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前夕,一場跨越30年、連接內蒙古與四川的親情重逢在綿陽市公安局上演。在尋親民警胡祥雨的幫助下,幼時因家庭變故分離的劉艷(化名)終于與母親王群(化名)緊緊相擁。當玲玲撩起褲腳露出左腳燙疤的那一刻,母親顫抖著喊出“是媽媽的錯”,積壓半生的思念化作決堤淚水,終于在母親節前等到了最圓滿的注腳。
劉艷今年31歲,自幼在內蒙古長大。記憶中,她的母親就像褪色的老照片,只剩下模糊的輪廓。在長輩的只言片語中,父親總是和“麻將”“賭博”聯系在一起,而母親的故事永遠停留在“離家出走”四個字上。
“你媽是生氣走的,再也沒回來!”奶奶的話像一根針,深深扎進劉艷的童年。她左腳上那塊燙傷的疤痕,是母親離開前在腦海里留下的最后印記。那時不過兩三歲劉艷在奶奶家灶臺邊玩耍,一不留神跌進滾燙的開水鍋里。
劉艷對母親的思念隨著年齡日益劇增。記得小時候去派出所辦身份證時,她向工作人員詢問母親的戶籍信息,工作人員翻著戶口本說:“這是已經注銷的戶口了。”那一刻,劉艷非常無助,甚至覺得母親可能已經不在人世了。家里唯一留下的,是一張泛黃的老照片。照片中年輕的母親抱著襁褓中的劉艷,母親的笑容溫柔而模糊。這張照片成了劉艷唯一的慰藉,也成了她尋找母親唯一的線索。
2025年春節前,劉艷偶然聽到村里人談論母親的信息,得知母親可能在山西大同。她的叔叔剛好在那里,當天便去派出所查詢,卻被告知信息不是真實的,一無所獲。直到最近,劉艷的愛人偶然間從新聞里看到了綿陽尋親警官胡祥雨的視頻,瞬間點燃了劉艷的希望,當即向胡警官尋求幫助。
接報后,綿陽公安反拐團圓胡祥雨工作室初步核查發現劉艷未采樣進入打拐系統,隨即遠程指導其采集生物樣本至綿陽警方入庫,同時就其母親當年失蹤時具體情況以及可能去向進行深入溝通。隨后工作室民警使用劉艷提供的母親失蹤前照片,在全國戶籍人像中進行檢索比對時發現,四川省眉山市人王群(女、51歲)與劉艷生母相似度達95%。
4月,胡警官突然來電:“有個疑似你母親的人,她記得你腳上有燙傷疤痕。”劉艷手抖著撩開褲腳,左腳那塊疤在燈光下泛著紅。30年了,除了家人,沒人知道這個秘密。
4月中下旬,胡祥雨工作室通過公安部打拐協作平臺,通報眉山警方,就疑似人員王群個人情況進行調查取證,并采集其生物樣本入庫。5月9日,經全國公安機關打拐系統通報部確認:四川省眉山市人王群與內蒙豐鎮人劉艷符合單親關系遺傳標記,系母女親緣關系。2025年5月2日下午,胡警官的電話如約而至:“結果出來了,你們是母女。”簡簡單單的一句話,讓30年的等待和思念在這一刻決堤。
王群今年51歲,出生在四川眉山的一個貧困家庭。19歲那年,在成都打工的她被朋友介紹她去內蒙古務工。到內蒙古后不久,王群認識了后來的丈夫并結了婚。1994年,他們的女兒出生了。
女兒一歲多的時候,王群回了一趟四川老家。當王群再次返回時,發現女兒的腳嚴重燙傷,原來,她在奶奶家時不慎掉進了開水鍋里,被燙得滿是水泡,從腳趾到腳背都留下了疤痕。看著女兒哭得撕心裂肺,王群也忍不住淚流滿面,那種心痛至今難以忘懷。
婚后,丈夫起初對王群還不錯,但后來他迷上了賭博,甚至有債主找上門來。王群無法忍受這樣的生活,決定帶著女兒離開。但她沒來得及趕上車,女兒的奶奶和二爺爺騎著摩托車追來,強行把女兒帶走了。那一天,王群和年僅4歲的女兒就此分離。
此后,王群一直思念著女兒,卻不敢去尋找。這么多年來,她無數次在夜里想起女兒,她是否平安、是否快樂。前幾年,王群托人悄悄去找過一次女兒,但由于時過境遷,已經找不到當年的地址。直到今年4月30日,王群接到胡警官的電話:“你的女兒在找你,現在需要你做血樣采集。”當時王群大腦一片空白,淚水不知不覺滑過臉龐。反應之余的王群既高興又難過,高興的是,這么多年的思念終于有了回應;難過的是,他們分離了太久太久,那些錯過的歲月再也無法彌補。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閆春旭
圖片/視頻 綿陽公安胡祥雨工作室
校對 陶善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