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科夫戰(zhàn)區(qū)傳來好消息,在持續(xù)五個半月的拉鋸戰(zhàn)后,烏軍不僅收復200公頃土地,還讓俄軍付出了傷亡1500人的慘痛代價。
戰(zhàn)斗發(fā)生在5月9日,正是二戰(zhàn)勝利紀念日。烏克蘭國民近衛(wèi)軍第13哈爾蒂亞旅和第92突擊旅聯(lián)手出擊,拿下了一個被俄軍叫做 柏林 的戰(zhàn)略要地。
這是一片在利普齊北部的林區(qū),這里見證了俄軍從氣勢洶洶的進攻,到灰頭土臉撤退的全過程。俄軍在這里丟了200多件武器、175件裝備。之前喊得震天響的春季攻勢,徹底成了笑話。
說起來挺諷刺,俄軍把這片林地取名“柏林”,本想復制蘇聯(lián)紅軍當年攻克納粹德國的輝煌,結果自己反倒走上了小胡子的老路。
烏軍不光奪回失地,還特意在5月 9 號這天放出紀錄片,把俄軍失敗的全過程全拍了下來。這招太狠了,精神打擊比戰(zhàn)場上的傷亡還讓俄難受。
第13哈爾蒂亞旅也烏軍越來越能打的最好證明,從2022年哈爾科夫反攻,到斯瓦托夫、巴赫穆特的惡戰(zhàn),再到這次粉碎俄軍新攻勢。
這支隊伍用實際行動告訴全世界:俄軍頂著第二軍事強國的頭銜,其實就是只紙老虎。特別是在沃夫昌斯克戰(zhàn)役的表現(xiàn),到現(xiàn)在還讓俄軍心有余悸。
這場“柏林之戰(zhàn)”的意義不只是打了一場勝仗,在納粹德國戰(zhàn)敗80周年之際,烏軍從俄羅斯手里解放這片失地,也預示著他們將像80年前的法西斯一樣失敗。
現(xiàn)在俄軍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了,兵員不夠、裝備短缺、士氣低落,光靠核威脅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而烏軍正好相反,戰(zhàn)斗力越打越強,從被動防御變成了主動出擊。哈爾科夫的勝利只是個開頭,接下來烏軍的反攻,才剛剛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