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萬斯訪問印度之后,印度方面出于“配合”美國,給美國“納投名狀”的目的,故意激化印巴矛盾、挑起了印巴沖突。但是或許令印度沒有想到的是,印度莫迪當局自己挑起的印巴沖突,最終會以印度的妥協和服軟而告終。
5月10日,巴基斯坦方面突然宣布,巴鐵和印度之間已經正式停火。如果單看印巴正式停火這個表述還以為,印巴之間打了個平手。但是實際上,我們通過一些戰報可以得知,此次印巴沖突,其實顯然是巴基斯坦占了上風的,而且如今有點“撐不住”,并可能主動服軟的,其實是印度。
比如我們可以看到,在早前巴基斯坦對印度發動的空襲行動之中,印軍不少彈藥儲存設施已經被巴軍摧毀,如旁遮普邦的一處導彈儲存設施被炸,印度比亞斯地區一處“布拉莫斯”導彈存儲點被摧毀等。其實在某種程度上說,印度暫時已經失去了繼續擴大沖突的潛力,若巴基斯坦繼續加強打擊,印度可能很難進行有力反擊。
其次我們可以看到,就在今天早些時候,巴方已經宣布又有一架印度陣風戰機被擊落,如果這一消息屬實的話,那么這已經是本輪印巴沖突之中印度損失的第四架陣風戰機了。要知道,印度一共就只有36架陣風,要是再打下去,估計印度陣風戰斗機機隊的規模還會進一步縮小。另外我們還可以看到,巴基斯坦空軍戰機機隊已經大舉進入了印度領空,這說明印度空軍已經無力或者不敢與巴基斯坦空軍交鋒了。
最令印度擔憂的,恐怕就是首都新德里遭受威脅了。就在10日巴基斯坦向印度發動大規模無人機襲擊之際,有巴基斯坦媒體爆料稱,巴軍無人機已經飛越德里上空。哈達斯電視臺(Al-Hadath)披露,巴基斯坦飛機對印度新德里附近軍事目標發動襲擊。而就在首都附近被炸后不久,印度當局和軍方在5月10日下午聯合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就公開宣布:印軍不會主動升級局勢,而印方的這番表態,距離巴鐵襲擊印度首都新德里附近,讓新德里附近被炸后才過去不到1天。綜上,印度確實是面臨了極大的壓力,最終會服軟其實也不足為奇。
那么很多朋友看到這里或許就要發問了,既然巴基斯坦方面是占有優勢的,為何不借機繼續擴大事態,甚至一舉解決困擾印巴多年的克什米爾問題呢?
這有可能有三個原因,一是印度盡管接連吃癟,但是印度的整體實力還是遠遠強于巴基斯坦的,印度空軍雖然損失多架戰機,但是印度還有幾百架先進戰機,而巴基斯坦的戰機機隊規模則遠遜于印度。因此,若是沖突拖長下去,巴基斯坦可能會面臨“后勁不足”的問題。二來,巴基斯坦本國其實也面臨著諸多問題,如經濟問題、俾路支問題等,若是戰爭擴大,巴鐵本國的問題恐怕也會逐步顯現。最后是印巴都擁有核武器,若是把印度“逼急了”,搞不好會面臨嚴重后果。因此,總的來說,對于巴基斯坦而言,“見好就收”才是最恰當的選擇。
最后還是來盤點一下本次印巴沖突的贏家和輸家吧。最直接的贏家自然是巴基斯坦,一仗下來不僅打出了國威和軍威,而且還大大削弱了印度的空軍戰力,至少打出了未來5-10年內的和平,為巴基斯坦的發展贏得了時間。而相對的,印度則是最直接的輸家,其本身“南亞小霸王”的畫皮已經不再,莫迪當局的威信大受打擊,南亞區域內諸多小國對此也會看在眼里。
除了印巴之外,還有一些國家和地區也受到了印巴沖突影響。俄羅斯和歐洲也是印巴沖突的輸家,在印巴沖突之中,俄系、歐系武器裝備在印度手中可謂是大敗虧輸,法國陣風被接連擊落,俄制蘇-30、米格-29也被擊落,甚至還有巴基斯坦梟龍擊毀S-400的傳聞,這些消息無疑都會大大打擊俄羅斯、歐洲(尤其是法國)的武器裝備出口,近期陣風開發商法國達索的股價下跌,就是這一情況的體現。
而中美兩國則是印巴沖突的贏家。中方自不必說,殲-10C戰斗機、梟龍戰機在印巴沖突之中大放異彩,讓世人看到了中系裝備和作戰體系的威力,這不僅會大大有利于中方的武器裝備出口,而且也會讓人們對中方其余的現役裝備更加刮目相看,畢竟,殲-10C在解放軍之中,早就已經不是頂尖。世人也已經憑借印巴沖突管中窺豹,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到了一些中方的強大實力。
而對于美國來說,印巴沖突之中歐系、俄制裝備大敗,這顯然有利于美式裝備的出口,另外,出于對歐系和俄系裝備的不信任,印度在國防和軍事領域有可能會加強與美國的合作,美國有可能能夠借此機會將印度拉上自己的戰車,這對于美國來說,無疑也是一個重大利好。
以上就是本人對此次印巴沖突的一個簡單總結,歡迎補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