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計:2567字,10圖
閱讀預計:6分鐘
今年2月,《印度今日》雜志聯合全球知名的社會經濟研究機構CVoter,在印度所有邦的人民院選區進行了一場浩大的民意調查(MOTN)。
調查基于隨機概率樣本,采用全球標準化方法,由經過專業培訓的研究人員在所有地理和人口區域進行。
通過計算機輔助電話訪談(CATI)對各階層成年受訪者進行調查,使用標準隨機數字撥號(RDD)抽取涵蓋印度所有電信營運商分配的所有頻率序列的隨機號碼,并根據最新的人口普查數據對數據進行統計加權,以確保數據能代表當地人口。
調查涉及印度經濟、政治、教育、衛生、社會等多個方面,包括民眾對總理和政府的滿意度、對各政黨的支持率、對國家發展方向的看法等。
其中,經濟發展方面的調查結果最受社會各界關注,也是衡量莫迪政府受支持率的重要表現。
受印度市場消費乏力、私人投資低迷以及不利的全球貿易和地緣政治環境影響,后疫情時代印度的經濟復蘇勢頭正在減弱,逐漸陷入兩難境地。
據政府預計,印度2025財年經濟增長率將從2024財年的8.2%降至6.4%,而印度央行(RBI)預測下一財年(2026財年)僅會校服回升至6.7%。
與此同時,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的政策不確定性也為印度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更多不確定的挑戰。
在此背景下,莫迪政府在2025年財政預算中為約3500萬工薪階層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稅收優惠。
根據預算,年收入不超過120萬盧比(約合人民幣10萬元)的個人將無須繳納所得稅。這一舉措旨在增加民眾可支配收入,刺激城市消費。
盡管這一措施本身可能不足以成為經濟復蘇的轉折點,但預計更高的消費支出將推動私人投資的增長,從而對宏觀經濟產生積極的連鎖反應。
印度政府也正是希望通過這一舉措向公眾傳遞出其政策旨在解決經濟挑戰和中產階級關切的明確信號。
根據MOTN調查顯示,52.3%的受訪者對莫迪政府的經濟管理表示滿意,認為其表現“出色”或“良好”,略高于2024年8月的調查結果。
然而,28.8%的受訪者認為政府的表現“差”或“非常差”,高于此前的25%,顯示出民眾對社會經濟的擔憂依然存在。
對于未來六個月的經濟前景,僅有34%的受訪者相信經濟會有所改善,而57%的人認為經濟將持續惡化或保持不變。
這種持續的悲觀情緒也反映在2024年印度大選中,執政的印人黨(BJP)的得票率遠低于預期。
與上次調查調查相比,當時有38%的人預計經濟會有所改善,50.6%的人預計經濟將停滯或下降。
稅收減免不足以解決中產階級困境
根據總部位于德里的智庫“印度消費者經濟研究”(PRICE)的統計,印度中產階級人數約有5.7億,按2021財年價格計算,年收入在50萬至300萬盧比之間,按當前價格計算,年收入在60萬至360萬盧比之間。
盡管印度央行通過緊縮的貨幣政策將2024年12月的零售通脹率控制在5.2%,但食品通脹率仍高達8.4%,高油價也進一步擠壓了印度普通民眾的消費預算。
因此,盡管43.6%的受訪者表示,提高所得稅起征點將有助于增加他們的儲蓄和消費,但仍有34.6%的人認為這并無幫助。
68%的受訪者對預算表示贊賞,尤其是其對增長、就業創造、中產階級和農業部門的關注。
然而,近25%的受訪者對預算對印度經濟發展的影響持懷疑態度。
大企業受益,中小企業和農民獲支持
在多次的MOTN中,對于“大企業是政府經濟政策的主要受益者”這一觀點的支持率一直較為穩定。
自2022年8月以來,超過一半的受訪者持此觀點。在最新調查中,這一比例為51.2%,低于此前的58.3%。
不過,也有積極的消息:認為中小企業和農民受益的受訪者比例分別從此前的8%和8.5%上升至10%和10.6%。
自疫情以來,政府一直在支持中小企業,提供無抵押、政府擔保的貸款。在最新預算中,政府進一步調整了投資和營業額限制,以涵蓋更多的小微企業,并將政府擔保的貸款額度翻倍至100億盧比。
與此同時,在被財政部長Nirmala Sitharaman描述為“增長的第一引擎”的農業領域,政府推出了“總理糧食和農業計劃”,旨在幫助100個地產量地區的1700萬農民。
對于日薪工人,6%的受訪者認為這一群體從政府計劃中受益,高于此前的5%。
莫迪與辛格:經濟管理評價分化
已故前總理曼莫漢·辛格的經濟管理能力得到了更多受訪者的認可,40%的受訪者認為他管理經濟的能力更強,高于此前的35%。
然而,仍有51%的受訪者更傾向于莫迪,盡管這一比例低于2024年8月的57.4%。
當被問及自莫迪2014年擔任總理以來,他們的經濟狀況是否有所改變時,受訪者的觀點依然存在分化。
35%的受訪者認為經濟狀況有多改善,略高于此前的33.3%,而31.8%的認為沒有變化。
令人擔憂的是,31%的受訪者認為他們的經濟狀況有所惡化。
對于未來六個月的家庭收入或工資預期,65%的受訪者認為其將惡化或保持不變,高于此前的60.8%,而僅有26.5%的人預計會有所改善。
高通脹、失業率上升:經濟壓力加劇
高通脹的影響顯而易見,64.3%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當前支出已變得難以管理,高于此前的63%。
與此同時,工資增長放緩也加劇了這種壓力。在城市地區,私營公司的實際工資增長已從2023財年第三季度的超過10%降至目前的3%至4%。
盡管政府在所得稅方面提供了一些緩解措施,但仍需合理化商品和服務稅,降低各類商品的稅收負擔,以產生更顯著的影響。
與此同時,僅有6.7%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當前支出有所下降。
就業形勢依然嚴峻。根據印度經濟監測中心(Centre for Monitoring Indian Economy)的數據,2024年12月,印度的失業率上升至近8%,為2024年8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因此,76.2%的受訪者認為失業問題“非常嚴重”或“相當嚴重”,略低于此前的78.3%。
2024年7月,莫迪政府在第三次上臺后宣布了總理就業計劃,旨在五年內為4100萬青年提供就業、技能培訓和其他機會,預算為2000億盧比。
然而,這一計劃尚未在實地產生顯著影響。與此同時,許多人擔心AI將取代大量青年工作崗位,60.2%的受訪者認為這種擔憂是合理的。
在這種情況下,印度是否應該實施全民基本收入?82%的受訪者認為應該。
與此同時,要求政府退出“經營企業”的呼聲依然強烈,56.3%的受訪者認為政府應從虧損的公共部門單位撤資。
政府的撤資記錄不佳,在2021財年至2025財年期間僅完成了目標的29%。
今年,財政部長在預算中未宣布任何重大撤資計劃,進一步強化了這一舉措可能暫時擱置的印象。
在投資方面,穩定性是最重要的。鑒于股市的不確定性和波動性,只有13%的人選擇將資金投入股市;
黃金和保險的吸引力也不高,而15%的人更愿意將錢存入銀行。最安全的選擇似乎是土地,49.7%的人選擇將其作為投資方向。
本文為印度通原創作品,任何自媒體及個人均不可以以任何形式轉載(包括注明出處),免費平臺欲獲得轉載許可必須獲得作者本人或者“印度通”平臺授權。任何將本文截取任何段落用于商業推廣或者宣傳的行徑均為嚴重的侵權違法行為,均按侵權處理,追究法律責任。
>> 熱文索引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