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如今在國際上的地位越來越高,綜合國力持續增強,而有一個問題,一直令外國人感到困擾,百思不得其解
中國作為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擁有世界上最古老也是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文明,長久以來,中國愛好和平,推崇儒家思想,講求以和為貴,“中國正式的朝代,中華民族從來沒有主動地發動過欲圖滅亡鄰國的子孫、土地,以并入我們版圖的侵略戰爭”(中國國學大師南懷瑾語)。
中國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三,僅遜于俄羅斯與加拿大。若時光回溯,中國的土地面積更為廣袤。
那么,講究以和為貴,沒有侵略的中國,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土地呢?
外國人為此感到困惑,究其根本,其實是因為部分外國人將西方“無侵略則無土地擴張”的殖民擴張歷史經驗完全套用中國,而忽視了中華文明獨特的發展邏輯。
首先,中國早期文明發源于黃河、長江流域,為尋求適宜耕地,農耕民族逐步拓展其活動范圍。
至于拓展的方式,舉例來說,像商周時期中原部落通過傳播農業技術、興修水利(如都江堰)等,吸引周邊族群歸附,進而實現土地和資源的擴張。
除此之外,則還有貿易(西漢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絲綢之路)、通婚(唐代文成公主入藏)、屯田(漢代西域屯田)等方式,都非對外武力征服
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西方殖民時代的 “掠奪式擴張”,則是通過暴力的海盜式掠奪的方式,在亞非拉地區進行侵略擴張。
其次,中華文明的 “天下觀” 強調 “修德安民”以和為貴,而不好戰,因此更偏好思想同化,而非“窮兵黷武”的侵略戰爭。
與此相對應的,中國遼闊疆域的形成,基于文明融合而非武力擴張。
唐朝時期,通過 “羈縻府州” 制度(在邊遠少數民族地區置州,并任命當地首領治理)將邊疆納入體系,以文化認同(如漢字、儒家思想)而非軍事高壓實現整合。
清朝時期,則通過滿漢蒙藏多民族共治的 “多元一體” 政策(如設立駐藏大臣、盟旗制度)鞏固疆域,從而避免了單純武力控制的不穩定。
這樣 “以文化文明融合替代土地征服” 的模式,使不同民族在長期歷史中,自愿融入中華文明圈,長此以往,中國的版圖愈加遼闊。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古代除卻通過技術、貿易、政治政策等方式主動實現疆域擴展、文明融合外,還有一種為應對游牧民族威脅侵略的被動整合。
古代中原王朝,曾多次面臨北方游牧民族如匈奴、突厥、蒙古的南下壓力,為求生存,采取了 “以攻為守” 的策略,如漢代衛青、霍去病北伐等,但目標并非擴張,而是保障農耕區安全。
最終通過戰爭、和親(如昭君出塞)、互市等方式完成文明融合,疆域擴展,像元朝和清朝的建立,本質上就是游牧與農耕文明的雙向融合,而非單一民族的侵略。
中國歷史上多次分裂后(如三國、南北朝、宋遼金),統一戰爭的核心是恢復中原王朝的 “大一統” 傳統,而非對外擴張。
像明朝推翻元朝后繼承其大部分疆域,本質是政權更迭而非土地掠奪;清朝平定準噶爾叛亂則是維護國家統一、反對分裂的正義戰爭。
時間來到近代,中國受西方列強侵略,開始了一段百年屈辱血淚史。
在漫長歷史中,中國從未像西方列強那樣通過海外殖民、販賣奴隸、掠奪資源積累財富,相反長期是殖民主義的受害者。
當前中國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不是 “搶來的”,而是多民族在數千年歷史中通過生產協作、文化認同、共同抗敵逐步構建的結果,而非通過侵略他國獲得。
反觀西方殖民史,典型代表西班牙、英國,核心是通過武力征服、種族滅絕、資源掠奪建立海外帝國,殖民地一度遍及全球,這樣的土地擴張方式以損害他國利益為代價。
而中國的土地演變,以農耕文明為核心,通過文化吸引力、政治包容性、經濟互補性實現多民族共存,最終形成 “多元一體” 的統一國家。這種“擴張”,本質上是文明內生的主動以及被動整合而非對外侵略。
總而言之,西方的土地擴張邏輯是“零和博弈”,無殖民不擴張,而中國遵循的是“共生融合”的邏輯,與殖民主義擴張本質存在根本區別。
這樣理解中華文明不同于西方的獨特發展邏輯,外國人就能理解了。
正如寫成研究中國傳統社會經典之作《鄉土中國》的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在自己的80壽辰聚會上曾講過的一句16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這句話的大概意思是,我們要先懂得欣賞自身之美,然后還要發現、包容他人之美,再到相互欣賞、贊美,最后達到一致和融合,“天下大同”。
中華文明正是這16字箴言的生動實踐,自古以來,我們不曾想侵略別人的土地,更不想占有別人的土地。就算是在今天,“許多強國想控制人家的經濟市場,而我們也從來沒有這種想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