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無疑是一個“人口殺手”,縱觀歷史,每一場戰爭都會帶來慘重的人口損失,一些國家甚至消失在了戰火當中。
2022年,烏克蘭還擁有4300多萬人口,俄烏沖突已經打了三年多,如今烏克蘭還剩下多少人呢?
經濟導致人口流失
1991年的烏克蘭,人口多達5400萬,然而,在隨后的歲月里,烏克蘭人口數量的下滑態勢,如同難以阻擋的退潮,逐年走低。
到了2014年,其人口規模已萎縮至4300萬,諸多復雜因素交織,共同推動了這一局面的形成。
經濟發展長期陷入泥沼,產業結構老化,新興產業發展滯后,致使國內就業崗位嚴重不足。
大量懷揣夢想與抱負的年輕人,為了謀求更好的生活與職業發展,不得不背井離鄉,奔赴歐美等經濟發達地區,尋找工作機會,人口外流現象日益嚴重。
同時,社會長期動蕩不安,政治局勢波譎云詭,民眾生活缺乏穩定感,這使得烏克蘭的生育率持續低迷,新生人口數量逐年減少,人口自然增長近乎停滯。
若說此前烏克蘭人口減少是慢性疾病,那么2022年爆發的俄烏戰爭,則如同一記重錘,加速了人口下滑的進程,將烏克蘭拖入了更深的人口危機深淵。
戰爭帶來的災難,如同洶涌的潮水,無情地沖擊著烏克蘭民眾的經濟。
烏克蘭的通脹率如同脫韁的野馬,一路飆升,超過了20%,食品價格暴漲35%,原本普通家庭能夠輕松購買的生活必需品,如今價格變得高不可攀。
面包、牛奶、肉類等日常食品,都成為了家庭支出的沉重負擔,燃料價格更是飆升90%,加油站前,人們望著不斷上漲的油價,滿臉無奈與焦慮。
汽車加一次油的費用,幾乎讓普通家庭半個月的生活開銷付諸東流,公共交通也因燃料成本上升而大幅漲價,民眾的出行變得愈發艱難。
而那些曾經繁華的工廠,如今在戰火的洗禮下,已是滿目瘡痍,機器設備被炸毀,廠房搖搖欲墜,工業生產陷入停滯。
據統計,2022年烏克蘭的失業率高達43.5%,大量工人失去了工作,生活陷入了困境。
曾經熙熙攘攘的工廠區,如今只剩下一片死寂,只有廢墟和荒草在默默訴說著往昔的繁榮。
在經濟崩潰與戰火紛飛的雙重壓迫下,超過630萬烏克蘭人被迫背井離鄉,逃往歐洲其他國家,尋求一絲安寧與生存的機會。
波蘭作為烏克蘭的鄰國,首當其沖地接收了100萬烏克蘭難民。
據調查,這些逃亡的難民中,僅有14%愿意在局勢穩定后返回烏克蘭,對他們而言,在異國他鄉雖然艱難,但至少遠離了戰火的威脅,有了重新開始生活的可能。
除了逃亡的百姓,烏克蘭士兵的死亡,也是烏克蘭人口降低的一部分。
戰場對人口的影響
烏克蘭官方雖承認有3.1萬士兵陣亡,但來自獨立機構的嚴謹估算卻令人揪心不已,實際死亡的軍人數量很可能已超過50萬。
失蹤名單上那密密麻麻的5.5萬個名字,而無辜平民也未能幸免于難,聯合國統計數據顯示,已有1.2萬平民不幸喪生。
但在像馬里烏波爾這樣遭受嚴重戰火摧殘的戰區,真實的死亡數字宛如迷霧,難以確切統計。
隨著戰爭的持續,烏克蘭軍隊的兵員損失巨大,為了填補兵力缺口,其征兵手段逐漸變得極端且瘋狂。
基輔的街頭時常上演令人咋舌的一幕:征兵人員如同突擊小隊,毫無預兆地出現在購物中心、地鐵站等人流密集之處,強行檢查身份信息,一旦發現符合征兵條件者,便不由分說地將其帶走。
面對如此混亂且毫無尊嚴的征兵手段,許多人想盡辦法逃避兵役,黑市上,一種專門用于逃避兵役的假病歷悄然興起,價格一路飆升至5000美元一份。
一些不法之徒與部分征兵官員相互勾結,形成了一條隱秘且罪惡的征兵腐敗黑色產業鏈。
這種腐敗行為不僅嚴重破壞了征兵秩序,更讓烏克蘭軍隊的兵源質量大打折扣,進一步削弱了軍隊的戰斗力。
滅國危機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如今烏克蘭控制區的人口大約在3100萬左右,但這一數字并未觸底,烏克蘭人口減少的趨勢仍在持續,而美國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無疑是雪上加霜。
戰爭的巨大消耗,使得烏克蘭的財政赤字如滾雪球般越來越大,每年高達900億美元,到了2025年,烏克蘭還需支付5億美元的利息。
美國資本趁機而入,以放貸為手段,要求烏克蘭用能源、基建國企等核心資產抵債,表面上,美國推出了608億美元的援烏法案,看似慷慨解囊,實則暗藏玄機。
仔細分析這筆法案,其中138億美元被用于美國本土的軍火采購,進一步充實了美國軍工企業的腰包;而真正用于烏克蘭經濟發展的貸款僅70億美元,可謂是杯水車薪。
美國的這些操作,實質是將烏克蘭牢牢捆綁在自己的戰車上,使其淪為“永久附庸”,不斷為美國的利益服務。
世界銀行曾預估,烏克蘭若要實現戰后重建,所需資金高達4860億美元,然而,現實的困境卻讓這一目標遙不可及。
勞動力的大量流失,使得重建工作缺乏最基本的人力保障;技術斷層更是讓烏克蘭在工業、農業等各個領域的恢復舉步維艱。
曾經掌握先進技術的工程師們遠走他鄉,國內的技術傳承出現了嚴重的斷裂。
沒有了技術支持,即便有資金,也難以重啟那些被戰爭摧毀的工廠、恢復被破壞的基礎設施。烏克蘭的經濟恢復,幾乎看不到希望的曙光。
按照當前人口減少的速度推算,若戰爭持續,社會經濟狀況得不到根本改善,到2100年,烏克蘭的人口將跌破1500萬,或是更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