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總杯決賽之前,曼城收獲了不少好消息。
受傷已久的哈蘭德終于得以復出,而羅德里也恢復了訓練,這不僅提振了曼城的士氣,也讓曼城在賽季末的沖刺期有了更多的陣容選擇。
然而,隨著主力前鋒的回歸,曼城此前收獲5連勝的戰術體系,勢必也要因此發生一點變化,不是在這場,也會是在足總杯決賽。
很可能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思慮再三,瓜迪奧拉決定在這場比賽做一點變化,讓球員找一找狀態的同時,也看看自己的老方法還管不管用。
然而,在這場并非無關緊要的比賽,曼城掉了鏈子。
此前5場比賽,曼城之所以能打出很好的表現,一大原因確實是瓜迪奧拉做出了不少改變。
體系上,整支球隊確實出現了4222的傾向,雙中衛、雙后腰之前,邊后衛和邊鋒共同承擔拉開寬度和肋部穿插的職責,然后在中路輔以馬爾穆什和德布勞內的組合。
而且在這個體系中,年輕和當打球員眾多,中場素質拉滿,跑動能力回升,這讓曼城可以達到瓜迪奧拉的控球要求,重新掌握了場上的大部分球權,而在這個基礎上,馬爾穆什、德布勞內都有拉到邊路的能力,邊后衛也有沖擊肋部和中路的自由活動空間,整個進攻就會顯得線路很多,變化很多。
盡管你很難在這個5連勝期間,找到一個特別顯眼的關鍵球員,但在整體層面,曼城確實出現了煥然一新的感覺。
然而在這場比賽,哈蘭德出場,占據一個突前位置的同時,福登也隨之上場,阿坎吉回歸的情況下,格瓦迪奧爾又出現在了左后衛的位置上,右后衛努內斯也被里科-劉易斯所替代,整個體系看起來還是4222,但很多事情都已經發生了變化。
所以在開局階段,曼城好像踢得也還可以,比如德布勞內這次穿插右肋后送出傳中,好像和之前也差不多:
包括在任意球環節,也有過這樣一次威脅:
但球迷們都能感覺到,面對南安普頓的龜縮防守,曼城依然牢牢掌握著球權,但和此前相比,進攻中的變化大不如前。
首先,當然是哈蘭德的出現,讓變化出現了最明顯的削減。和馬爾穆什相比,哈蘭德自然會更固定在前場中路,陣地戰中參與比賽的方式不多,畢竟他這么大的個子,動起來,包括回撤和反插都不會像馬爾穆什那么頻繁。
而且,哪怕哈蘭德偶爾有在肋部接腳下球的時候,但他的觸球能力也很難在如此狹小的環境里打出內容:
這次肋部串聯格瓦迪奧爾,思路其實很好,格瓦迪奧爾可以不停球直接橫掃門前,但哈蘭德需要兩次觸球和一次半轉身,才能把球串出去,越位就變成了大概率事情。
換做馬爾穆什的話,這一腳可能就可以用腳后跟或外腳背一次處理完成了。
這樣一來,哈蘭德實際上就只能等傳中,而曼城的傳中,或者說瓜系球隊的傳中,又不會像常規球隊那樣強調線路和球速,從而以制造禁區內的混亂為首要目標,他們總是會傾向于直接傳給禁區內最有威脅的球員,所以經常會出現又高又慢的傳中球:
包括阿森納在傳中時,總是會傾向于找賴斯或梅里諾,切爾西之前變成類似的傳中大隊,其實都是一樣的問題。
因為你要找后點或哈蘭德,其實對手大概也知道,這樣一來,即便點上再有威脅,也不會很難防守。
哈蘭德被固定住,其他位置的變化也被削減。
此前的比賽當中,邊鋒和邊后衛的突破和沖擊能力是非常清晰的,多庫、薩維尼奧、奧賴利和努內斯,四個人盡管不會都一起上,所以當時體系內還要容納京多安等人,但哪怕上了其中的三人或兩人,給球隊在進攻端的支撐都是不同的。
而在今天,大量的陣地戰環節,中路打不開局面的情況下,左路的格瓦迪奧爾難有發揮環境,右路的里科-劉易斯多以內收和打小球的思路為主,給對手直接制造的防守壓力就大大降低了。
包括今天首發福登,卻讓他先打在順足側的左路,其實都是讓人比較費解的思路,這使得福登難以和同為左腳的格瓦迪奧爾形成配合,自己在這一路也難以輕易起腳。
或許,瓜迪奧拉想的是這一球的內容,福登左肋左腳傳中,然后尋找后點的哈蘭德:
但這樣的進攻只出現了這么一次,反而像這次進攻里,格瓦迪奧爾通過拼搶打出了局部的時間差,但福登也只能橫傳:
所以在整個上半場,曼城最有威脅的兩次進攻,實際上是德布勞內和科瓦契齊的兩次帶球沖擊,實際上就凸現了整個體系在進攻中的滯澀:
所以你可以看到,瓜迪奧拉這一場的首發思路,確實是圍繞哈蘭德在打造,福登和德布勞內都在順足側,球隊也多次嘗試瞄準后點的傳中球。
嘗試著在足總杯決賽前給哈蘭德找狀態,應該就是瓜迪奧拉在這場比賽的一個重要目標。
這一點倒是無可厚非,畢竟足總杯冠軍是這個糟糕賽季的一個重要的遮羞布,必須要拿下,但與此同時,曼城的歐冠席位也并不保險,領先身后球隊的積分優勢并不多,這場比賽其實是不能完全當作戰術實驗的。
所以,上半場的問題還是對之前的體系調整的腳步太大,上哈蘭德,給他找狀態沒有問題,但馬爾穆什、邊鋒球員、奧賴利和努內斯不能全都一起調整掉,總要保留一點之前的正確內容。
從這個角度來說,瓜迪奧拉很可能是在觀察自己之前幾年的戰術體系是否還有最后一絲起效的可能性,而從這個角度發展下去,你可能才能理解他的調整為什么來得猶猶豫豫。
上半場打得相當糟糕,只有球權,難有威脅,調整勢在必行,甚至直接推倒重來,徹底回到此前的體系都是一個可選選擇,但瓜迪奧拉只換了一個多庫。
所以,瓜迪奧拉大概率還是在腦子里天人交戰,畢竟對手只是已經降級的南安普頓,但問題在于,這不是曼城的主場。
所以下半場回來,多庫登場,麥卡蒂下去,福登則回到右側,進攻套路還是老樣子:
但回到逆足側的福登至少有起腳的嘗試了:
當然了,最為關鍵的還是多庫,他的爆發力決定了南安普頓很難能限制住他,所以需要更多防守傾斜,這一個單點讓整體有了一些起色的可能性:
至少不用老家伙們選擇費力突破,從而只造一個犯規了。
然而,整個調整的步伐還是不夠大,也不夠堅決,畢竟多庫有能力,也有自己的不足,他的突破很有效,但突破之后的效果并不穩定。
而且南安普頓在主場對陣曼城,已經降級的情況下也沒有什么想贏怕輸的包袱,瓜迪奧拉在60分鐘沒有后續的跟進想法,反倒是南安普頓用換上替補加強了進攻投入,在主場打出了一些內容。
反倒是在這個時候,曼城有了這場比賽罕見的守轉攻的機會,所以反擊上線,但也沒有抓住寶貴的空間和機會:
然而隨著南安普頓的替補效果縮水,包括被打了兩次回頭之后,整個陣容重新縮回來,曼城就只能重新在陣地戰打傳中:
幸虧在比賽末段,瓜迪奧拉上了馬爾穆什,由他在陣地戰和反擊戰中各造一次威脅,讓曼城在這一場的錯誤答案之外,看到了一些改正的辦法:
只不過,這場比賽就只能付出平局的代價了。
所以,該如何評價這場比賽呢?
從思路上來說,主力中鋒剛剛傷愈復出,在關鍵的決賽下周末就要開打的情況下,給他找找狀態,不能算錯。
甚至說,再重新試一試原來的老體系和老辦法,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如果還有一些可能性的話,這個夏天的重建力度就可以適當收縮規模,不必顯現出非買人不可的樣子,進而在轉會市場挨宰。
別忘了,這將是瓜迪奧拉和新總監合作的第一個夏窗,效果如何,確實是球迷,也是當事人需要打一個問號的事情。
問題就在于,這并非是一場可以純粹拿來做實驗的比賽。
歐冠席位并不保險,曼城的每場比賽依然都需要拿下來,否則的話,曼城的引援效果也要因此打上更多的折扣。
所以,毛病不在比賽目標和比賽思路,或者說大頭不在這里,而在于調整的決心。45分鐘換一個人,70分鐘區間換兩個人,馬爾穆什直至80分鐘區間才上場,在客場,在更多對方球迷的鼓噪下,這些調整的起效程度確實會發生今天這樣距離絕殺差了一點的情況。
需要3分,卻只拿1分,遺憾和憤怒就難以避免了。
當然了,天還沒塌。
足總杯冠軍收入囊中,包括剩下的比賽拿滿分數,歐冠席位還是有希望的,只不過瓜迪奧拉確實不能再猶猶豫豫了。
或許老體系和老辦法仍有希望,但曼城在這個賽季確實不能再刻意選擇走鋼絲了,新體系和新辦法會有陣痛,但老體系和老辦法遲早都要畫上句號,不是這個賽季,也會是下個賽季。
長痛不如短痛,晚痛也不如早痛,所以瓜迪奧拉該跟自己的幽靈說再見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