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后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我偷竊大米,只不過是為了讓家里三個孩子能夠吃飽。”
在今年2月份,日本福岡縣一位名叫山田和夫的失業男子,因為偷竊超市10公斤大米而被捕,在法庭上,他向著眾人哽咽道。
這并不奇怪,據日本農林水產省的數據顯示:日本大米價格已經連續16周保持上漲,2025年4月,日本許多超市里5公斤裝的大米價格已經漲到了4220日元,折合人民幣214元。
在高昂的價格刺激下,日本茨城縣和千葉縣發生了12起大米被盜的案子,并且,其中一些罪犯,并不是為了倒賣大米到黑市謀利,而是為了自己填飽肚子而作案。
這讓人感到疑惑:一向大米自給率不錯的日本,為什么現在吃不上米飯?
心頭肉大米
回顧歷史,在日本,大米不僅是日常不可或缺的主食,更是日本大和民族情感上的寄托。
早在明治天皇時期,日本人對于精米的喜愛,就已經到了一種偏執魔怔的地步。
就拿日本軍隊來說,在那個時候,日本軍隊為了提振士氣,以精米作為主要的口糧來吸引日本男子前去當兵。
要知道,精米在加工過程中流失了大量的維生素b1,而參軍的日本士兵又狂熱單一地喜歡吃大米,其他什么都不吃。
以至于他們普遍缺乏維生素,結果引起了嚴重的腳氣病,不僅雙腿浮腫,連走路都成了一個問題。
(腳氣病)
據日本官方史料記載,僅1894年到1895年間,日軍超過四千名士兵,因此而病倒。
即便如此,這些日本士兵還是不愿放棄自己吃精米的習慣,在他們看來,大米就是是精神上的依靠,也是為日本軍國主義效忠的最大動力。
這種執著,讓人有點感動的同時,又透著幾分愚蠢的悲壯!
時光流轉,日本早已從一個窮國變成了如今的資本主義富國,但日本人對于大米的喜歡始終沒有消退。
就拿日本家喻戶曉的大米仙人——田中一郎來說,作為一位日本農民,因為一直精心守護日本傳統的水稻品種,田中一郎被日本社會,尊稱為大米仙人。
田中一郎不僅精通大米的種植技術,還自掏腰包推廣已經被日本市場廣泛淘汰的古老稻種。面對媒體的鏡頭,這位老人熱淚盈眶,真情流露道:
(日本大米仙人)
“大米是日本的靈魂,丟了他,我們就沒了國家的根基。”
他的故事感動了許多日本人,甚至在日本的社交媒體上掀起了一波大米熱。
不得不說,這種把大米神圣化的文化認同,讓大米在日本地位崇高。
然而,當大米價格飛漲,日本經濟發展又嚴重受阻的時候,這份熱愛也變成了每一個日本人肩上沉重的負擔。
超級加倍
不像有著”菜籃子工程””米籃子工程”竭力控制大米價格的東方大國。
日本,作為一個純粹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國家,日本政府和民眾,都對大米價格的飆升無能為力。
據經濟學原理,漲價無非就是供小于求,而日本作為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按道理來說,應該有能力壓低大米這種民生物資的價格才對。
但事與愿違,日本農協的存在,讓日本政府壓低米價的愿望成為了幻想。
作為日本農業的大管家,日本農協牢牢掌控著大米的產銷命脈,繼而牢牢地控制了日本大米的供給,擁有日本大米的定價權。
那為什么日本農協有這么恐怖的力量,可以掌控所有日本人的飯碗?
答案很簡單,日本農協是日本政治組織里的巨無霸,在日本擁有1,026萬會員,幾乎覆蓋所有在冊農民。
并且日本農協旗下還擁有存款量超過1,000,000億日元的巨型銀行,有著強大的金融話語權。
(日本農協)
除了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日本農協還有不俗的政治影響力。
他們通過農村在日本選舉中的投票,控制了日本國會30%的議會席位。
不缺人,不差錢,還有權。
靠著自身巨大的影響力,日本農協擁有了集中收購和銷售大米的權力,這雖然保障了日本農民的高收入,但也讓日本的市場失去了靈活性。
做過中間商或者二道販子的人都清楚,要想獲取最大利潤,唯一的方法就是兩頭吃。
日本農協也是這么干的,2024年秋季,日本北海道一位名叫佐藤健二的稻農就曾向日本廣播協會抱怨:
“農協兩頭吃,一方面又壓低收購價,讓我們種田的賺不到錢,然后又把市場價抬高,讓消費者也買不起大米。”
據日本農業部門的數據顯示,2025年初日本農協管理的優質大米批發價已從每公斤300日元漲到了450日元,漲幅高達50%。
除了農協操控外,日本政府推行的“減反政策”,也是讓日本米價飛速上漲的元兇之一。
所謂“減反政策”,就是用補貼的方式來鼓勵農民降低水稻的種植面積,減少日本大米的市場供給,進而防止谷賤傷農。
這個想法不得不說,是保護了日本農民的利益,可是執行起來卻不盡如人意,比如,2024年由于氣候不正常,日本水稻的產量本來就已經減少了很多。
但日本的減反政策卻沒有及時作出調整,結果造成了日本市場大米供應的短缺狀況。
(有錢的日本農民)
據日本經濟新聞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日本全國大米的庫存降到了10年來的最低點,僅僅只剩下150萬噸。
因為供不應求,日本大米的價格自然而然就飛速上漲。
看到這里,也許你想問,既然日本國內的大米緊缺,那為什么不從國外大量進口大米呢?
要知道中國的東三省,還有泰國越南等地方大米產量常年過剩,正愁找不到銷路呢。
如果日本人肯收購,又可以讓日本人吃到廉價的大米飯,又可以讓當地農民賺到錢,何樂而不為?
但很遺憾,日本早就給進口大米加上了778%的超高額關稅。
因為進口大量的大米會傷害到日本農協及日本農民的利益,在日本農協的要挾下,日本直接從政治上卡死大量進口他國大米的可能。
(日本農民)
就連日本的“父親”——美國也拗不過。
2024年,美國曾提議在新一輪貿易談判里降低日本大米的關稅。
但直接遭到了日本農協跟農民團體的強烈反對,這就導致日本大米國內市場缺乏競爭,價格居高不下。
另外來說,日美經濟關系的緊張也加劇了這一局面。
2025年初,美元對日元的匯率突破了160。
由于日元的貶值,日本進口大米的成本激增,即使日本能說服農協放開市場,其成本也讓日本政府望而卻步。
所以無論是從大米的供求關系出發,還是從日本農協跟日本政府的政策博弈來說,大米都已經成了日本的燙手山竽。
豐收時,日本農民苦于大米賣不出一個好價錢。
而歉收時,日本的消費者卻吃不起大米,被迫去犯罪去盜竊。
日本人本愛米如命,可這愛,為何如此昂貴?
民眾苦不堪言
日本大米價格的快速上漲,首當其沖的是日本的學校。
2025年3月,東京都立櫻花小學因為米價飛漲,決定將每周米飯供應從5天減少至三天,其余的時間改為供應面包。
校長山本美惠表示:“我們也是沒有辦法,米價漲的太快了,去年一袋5公斤裝的大米才2000日元,現在漲到了3500日元,學校的預算已嚴重超支。”
這一變化讓日本學生家長議論紛紛,有人擔憂起孩子的營養,也有人感嘆到日本傳統大米飲食的逝去。
日本餐館和普通家庭也在大米價格的沖擊下,被迫調整自己的生存策略。
在日本大阪,一位名叫中村太郎的拉面店老板就在自己店門口貼出一張告示,上面寫著:
(日本拉面店)
“由于米飯價格飆升,我不得不把套餐里的米飯量從200克減少到到150克,請大家多多包涵”。
望著如此謙卑而又無奈的告示,常來光顧的顧客雖能理解,但也掩飾不住自己的失望。
為了省錢,日本許多家庭開始尋找大米的替代品。
有不少日本家庭主婦在社交媒體上發言,
“以前天天吃米飯,現在一個禮拜只能煮2到3次,全家人被迫改吃面條跟土豆。節省下來的錢可以去多買一些肉,好像也不錯。”
日本官方也坦率地承認,2025年第一季度,日本全國大米消費量同比下降了12%,而面粉的銷量遞增了15%。
更讓人感到不安的是,日本國內大米被盜的案件迅速增多。
除了文章開頭講到的為了填飽孩子的肚子去偷米的案件外,在5月1日,日本奈良縣又發生了一起新的大米盜竊案。
(日本偷米犯罪)
日本奈良縣警方逮捕了一位30歲的失業男子,因為他涉嫌闖入一個大米庫房,盜竊了132袋糙米,按照日本現在大米的市場價,這100多袋糙米價格高達256萬日元,相當于12.8萬人民幣。
這些案件,在日本的社會上引發了熱烈討論。
不少人紛紛對這些大米盜竊犯的處境表示同情。
但從深層次來看,一個可以自己種植大米,也可以以便宜價格進口大米的國家,為什么會有人連米都吃不上呢?
(日本大米)
可以說,大米價格的快速飆升,撕開了日本糧食安全的裂縫。
日本大米,從一種神圣的文化象征,到如今最大的民生難題,大米承載了太多日本人生活的意義。
面對飯碗危機,生存危機,日本政府,最要緊的是重新規劃糧食戰略,而不是一味為了選票而向農協低頭,
大米應該是一種價格穩定的民生必需品,而不是價格高昂,讓人望而卻步的生活奢侈品,不是嗎?
本期參考文獻:
[1]韓雪萌.米價飆升直接沖擊日本家庭
[2]朱玥穎.日本米價居高不下的背后
[3]劉旭.從米荒讀懂日本農業政策之殤
[4]日本米價高漲政府投放儲備米
[5]胡慧茵.日本米價大漲8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