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公平的考試就是高考,這點毋庸置疑,而高考是學霸還是學渣從分數上也能得到區分。有網友說,當刨除名校光環和學歷濾鏡之后,當海歸之類被質疑的時候,人們開始回歸到基礎的信任標準,高考,用高考分數衡量醫生可靠性。
當高考分數成為醫生可靠性參數的時候,到底反映了公平?還是悲哀?
什么情況?有網友在互聯網上公開喊話協和醫院,甚至跟想要去協和的患者提建議:"高考沒考到700分以上的醫生請不要給我看病"。而此帶來的結果就是有人透露,該醫院三天內就有28名患者因為不信任醫生的專業水平,而申請更換醫生。其中還不包含掛號后放棄繼續診治的患者,如此高的換診率說明了某些望以后對醫生的不信任,甚至他們糾結于自己無法辨別醫生的業務水平。
這個情況其實就是針對"4+4"培養體系和博士的申請制,因為少數醫生并非本科就在協和就讀,還是有部分人非常努力考入協和成為值得信任的醫生,但他們也要面臨患者的質疑。當然,任何人都無法質疑患者的做法,畢竟他們才是診治后的承擔者,謹慎一些也無可厚非。
可是不要忘記協和已經是國內的最高水平的醫院,北方地區的人們都清楚,如果協和說讓你回家吃好喝好的時候,去國內的其他醫院也不會有別的辦法。而其他醫院診治不了的,在協和或許有救。
為了讓患者放心,于是出現了比較有意思的情況,底子好的這些醫生開始“自證清白”,部分醫生在網上曬出了自己的圖片,把從小學到博士的完整學習經歷都展示了出來,讓患者們知道自己的學習經歷,讓患者們放心。
但是有多少醫生能這樣做,敢這樣做呢?何況這種倒逼并不是正常現象,而且是很匪夷所思的事情,當患者對醫生都不信任了,那治療還會有很大的效果么?
其實早就有醫生教過網友們如何辨別哪個醫生厲害,哪個 醫生水平高。并不是看學歷,而是問護士。因為護士才知道哪個醫生治療效果好,治療后找回來的病人少。
其實如何讓網友們重新信任協和也非常簡單,只要對4+4的醫生進行重新考量,或者公開一些信息,讓大家知道沒有什么裙帶關系,而是憑借自己的努力和汗水,真正的獲得了醫生的資格。而不是去醫院里鍍鍍金,就能走上手術臺。
更重要的是不要影響到正常的醫學生的培訓和上升的機會。這樣醫學生的春天才會真的到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