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與駕仕派立場無關。)
最近兩個多月,傳統汽車新舊勢力的輿論口碑正在發生些許逆轉。
上海車展上,傳統廠商放下了過去兩三年里苦苦追趕新造車的姿態,再次強調自己諸如品質、安全的造車傳統。社交媒體上,一些行業大V靈魂拷問:如今的汽車更加智能且性能更強,卻沒了嚴謹與敬畏。
對過往傳統大廠造車理念的懷念之風驟然而起,不僅僅停留在產品端,還蔓延到了從業者,乃至相關的每個人。
這種懷念是否值得?如今的汽車時代真的更差了嗎?這些疑問其實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為什么越來越多人開始懷念過去?
01
嚴謹與智能
傳統大廠的燃油車真如懷念中一般極致嚴謹,懷揣著匠心造好每一款車、每一輛車嗎?
當然沒有。
輕而易舉就能列舉出太多問題:碰撞測試斷柱、加速踏板卡滯的踏板門、車禍后車身從中間斷裂、因電路問題導致自燃,還有燒機油、斷軸……傳統燃油車從未在任何一個歷史時期是沒出過問題的。
傳統燃油車大多也根本談不上什么品質至上、安全至上的造車理念,要知道汽車歷史上那段最著名的公案——某車型存在安全隱患,修改設計的成本高于事故發生后用于賠付用戶的費用,因此高層決定不做修改——就是發生在傳統大廠身上的。
不論傳統大廠還是造車新勢力,都是計算成本與收益的造車生意。這并不是浮躁的現代社會拋棄了傳統美德的事情,和新舊沒有關系。
但如今的汽車的確更讓人不安了。
因為尚未成熟的技術被不加限制地投放于產品之中,更因為投放這些技術的廠商在全民級短視頻平臺上將其當做成熟技術去宣傳。
▲截圖自「車禍警示錄」的B站視頻
傳統大廠產品的問題往往是那種情況:只要它們不說,用戶大多數情況下不會發現;新勢力產品的問題則是這樣的情況:出事是大概率事件,甚至可以說遲早會出事,但廠商反而鼓勵用戶去試錯。
并且很容易忽略的事情是,曾經傳統大廠的問題多數基本只會威脅到車子里的人,而輔助駕駛如果出問題,則會對路上所有的行人、車輛構成威脅,無差別的、全面的威脅。即便沒出問題——這也的確是大概率事件——但那些被錯誤教育的、不負責任地使用輔助駕駛的人,也會將他人置于恐慌。
在車水馬龍的路上,我們并不知道身邊駛過的這輛車里,駕駛者是否使用了輔助駕駛,當然也不會知道ta會以怎樣的態度使用輔助駕駛。
這就是不安的成因。
02
收入與未來
從收入角度來講,新能源與智能化的轉型,讓汽車從業者的收入跟上了科技互聯網行業的標準。這種變化大概是從八九年前蔚小理成立、從傳統大廠挖人組建團隊時開始的,體感十分真實,每個月的收入差都是真金白銀。
傳統大廠工作的問題當然也不僅僅是收入,還有員工價值的認知缺失。最典型的例子,微博上曾有頗具影響力的從業者講述過自己的職業經歷,他從自主品牌進入行業,能力與經驗至少在社媒上頗受尊重,但他不只一次在合資車企的面試中被玩弄:
對方主動找上門說有一個職位很適合他,希望聊聊,他去面試之后,對方一個根本不懂崗位的HR掃一眼簡歷、說他的履歷不符合公司標準直接送客。這種事情他在經歷過第一次之后就變得十分小心,之后他去面試,都是因為得到對方再三保證十分信賴他的能力,結果仍是慘遭戲耍。
曾與幾位轉投新造車的從業者聊過,得到的回應幾乎完全一樣:傳統汽車大廠并不真的在乎人,員工只是維持公司這個大機器持續運行的零件。
那份工作自然談不上什么成就感可言。因為員工的工作體現不到產品上,更無法讓自己感受到成就,就只是零件,只是維持公司的運轉。
沒有成就感、收入少于新勢力,但大家卻越來越懷念傳統大廠的工作環境。當現狀如此反常,背后自然有更讓ta們難以承受的現實因素——那就是安全感。
▲圖片來自Pixabay,創作者Engin Akyurt
新勢力更重視員工能力、成就感更強(如今也已極大減弱),但工作壓力相比傳統大廠卻是指數級地飆漲。
你我都清楚的現實是「單休」、「996」、「強制加班」等等關鍵詞,如果說傳統大廠的員工是零件,新勢力的員工簡直是耗材。
哪怕面對最差的結果,即裁員,兩者的優劣同樣在比較中被放大。如今我們談到傳統大廠時往往都是認可,皆因其近期頻發裁員,而最后的姿態都還算體面。相比之下,本土科技互聯網公司在裁員時卻總是殘忍且雞賊,而后者恰恰與造車新勢力流淌著相同的血脈。
這種狀況也體現在產業鏈上下游的環節之中,強迫壓價、強迫縮短供貨周期、強迫延長借款周期已經是產業常態。這些壓力也不出意外地傳導到了上下游公司的員工身上。
于是引發了更加荒誕的現狀:供應商一方面越來越頻繁地走向前臺,花錢進行曾經并不在意的公眾展示,另一面持續加力地壓縮員工生存空間,加班越來越狠、工作強度越來越大。
每個人都為自己的存活感到惶恐,這樣的環境下,人們往往顧不上他人的死活。
03
你我同在
媒體環境大差不差。從表面上看,仍然是經濟周期在影響收入,往更深處挖,更多的東西才會顯現出來——
那是恐懼。
▲來自電影《八毫米》
先講個親身經歷吧,恒大造車那時候,我寫了一篇對它們不愛看的文章。于是其公關找來駕仕派希望刪稿。先找到查姐,想來是「今天刪稿、今后合作」這種手段,查姐沒搭理;之后找到我,提出「幫幫忙刪稿、它們會補償」的類似手段,我也沒搭理。事情也就這么過去了。
汽車媒體的生存從一開始就不獨立,畢竟內容不賣錢,全要靠廠商投放,因此內容必然受限,有些東西就是不能寫。每個人都明白,如果有想要改變現狀的赤子之心(或者說天真幻想),倒也可以用模糊的文字去挑釁。
現在其實也是一樣,車媒生存全靠廠商投放。但是情況又不完全一樣。
最近一兩年,我的稿子越來越多被要求修改,我在寫東西的時候,自我審查也越來越嚴格。原因很簡單,寫到車企不愛看的東西的時候,特別是部分車企不愛看的東西的時候,它們的手段不再是用合作來利誘,也不再是斷掉合作來威逼。而是直接讓文章消失,乃至直接讓賬號消失。
這樣的媒體環境,說是地獄難度也不為過,然而從收入角度來講卻好像大差不差。畢竟這個時代誕生了更多生存頗為滋潤的短視頻平臺媒體,以及大量明確站隊的KOC,錢看上去更像是在不同形式媒體之間傳導。
看著越來越有「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味道。
04
「既來之,則安之」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孔子這段話當真是一種屈服于現實的正確,只是現實總是得寸進尺,于是往往演化成又寡又不均,又貧又不安。
這段話原文的最后一句是「既來之,則安之。」
這最后一句流傳千年至今,已經產生了歧義。
原意是:人們若來到這里,就讓ta們安心(使這里繁榮)。
如今多被理解為:既然我們已經是這樣的處境,那就接受這種處境吧。
孔子這人挺好的,只可惜聽他教誨的人往往會誤解他,他想要教育的人則總是當他放屁。
封面圖片來自電影《永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