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母親節,在這個沒有母親的節日里,對母親無盡的思念又涌上了我的心頭。我終于拿起手中的筆,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記錄下老人家的點點滴滴,用這樣的方式來告慰、懷念我的母親。
再一次回憶母親的一生,是那么的普通又偉大。
母親吳振月(1929年2月10日——2012年11月8日),出生在山東省棲霞縣寨里公社吳家村一個貧窮的佃戶家庭。
母親姊妹九個,排行老二。大舅吳振玉(革命烈士),二姨吳美月(去世),二舅吳淑玉(25歲去世),三舅吳鐵紀(1歲多夭折),三姨吳翠月,小舅吳琛玉(去世),雙胞胎小姨吳愛月,吳香月(幼小去世)。
母親的一生經過太多的苦難和磨難。
解放前,全家人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租種地主幾分薄地,受盡了地主的欺壓和剝削。母親14歲的時候,37歲姥爺突發傷寒因無錢醫治,十二天后就去世了。雙胞胎小姨才一歲多,小舅4歲,三姨6歲,二舅10歲,二姨12歲。
家里租種地主的地也被收回去了,這讓貧窮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母親自幼性格剛強,堅韌不拔,勇于擔當,幼小的肩頭便扛起家庭的重擔。
作為家中的長女,年僅14歲的母親,在貧苦的家庭環境中,不得不替姥姥分憂,她以堅韌不拔的精神支撐起整個家庭,不辭辛勞地操持家務、幫助姥姥哺育照看幼小的5個弟弟妹妹。從小在家推磨碾碾,挑水掃院,拾草砍柴,洗衣做飯,上山挖野菜,擼樹葉。全家人吃糠咽菜也難以糊口,家里經常揭不開鍋。因無米下鍋,饑寒交迫,沒有辦法只好向地主借高利貸。春天借一斗糧,秋天還二斗,驢打滾的利,越滾越深。
(母親保留的解放前用過的洗衣棒和補襪子的撐子)
生活所迫,母親不得不放下尊嚴,流著眼淚拿著打狗棍,拖著二姨背井離鄉出去討飯,常常討不到還被狗咬,討點殘渣剩羹,自己舍不得吃帶回家給弟弟妹妹們。由于狗咬驚嚇和饑餓勞累,后來留下了頭痛的毛病。
母親舊社會在姥姥家經歷了太多的困苦和磨難,磨練了一生的堅韌剛毅、豁達樸實、忍讓寬容、勤勞善良的優秀品德。
1943年,家里唯一的男勞動力年僅16歲的大舅吳振玉,不堪忍受地主的欺壓和剝削,為了改變命運,毅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參加了新四軍二師5旅14團。1946年給家里捎來最后一封信,說部隊要北上戰斗,從此便渺無音訊,一去不復返,為解放全中國拋頭顱灑熱血為國捐軀,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1957年被追任為革命烈士。英名攜刻在膠東革命烈士陵園烈士紀念塔上。
家里自五十年代起一直掛有毛澤東主席簽名授予吳振玉烈士“革命犧牲軍人家屬光親紀念證”及吳振玉烈士像,以資緬懷。
膠東抗日烈士紀念塔
膠東革命烈士陵園
母親思想進步,從不向命運低頭,為打破封建枷鎖,早年便參加了革命。
1944年,15歲的母親加入了婦救會和民兵連,任婦救會三班班長,民兵班長,并上識字班讀書學習。
1946年,17歲便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后任黨小組長,黨支部委員。1947年任村青婦隊長,區婦女委員,公安員,同年,調區聯防學習搞土地改革,回村組織發動群眾斗地主分田地。貧窮的家里也終于分到了房屋田地。
母親對黨忠誠,解放戰爭機智勇敢,早把生死置之度外,是我心中的巾幗英雄。
1947年國民黨進攻解放區,母親又調區聯防學習埋地雷,回村擔任爆炸組組長,在對敵斗爭中組織群眾疏散轉移,挖戰壕,輪流站崗放哨,保衛村莊。抬擔架,保護傷員。有一天八路軍一班人帶著傷員,從戰場上撤下來,傷員的胳膊被子彈打斷了,安排住在母親家。母親帶領婦救會姐妹們幫八路軍洗衣做飯,縫補軍鞋,籌措軍糧。八路軍去找大部隊臨行前,母親看到傷員仍在發燒發冷,就把家中土改分的唯一一件棉大衣送給傷員穿走了。
母親在對敵斗爭中榮立二等功一次,受嘉獎一次。
母親聽從黨的召喚,舍家為國,參加解放青島戰斗,巾幗不讓須眉,欲血奮戰,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與發展做出突出貢獻。
1948年秋調東棲縣黨校學習,結業后跟隨父親分到縣公安局。
1949年農歷正月十八接上級命令南下,第二個命令叫接管青島。連夜從東棲縣公安局出發,行軍到北海(黃縣)二十二日行軍趕往膠東黨校(萊陽)教研會學習。4月26日開始行軍開往青島。分配到市北大隊,當時女的就兩個,季慶庭大隊長帶隊(在青島戰役中犧牲),跟中國人民解放軍三十二軍94師280團后勤部向青島國民黨守軍防線發起全面攻擊,冒著槍林彈雨,一面打一面走,奮勇向前。打即墨是晚上打的。靈山衛、馬山、城陽、李村、嶗山、打到青島市里。打仗時上面飛機掃射,下面大炮轟炸,頭上的子彈嗖嗖的飛過,像刮臺風一樣。
當打到李村河時,一顆炮彈在身邊爆炸,鐵皮、沙子像個大火球竄的很高,眼看著身邊好多戰友被炮彈擊中倒下了,有的腸子都流出來了,身邊炸了一個大坑,前面有很多鐵棘子擋路,母親的腳被鐵棘子割破一條大口子,也不知道痛,繼續往前沖,鞋里流了不少血。母親三生有幸,九死一生,活著打進青島,用鮮血和生命贏得了勝利!
1949年6月2日青島解放。結束了帝國主義與國民黨對青島的奴役和統治,宣告青島人民受屈辱、遭壓迫的歷史一去不復返。
(母親口述經歷的青島解放載入史冊)
母親成為接收青島解放大軍中的一員,接管公安成為新中國青島市公安局第一批人民警察。
母親保存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條例》和解放初期她配戴的《中國人民警察》《青島市人民警察》胸牌。
1949年母親先后在滄口分局水清溝派出所,大馬路派出所任民警,1953年5月調市公安學校文化班學習,1954年8月分配到市南分局中山路派出所,1955年調泰安路派出所歷任所長,指導員。至 1986年9月離休。
1966年5月泰安路派出所門前,母親與干警合影。
母親保留的工作證和離休干部優待證。
母親一生艱辛不易,勤勞持家、含辛茹苦贍養姥姥,撫養兄弟姊妹,對家庭的無私奉獻令人敬佩。
母親品德高尚,孝老愛親,省吃儉用,養育家人,勞苦功高。
母親參加工作是供給制,1952年實行薪金制,母親省吃儉用,不舍得吃不舍得花,省下的錢全部捎回姥姥家用。
1956年家里己添我哥,姥姥帶著三姨,小舅,小姨來青島母親家定居。母親供養姥姥還有他弟妹3人上學,吃穿用,到工作,成家立業(從1948年一1971年共24年),直至姥姥去世。
父母早年參加革命的照片
母親與父親同村,四十年代一起參加革命,患難與共,風雨同舟,攜手解放青島,并肩作戰,是革命的伉儷,相濡以沫情義深。
2001年10月,父母參加青島市委老干局和老年生活報在青島日報社陽光大廳聯合舉辦“青島市老干部第四屆金婚慶典”。
(母親保存的2001年10月23日《老年生活報》)
母親熱心助人,慷慨解囊,無私奉獻,大愛無疆。
母親一生生活儉樸,每當國家有困難時,卻從不吝嗇,慷慨解囊,帶頭捐款捐物,令人敬佩,報紙多次報道。
1966年3月,當得知河北省邢臺地區遭受強烈地震災害時,拿出一百元,以青島市人民警察的名義,無記名通過郵局捐給邢臺災區人民,寄托一片愛心。后來,邢臺地委特地來信查找匿名警察本人,表示感謝!
1997年,支持父親從家里拿出五千元捐贈給青島市民政局輔助離退休老干部活動經費不足之用(父親擔任單位離退休老干部支部書記)。
1998年夏天,得知長江流域和東北部分地區發生洪水災害,不顧自己身體有病剛打完吊瓶的疼痛,親自將兩床新棉被和一床褥子送到市南公安分局,捐給災區人民。《青島日報》稱贊她“伸出溫暖之手,獻出一片愛心”。
(母親保存的1998年8月29日《青島日報》頭版刊登的她捐贈信息)
母親心懷國家,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寬嚴教子,讓我們在磨礪中成長,在奉獻中尋找生命的價值。
四個子女自幼在父母的熏陶下,從小旗幟鮮明,愛黨愛國,政治上要求進步,學習勤奮,積極向上,個個是“三好學生”班干部,初中都加入了共青團,工作后二十一、二歲都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在時代的潮流中,鼓勵子女響應黨的號召,到艱苦的地方接受鍛煉。果斷送子當兵,上山下鄉,援藏。長子15歲送去參軍,女兒19歲送去上山下鄉,次子17歲送去上山下鄉后去參軍,小兒子送去援藏。
母親用無私的愛與果敢的抉擇,鑄就了我們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品格。
母親家門上曾多年掛有“軍屬光榮”的門牌,多次榮獲“五好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稱號。
(九十年代父母與第三代的合影)
(1986年5月1日父母與外甥,長孫合影)
1991年8月,母親獲得人民警察二級金質榮譽獎章。
1999年5月,母親被授予市南區優秀母親和青島市第十三屆十佳母親榮譽稱號。
母親雖然文化程度不高,生前確寫下了2萬多字的《我一生的回憶》錄。
感人肺腑的回憶錄結尾:“我這一生,沒有共產黨,毛主席就沒有我的今天,永遠感謝黨感謝毛主席。誰的恩情也沒有黨的大。要不我哪能有今天。”
200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母親“紀念中國人民抗戰勝利60周年紀念章”。
這曾是媽媽至高的榮耀和驕傲,女兒為有偉大而英雄的母親倍感自豪。母親臨終前莊重地交與我,寄托著傳承與希望,如今己成為對母親珍視的記憶和永久的懷念!
母親沒能看到黨的百年華誕慶典,于2012年11月8日走完了她83年的人生旅途,帶著對黨的深情,對親人的眷戀,對人世間特別是這個美好時代的不舍,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母親離開我們已經12年了。每當想起母親,我不禁潸然淚下。母親的一生平凡而偉大。為了革命的理想赴湯蹈火,嘔心瀝血。為了我們這個家,她付出的心血太多太多,得到的回報卻太少太少。
追思母親的一生,我看到了一位革命老黨員對黨的無限熱愛和忠誠,看到了一位老革命槍林彈雨擋不住的堅定而執著的理想信念,為了理想奉獻所有。在歲月的長河中,面對困境堅強似鋼,對人生的樂觀豁達。將無私的愛灑在每一片熱土的高風亮節。
母親的身影如一座不朽的豐碑,承載著偉大的光輝。
母親的一生是為革命事業不懈奮斗的一生。
她幼小的年齡,以非凡的勇氣投身革命洪流,在艱難的革命歲月里,為了民族的解放,舍生忘死,風里來雨里去,沒有絲毫退縮,穿梭在槍林彈雨中,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英雄的篇章。
母親是我們心中永遠的英雄。
( 母親珍藏了一生的參加解放戰爭臨行前鄉親們送與她放了十枚雞蛋的慰問袋)
母親的一生是相夫教子,堪稱“賢妻良母”,是優秀閃光的一生。
她用自己的言行舉止,教會子女做人的道理。從小經常進行傳統教育,講些革命故事,教育我們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要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爰科學、愛社會主義,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要聽黨召喚,愛崗敬業,黨叫干啥就干啥。要有優秀的品德,為人要正直善良,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做事,不要依仗父母搞特殊化。遵紀守法,講原則,亷潔自律,挺直腰板,忠誠傳家寶,實在留人間。
在母親耳濡目染的叮囑熏陶下,子女們學會了忠誠、責任、正義、堅強、感恩、寬容、善良、自律和擔當,這些優秀品質成為我們一生最寶貴的財富。鑄就了我們走向成熟,事業有成。也成就了兩個子女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擔任了紀委書記職務。
母親是我生命中最璀璨的星。
母親的一生是大愛無疆,無私奉獻的一生。
母親一生負重前行、勞苦功高。她用勤勞與堅韌,用一生的心血,默默付出守護家庭,對老人和兄弟姊妹的的贍養和對子女的言傳身教。對自己生活節儉,國家有難,慷慨解囊,無私奉獻。她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么是責任、擔當與奉獻,功德無量。
母親的愛是我生命中最珍貴的寶藏。
母親的一生是堅強與善良,平凡而偉大的一生。
她面對困難時的樂觀與堅強,無論是生活的艱辛,還是命運的捉弄,母親總是以一顆寬容的心去面對,她用自己的笑容和堅韌,為家庭撐起了一片天。
母親值得我們永遠敬仰和贊美。
母親一生勤奮好學,永葆老革命本色。離休后一直堅持讀報剪報,分門別類,裝訂成冊共計四十多本。
母親生前的剪報集
母親心靈手巧,生前制作的手工品。
1971年,我與母親,二姨在泗水路家門口合影,背后是公安局刑警隊小樓。
母親雖然已離我們遠去,但她的精神與愛,卻永遠地留在了我們的心中。每當想起她,心中便充滿了溫暖與力量。這份力量,將伴隨著我們繼續前行,在人生的道路上,書寫屬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2019年6月,我的鉛筆畫《母親》
母親的無私和堅強是兒女永遠的榜樣。雖然已經離開,但她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們前行。我們要繼續傳承,讓我們的家永遠充滿溫暖和希望。
母親是我此生最珍貴的財富。
兒子寫的 《母親三周年祭》文
慈母長眠,追父升天,西駕仙逝,蒼天垂簾;春來東去,轉載三年,千日千夜,無不懷念。陰陽兩隔,夜夢相見,偶逢仙遇,淚灑枕邊;音容相貌,歷歷再現,心力交瘁,依依眷戀。漸行漸遠,人走茶暖,所思所想,無限傷感;難舍難離,梳理情緣,鞠躬叩首,揮淚祭奠。娘親在世,八十四年,出生農村,家庭貧寒;一路風雨,一生波瀾,步履坎坷,歷經磨難。
一曰自強,毅強志堅,早年入黨,追求信念;出生入死,不畏艱難,舉公忘私,沖鋒在前。
二曰忠貞,經受考驗,隨夫從軍,走出大山;槍林彈雨,生死相伴,辛勤勞碌,任勞任怨。
三曰善良,與人為善,一世辛勞,半生艱難;拖家帶口,勇于擔當,高風亮節,滿腹辛酸。
四曰積德,甘愿奉獻,毫不利己,他人為先;遠親近鄰,親歷親見,助貧扶殘,四鄰稱贊。
五曰仁慈,身正品端,教育吾輩,克已恭賢;含辛茹苦,步履維艱,寬厚待人,堪稱模范。
六曰勤勉,恩重如山,家庭家族,兩任一肩;忍辱負重,海納百川,下蔭子孫,上慰祖先。
七曰剛直,窮則意堅,不卑不亢,人正不彎;表里如一,一塵不染,愛憎分明,仰不愧天。
八曰友善,從不高言,鄰里和睦,坦誠相見;相敬如賓,問寒問暖,無私肋人,情灑人間。
九曰節儉,持家清廉,不嗜煙酒,粗茶淡飯;穿衣戴帽,不挑不揀,珍惜分文,從不奢貪。
十曰奉獻,胸襟坦然,飽經風霜,一生艱難;千金重擔,一人挑肩,福址全家,功德蓋全。
思母之恩,肝腸欲斷,念母之情,悲淚漣漣;與母之像,藕斷絲連,愿母之魂,地厚天寬。父母大德,家道興遠,人丁興旺,子孫康健;光宗耀祖,告慰九泉,前生今世,無愧上天。往事縈懷,腸結心酸,心如刀割,萬劍心穿;涕淚交錯,愴地悲天,萬語千言,情何以堪?地神有靈,蒼天有眼,祈福父母,終極圓滿;相依相伴,入土為安,再生續緣,百年相見。
嗚呼哀哉,尚饗。
兒女叩首頓拜
2015年11月8日
母親雖己遠去,但音容宛在。在天之靈,愿您安息!我們在思念的深淵里永遠緬懷您,懷念那段充滿摯愛的歲月。
母親是永遠的摯愛,您的精神是我們心中不落的星岱,您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根據母親回憶錄和遺物整理)
本文作者:李慧民,原青島市婦聯副主席。
青島城市檔案論壇公眾號、青島城市記憶頭條號編輯整理發布,轉載請注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