,當初其實這個車間基本上很空,既沒有什么資金,也沒有什么項目,個別的幾個發動機,可能就占一整個車間了。”董寶坤回憶起剛入學時的場景,感慨萬千。2014年,濟南職業學院智能制造系申報飛機機電設備維修專業,在全國開設該專業備案的院校僅有三十多所,實際招生的更是寥寥,對于地方性院校而言,這無疑是一項充滿挑戰的任務。
當時專業建設面臨著“三無”困境:沒有教師、沒有設備、沒有教學資源。首批教師團隊由機電一體化專業教師跨界組建,面對航空領域的知識空白,現任教務處副處長的鄒倩,作為專業建設的帶頭人,帶領團隊日夜鉆研,從零學起,最終成功考取民航維修人員執照。沒有實訓設備,他們就用三臺老舊的“渦噴6”發動機撐起車間;缺乏教學資源,老師們便奔赴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取經。在重重困難中,硬是闖出了一條專業建設的新路。
2015年,專業成立的第一年,他們就代表山東省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盡管當時被同行調侃是來“打醬油”的,但鄒倩暗自發誓,一定要通過比賽找準差距,錘煉隊伍。從那時起,“以賽促學”的理念便深深扎根,成為推動專業發展的強大動力。
02
學子成長:破繭成蝶展鋒芒
在實訓中心的標準線路施工區,仇盛翔這位來自機電一體化專業的跨專業學習者,正專注地練習導線束捆扎。大一時,他聽學長講述職業技能大賽中“能親手拆解飛機發動機”的經歷后,便被深深吸引,當即報名加入。然而,第一次面對布滿線路的機身蒙皮內側結構時,興奮瞬間被不安所取代。專業不通,讓他在學習中吃盡苦頭,只能利用早自習和晚自習的時間,比其他同學付出更多努力。
飛機維修課程體系復雜,操作規范嚴苛,對于本專業學生已是挑戰,對于跨專業的仇盛翔而言,難度更是加倍。就拿打保險絲來說,起初他以為隨意操作即可,后來才發現其中有著嚴格的航空標準要求,每個英寸需要打多少花,應用于哪些場合,都有詳細規定。在老師何曉飛的悉心指導下,仇盛翔拼命學習,逐漸掌握了訓練內容,并和同學組隊成功通過山東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飛機維修賽項的初賽。
復賽臨近,賽制突然改革,從團隊實操變為實操+解說。作為隊長的仇盛翔面臨新的難題——新增的解說員該找誰?最終,他選擇了刻苦努力的史安祿。面對新賽制要求的模糊不清,隊員們只能在反復討論與實踐中摸索展示形式。在這個過程中,大家不斷磨合,史安祿克服“社恐”,從緊張得聲音顫抖到講解流暢自信;仇盛翔和隊員們的配合也愈發默契,實操流程不斷優化。
03
師資融合:雙師領航鑄匠心
在濟南職業學院,像何曉飛、尹志偉這樣來自企業一線的教師,為教學注入了鮮活的企業實戰經驗。何曉飛從飛機維修企業被引進到學校后,面對大賽指導與企業培訓的不同,陷入思考并積極探索。她深知大賽改革對學生的挑戰,努力引導學生將一線實際工作崗位技能與比賽要求相融合。
尹志偉持有六個機型的相關資質,有著豐富的企業實戰經驗。他在教學中發現,高職院校的學生動手能力普遍較強,但理論知識和外語能力稍有欠缺。于是,他將自己多年積累的企業案例融入課堂,從維修步驟、規范要求到行業發展方向,為學生進行細致講解,幫助學生打開職業視野。
航空維修無小事,一顆螺絲的松緊、一次故障的判斷,都關系著飛行安全。因此,相較于專業技能的傳授,培育學生嚴謹細致的職業操守更為重要。經過多年發展,專業構建起“內培外引”的師資體系,校內教師全員考取民航維修執照,企業導師帶來一線經驗,優秀校友回校任教,形成了雙師型加工匠型的師資隊伍,為學生成長為優秀航空維修人才提供了堅實保障。
如今,濟南職業學院的飛機機電設備維修專業已實現從籍籍無名到全國知名的蛻變,專業精神“仰望藍天 腳踏實地”激勵著一屆又一屆學子。他們懷揣著對航空事業的熱愛,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在成為優秀航空維修人才的道路上穩步前行,為祖國民航事業的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從2014年籌建時的“一窮二白”,到如今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獎牌收割機”,從最初28名學生,發展到每年為企業輸送上百名維修骨干,十年間,濟南職業學院飛機機電設備維修專業以培育“大國工匠”為目標,持續為航空維修事業輸送專業人才。未來,我們希望“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改”的職教模式能讓更多學生受益,為中國航空維修事業注入青春力量,讓一方車間成為通往藍天的起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