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小英稱想讓女兒出國讀書,短視頻廣告費被曝光,確實有出國的條件,近日,網紅“小英一家”因直播中一句關于女兒出國留學的表態引發熱議,小英在回應網友提問時提到,考慮讓大女兒就讀國際學校并未來出國深造,前提是“孩子成績合適,也有這個意愿”。
這本是一句普通家長對孩子未來教育的合理規劃,卻在網絡上引發不少質疑,有人認為,作為“農村婦女”的小英,靠拍短視頻怎么可能負擔得起海外留學?然而,隨著網友深挖,小英“農村養牛”的人設逐漸被揭開,背后隱藏的商業版圖讓不少人目瞪口呆。
數據顯示,小英的抖音賬號粉絲數已超過500萬,視頻帶貨能力驚人,廣告報價從15萬起跳,櫥窗售賣商品已超246萬件,購買用戶超過178萬人,同時,小英名下關聯了多家公司,丈夫王拾富也曾出任文化公司監事職務,可見這一家人早已脫離了人們印象中“農家婦女”的經濟狀態。
這場風波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一種典型的“人設誤區”——觀眾往往傾向于將短視頻中的角色形象等同于現實身份,尤其是在“農村題材”內容盛行的當下,真實與表演的邊界被反復模糊,當一位看似“質樸接地氣”的女性忽然提及精英式的教育路線,很多人第一反應不是去理解,而是質疑“你憑什么”。
其實,小英的成功恰恰體現了當前短視頻經濟的巨大潛力,她以農村背景切入,講述一家人奮斗、種地、養牛的故事,獲得了大量共鳴和信任,從而實現高效變現,這既是她團隊精準內容定位的結果,也是市場認可的商業邏輯體現,在流量變現的紅利期里,“農村人設”不再意味著“貧窮限制”,反而成了打開商業大門的鑰匙。
更值得思考的是,當公眾看到“農村婦女”也能讓孩子走向世界時,為什么首先想到的是質疑而非祝福?這背后是一種根深蒂固的社會偏見:認為出身決定了一切,認為鄉村與國際化無緣,然而,現實正在不斷打破這些刻板印象。互聯網時代提供了向上流動的新路徑,小英只是其中一個被看到的例子。
她的成功,不該成為人們嘲諷的借口,而是激勵更多普通人追夢的動力,你怎么看待“人設”與“真實身份”的鴻溝?是不是時候對網絡人物多一些理解和包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