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周洪攀 王祥龍 攝影報道
張新(左二)與劉玲玲(右一)與母親相認
5月10日下午,四川省綿陽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會議室內,一場跨越數十年的重逢正在上演。
河南人張新(化名)和內蒙古人劉玲玲,兩個素不相識卻命運相似的人,在這一天,終于見到了自己的親生母親。32年、26年——漫長的等待,在這一刻化作淚水與擁抱。
母親節,對張新和劉玲玲來說,曾經只是一個陌生而刺痛的字眼。但今年的5月11日,他們終于能親口對媽媽說一句:“媽媽,節日快樂。”
【回憶】
“母親就像家里褪色的老照片”
張新今年33歲,在他的記憶里,沒有媽媽的身影,沒有媽媽的聲音,“母親”一詞,只是一個空洞的稱謂。
“我父親跟我說,我母親是從四川遠嫁到河南的。”張新說,在他半歲時,姥姥以舅舅結婚為由,將母親帶回了四川。而后,就再也沒有了音訊。
每當看到同齡人牽著母親的手,聽到他們喊著“媽媽”時,他的心就像被無形的手攥緊。母親離開幾年后,父親再次組建了家庭,開始懂事的他漸漸不再提起關于媽媽的話題,生怕觸及大人的傷痛。
“十三歲那年,我輟學了,和父親一起扛起了生活的重擔。”張新說,比謀生更重要的,是他深埋心底多年的執念——要找到母親。但年幼的他只能像無頭蒼蠅般四處打聽,可每次詢問當年介紹母親過來的親戚,換來的總是諱莫如深的沉默。
據辦案民警介紹,1991年,金堂的林守華被親戚介紹到河南務工,隨后認識了當地的張某,并育有一子,即是張新。后因夫妻感情破裂以及不服水土等原因,林守華被母親帶回四川。當時,張新只有6個月大,因為張家不愿林守華帶走張新,林守華只能黯然離開,從此骨肉分離。
今年31歲的劉玲玲,已經是一名母親。在為人母之后,對于自己的母親,思念更甚。但在她的記憶里,母親就像家里那張褪色的老照片,只剩下模糊的輪廓。
“奶奶曾給我說,我媽是生氣走的,就再也沒有回來。”劉玲玲說,她左腳上那塊燙傷的疤痕,是母親離開前在她腦海里留下的最后印記。“那時我不過兩三歲,在奶奶家灶臺邊玩耍,一不留神跌進滾燙的開水鍋里。”母親當時是否在場?有沒有心疼地抱起她?這些畫面,隨著母親的離開成了永遠的謎。
劉玲玲還記得小時候去當地派出所辦身份證時,她向工作人員詢問母親的戶籍信息,工作人員翻著戶口本說:“這是已經注銷的戶口了。”那一刻,她非常無助,甚至覺得母親可能已經不在人世了。
家里唯一留下的,是一張泛黃的老照片——年輕的母親抱著襁褓中的劉玲玲,母親的笑容溫柔而模糊。
劉玲玲的母親劉秀瓊是四川眉山人,19歲那年,由于家里比較貧窮,內心渴望著能有不一樣的未來的她,選擇到成都打工。后來去了內蒙古,她認識了劉玲玲的父親并結了婚。1994年,劉玲玲出生了。
如果不是丈夫迷上賭博,劉秀瓊也不會離開這個家。“天天被債主堵門,這樣的日子怎么過?”劉秀瓊說,每天總是擔驚受怕,害怕對方做出過激的事,她決定帶著女兒離開。
她帶著女兒從鄉村小道來到大路,卻沒有來得及趕上車。“她奶奶和親戚追上來,帶走了女兒。”那一天,劉秀瓊和4歲的女兒就此別離。
【尋母】
“想問問這些年她過得好不好”
2024年6月,張新在網絡上看到了胡祥雨警官的事跡,看見許許多多的離散家庭團圓,讓他心中也燃起了希望——也許,他也能找到自己的母親。“我鼓起勇氣聯系上了胡警官,在他的指導下采集了血樣并郵寄過去。”
綿陽市公安局刑偵支隊一大隊教導員、綿陽公安胡祥雨工作室負責人胡祥雨介紹,接警后,工作室初步核查張新未采樣進入打拐系統,隨即遠程指導其采集生物樣本至綿陽警方入庫。
由于信息很少,尋找工作一度陷入僵局。經過反復溝通,張新向警方提供了一張帶有人員姓名和地址的紙條“林守云、鄧麗英,青白江戰斗大隊7隊”,據稱可能是其母親林守華的弟弟和親屬的信息。
“我們依據張新提供的人員信息,在四川戶籍信息系統內可疑的上百名人員進行了逐一研判。”胡祥雨說,最終認為成都市金堂縣林守華(女、52歲)高度疑似其母親。
2025年3月,綿陽公安胡祥雨工作室通過公安部打拐協作平臺,通報金堂警方就疑似人員林守華個人情況進行調查,并同步采集其生物樣本入庫。
4月11日,經全國公安機關打拐系統通報部確認:四川省金堂縣人林守華與河南新鄉市人張新符合單親關系遺傳標記,系母子親緣關系。
張新終于迎來期盼已久的好消息,胡警官告訴他:“你的母親找到了!”那一刻,積壓多年的思念決堤而出。“沒有怨恨,沒有質問,我只想親眼看看母親的樣子,聽聽她的聲音,問問她這些年過得好不好。”張新說。
劉玲玲家里的老照片,不僅是劉玲玲唯一的慰藉,也成了她尋找母親唯一的線索。2025年春節前,劉玲玲偶然聽到村里人談論母親的信息,得知母親可能在山西大同。可她當天去派出所查詢時,卻被告知信息不是真實的,一無所獲。
不久前,劉玲玲的愛人偶然間從新聞里看到了綿陽胡祥雨警官的視頻——視頻里穿著警服的胡警官說:“我能幫助大家找親人”,這簡單的一句話,點燃了劉玲玲的希望,她當即向胡祥雨尋求幫助。
今年4月,胡警官突然來電:“有個疑似你母親的人,她記得你腳上有燙傷疤痕。”劉玲玲手抖著撩開褲腳,左腳那塊疤在燈光下泛著紅——30年了,除了家人,沒人知道這個秘密。
當天晚上,劉玲玲懷著忐忑的心情采集了血樣寄給胡警官。其實從聽到“她記得你的疤”那一刻起,劉玲玲的心就已經給出了答案。1歲多時,劉玲玲在奶奶家里玩耍,不慎掉進了開水鍋里。傷好后,從腳趾到腳背都留下了疤痕。
5月2日下午,胡警官的電話如約而至:“結果出來了,你們是母女。”簡簡單單的一句話,讓二十多年的等待、二十多年的思念,在這一刻化成淚水,奪眶而出。
【認親】
32年與26年漫長守望終圓滿5月10日下午,綿陽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會議室里,從河南趕過來的張新心里一直很忐忑,不知該用何種方式表達對母親的思念。
當一名中年女士走進會議室時,張新壓抑不住內心的激動,這就是自己日夜思念的母親。“時隔32年,終于可以叫一聲‘媽媽’。”張新跑過去拉著母親的手,久久不愿意松手。而此時的林守華也已是淚流滿面,輕輕撫摸著兒子的面頰,想仔細看看自己思念的孩子。“兒啊,媽媽對不起你啊!”
這些年,留下兒子返回四川的林守華一直在后悔,當年為何不強硬些,把還在襁褓里的兒子帶回四川。在離開兒子的日子里,林守華心里一直在想,他會不會生病、會不會被欺負?孩子該上學了,他去了沒有?孩子成年了,他有沒有對象?
張新記得自己9歲遭遇了一場車禍,躺在病床上的他不停地流淚。“除車禍的傷痛外,心里更想念自己的母親。”張新說,有媽的孩子像個寶,而他……張新給母親喂蛋糕
32年的離別,終于在母親節前一天團圓。“媽媽,母親節快樂!”張新說出這一句祝福語時,眼眶又再一次濕潤了。
當再一次見到自己的女兒,劉秀瓊與劉玲玲緊緊相擁,“女兒啊,媽媽想你啊!”這些年,劉秀瓊無數次在夜里想起女兒,她是否平安、是否快樂。那些關于她的記憶,就像鋒利的刀,時不時刺痛著她的心。劉玲玲與母親相擁而泣
前幾年,劉秀瓊托人悄悄去找過一次女兒,但由于時過境遷,已經找不到當年的地址。
母女在離散26年后再聚首, 劉秀瓊脫掉女兒的鞋子,雖然穿有絲襪,但仍然能見到當年燙傷后留下的傷疤。劉秀瓊又傷心地哭了,她至今還記得,當年帶孩子準備離開時,她只帶了女兒的衣服,“我自己一件衣服都沒有帶,要不是她奶奶的阻攔,也不會母女分開這么多年。”
在女兒的成長中,劉秀瓊沒能陪伴;在女兒嫁人時,劉秀瓊沒能到場。再一次見到女兒時,特別是得知自己有了外孫女和外孫時,劉秀瓊希望女兒能抽時間帶著家人到自己的老家去看看。“媽媽,每個寒暑假,我都會帶著一雙兒女回家。”
胡祥雨說,警方通過工作室運用人像技術和公安大數據,以及DNA進行確認,幫他們成功找到了親人。“明天也正好是母親節,在母親節前安排了這場認親,也是想給依然在尋找孩子的家庭一些信心。”胡祥雨說,這次認親,也是在激勵工作室的同志,在接下來的工作中,他們將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幫助這些依然沒有團圓的家庭。
點擊封面新聞微信公眾號
“封面頭條”欄目
編輯 唐維燦
責編 丁 偉審核 楊 東
點亮?,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