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媽媽……”5月10日下午,母親節前夕,四川省綿陽市公安局刑偵支隊內,由綿陽公安、綿陽婦聯、北京緣夢公益主辦,紅星新聞、涪江觀察、四川電視臺聯合承辦的“2025常態化反拐團圓行動”第11場認親儀式現場,河南33歲的張新(化名),終于在時隔32年后和母親團聚,他也終于喊出了心中一直呼喊的“媽媽”二字。
去年,張新通過紅星新聞“紅星尋人”平臺求助,希望紅星尋人和綿陽公安胡祥雨工作室給予幫助,找尋分別32年的媽媽。2025年4月11日,經全國公安機關打拐系統通報部確認:四川省金堂縣人朱麗(化名)與河南人張新符合單親關系遺傳標記,系母子親緣關系。
30多年前,朱麗與僅有半歲多的兒子張新被迫分離,多年來,回到四川老家的朱麗總會想起遠在河南的兒子,但又始終鼓不起勇氣回去尋找。當聽到民警說“你兒子在找你”這句話時,她積蓄多年的淚水瞬間決堤。原來自己日思夜想的兒子也一直在尋找著他的母親……
▲張新抱著媽媽痛哭
渴望母愛
記憶里從沒有媽媽的身影和聲音
“母親”是一個陌生詞
張新從小生活在河南新鄉,這片土地承載了他全部的童年記憶,也埋藏著他人生中最深的遺憾。因為他心中始終有一塊無法填補的空白——他的母親在哪里?
對張新而言,自記事起,“母親”這個詞就只是一個空洞的稱謂,是一個陌生的名詞。在他的記憶里,從來沒有母親的身影,也沒有母親的聲音。
父親曾告訴他,母親當年是通過親戚介紹,從四川遠嫁到河南的。起初的兩年,姥姥還會定期來河南探望母親。但在他半歲時,姥姥以舅舅結婚為由,帶著母親踏上了開往四川的火車。父親說,他至今仍記得那個站臺告別的場景,卻沒想到,這一別,竟是三十余年。
在缺少母愛的歲月里,每當看到同齡人牽著母親的手,聽到他們喊著“媽媽”時,張新的心就像被無形的手攥緊。更讓他感到錐心之痛的,是周圍的大人們長期會跟他說一句“你和你媽媽很像”。
母親離開幾年后,父親再次組建了家庭,開始懂事的張新漸漸不再提起關于媽媽的話題,生怕觸及大人的傷痛。
9歲那年,張新出了一次車禍。躺在病床上,他幻想著媽媽能突然出現照顧自己,心中也默默呼喊著“媽媽”。
▲張新等人給民警、志愿者送錦旗表示感謝
求助尋親
沒有怨恨,沒有質問
只想看看母親,問她過得好不好
13歲那年,張新輟學了,和父親一起扛起了生活的重擔。比謀生更重要的,是他深埋心底多年的執念——一定要找到母親。
但是,年幼的張新只能像無頭蒼蠅般四處打聽。可每次詢問當年介紹母親過來的親戚,換來的總是諱莫如深的沉默。
20多歲時,張新對母親的思念更甚。他沒有任何消息,只能去磨當年介紹母親過來的親戚。每一年,他都會去幾次,希望能打動親戚,提供母親的信息。
去年,張新通過紅星新聞“紅星尋人”平臺求助稱:母親是四川人,30多年前,在自己6個月左右時返回四川,從此失去聯系,希望紅星尋人和綿陽公安胡祥雨工作室給予幫助。
四川省級團圓工作室(綿陽公安反拐團圓胡祥雨工作室)初步核查后,發現張新未采樣進入打拐系統,隨即遠程指導其采集生物樣本至綿陽警方入庫。隨后,工作室民警與張新進行了長達半年的信息交流。
張新也沒有放棄從親戚口中打探消息。今年年初,親戚終于松口了,給張新寫了個紙條,上面是兩個名字和一個地址,稱可能是其母親的弟弟和親屬的信息。
依據張新提供的人員信息,民警對四川戶籍信息系統內疑似的上百名人員進行了逐一研判,最終認為成都市金堂縣朱麗高度疑似其母親。2025年3月,綿陽公安胡祥雨工作室通過公安部打拐協作平臺,通報金堂警方就疑似人員個人情況進行調查,并同步采集其生物樣本入庫。4月11日,經全國公安機關打拐系統通報部確認:四川省金堂縣人朱麗與河南新鄉市人張新符合單親關系遺傳標記,系母子親緣關系。
“你的母親找到了!”今年3月,張新接到了胡祥雨的電話,那一刻,積壓多年的思念決堤而出。張新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他沒有怨恨,沒有質問,只想親眼看看母親的樣子,聽聽她的聲音,問問她這些年過得好不好。
認親團圓
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終于可以喊一聲“媽媽”了
3天前,張新就獨自一人駕車,前往四川綿陽,去見日思夜想的母親。
“你兒子在找你……”今年3月,朱麗聽到民警在電話中說這句話時,她積蓄多年的淚水瞬間決堤。原來自己日思夜想的兒子也一直在尋找著他的母親……
朱麗說,20歲那年,她在親戚的介紹下,遠赴河南務工,在那里認識了一名男子并“結婚”,由于年齡小當時也沒有辦理結婚手續。不久,張新出生,然而這份喜悅并未持續太久,那個男人對她的態度逐漸發生變化,慢慢地感情就破裂了。再加上在河南長期不服水土,朱麗經常生病住院。在那些艱難的日子里,朱麗時常提筆給四川的家人寫信,訴說著內心的苦楚與無助。
在孩子半歲多時,朱麗的母親來到河南,要將朱麗和外孫接回四川老家,可是當時孩子父親堅決不同意帶走孩子。無奈之下,朱麗和母親只好黯然暫時離開。
回到四川后,家人再也不讓朱麗離家一步,并很快又為她張羅另外成了家,雖然生活漸漸歸于平靜,但與兒子骨肉分離的痛苦始終縈繞在她心頭。每當夜深人靜,她總會想起遠在河南的兒子。可一想到那段不堪回首的婚姻生活,她又始終鼓不起勇氣回去尋找兒子,更不敢奢望能將兒子接回身邊。就這樣,在思念與怯懦的交織中,歲月悄然流逝。
“媽媽、媽媽……”5月10日下午,母親節前夕,四川省綿陽市公安局刑偵支隊內,由綿陽公安、綿陽婦聯、北京緣夢公益主辦,紅星新聞、涪江觀察、四川電視臺聯合承辦的“2025常態化反拐團圓行動”第11場認親儀式現場,張新見到母親的那一刻,奔跑上前將母親緊緊抱在懷中,一聲聲喊著“媽媽”。
認親現場,看著母子二人團聚,現場人員在祝賀的同時,也在說著“兒子和媽媽就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紅星新聞記者 湯小均 攝影報道
編輯 郭莊 責編 魏孔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