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邊境問題糾纏了63年,印度防長突然在青島攤牌,說要徹底解決矛盾,中國等的就是這個機會。印度日子不好過,西方冷遇加上經濟打擊,讓莫迪政府不得不調整策略。
邊界爭端從1962年自衛反擊戰開始,一直是兩國關系的大石頭,現在印方主動提永久解決,確實是個信號。
印度遭遇西方外交經濟雙重打擊
2025年6月15日印度總理莫迪去加拿大參加G7峰會,本想借著印巴沖突的事兒在會上露臉,結果碰了一鼻子灰。沒有單獨會談,也沒有歡迎合影,西方媒體報道里印度代表團幾乎被忽略。在西方眼里,印度就是個可利用的棋子。
峰會剛結束,美國就宣布從六月起對印度鋼鐵、汽車、化工品征收25%關稅。
印度制造業本來就弱,關稅一加,出口企業直接趴窩。塔塔和馬恒達這些大公司訂單銳減,成本飆升,工廠減產,失業率沖到12%以上。本土制造口號喊了幾年,現在撞南墻了。
中印邊境軍事對峙從2020年加勒萬事件后就沒停,印方想靠西方撐腰,結果西方不給力,莫迪政府開始反思一味靠美國的路子走不通。
六月二十四日和二十六日,印度財政部對來自中國的叔丁醇鉀和塑料加工機械征收五年反傾銷稅,這是在國內輿論壓力下搞的平衡動作。
黨內對華政策分歧大,一派要對抗鼓動民族情緒,另一派要務實合作抓經濟。
最終,防長辛格訪華行程定下來,帶著經貿能源官員同行。印方態度轉變不是心血來潮,是外部壓力逼的。G7冷遇和美國關稅讓印度看到,戰略上不能只押寶一方,得多元平衡。
邊境問題拖著,影響經濟發展,印方想通過調整對華關系,緩和緊張,贏得空間。
青島會議印方主動求永久解決
六月二十六日,青島上海合作組織防長會議上,印度防長拉杰納特·辛格與中國防長董軍會談,直言中印分歧應尋求永久解決。
這是自2020年沖突以來,印方首次主動提通過機制化解邊界爭端。他多次提到鄰居關系,印度國防部聲明用持久解決的詞,顯示政策轉向。就在辛格來華前,中國宣布重啟印度信徒去岡仁波齊峰和瑪旁雍錯湖的朝圣通道,這通道2020年中斷后首次恢復,雖是分批有序,但象征意義大。
岡仁波齊是印度教和藏傳佛教圣地,每年不少印度人想去。中國此舉是釋放善意,為會議營造氛圍。
辛格在青島還與俄羅斯防長別洛烏索夫會面,談后印度宣布從俄羅斯買新一輪蘇-30MKI戰機和S-400系統升級部件。這是2022年俄烏沖突后印俄軍事合作實質恢復。
印度一邊跟中國談邊界,一邊重啟對俄軍購,說明在調整戰略依賴,不再一頭栽在美國。上合組織平臺成了印度修補中俄關系的跳板。辛格隨行有經貿官員,是因為印度稀土依賴中國超80%。
印度稀土儲備不少,但提煉分離技術落后,莫迪政府三年投上百億盧比扶本土產業鏈,結果沒中國技術,礦挖不出效益。中國掌握全球稀土加工主導權,印度想穩供應鏈,得靠中國。
除此之外,此前五月七日印巴邊境小規模沖突,雙方戰機在克什米爾上空交火,印度陣風戰機受損。莫迪政府意識到跟巴基斯坦硬碰硬不占優,中國與巴基斯坦特殊關系是變量。
印方希望拉近與中國距離,間接穩住巴基斯坦,爭取戰略緩沖。
中印關系調整基于現實考量
印方低姿態不光為邊界,更有產業和技術焦慮。稀土供應鏈上,印度對華依賴高,中國商務部對印度稀土進口雙軌監管,民用短期許可,軍工加強審查。中國不拒合作,但守住底線。
自1962年自衛反擊戰起,邊界問題拖63年,一代代外交軍人在找出路。現在印方帶永久解決表態來華,出現突破口。中國立場不變,反制精準。
一邊釋善意,一邊保持警惕。印方搖擺合作,中國沒盲目樂觀。
未來,印方需在上合多邊平臺修中俄關系,同時處理稀土依賴和地區安全。中國繼續精準反制,確保互信。邊界進展取決于行動,如軍隊撤離和機制建。兩國穩定對地區重要。
莫迪想徹底解決矛盾,得看實際步驟。中國等的就是這一天,但得步步為營。經濟上,印度工廠復工需時間,中國出口穩定。外交上,上合是橋梁。邊界事務通過對話推進,機制如工作組定期談。
印方平衡西方東方,避免搖擺。中國大門敞開,底線清晰。63年糾葛,或在行動中化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