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弱勢群體”的標簽與“偷拍”“低俗”等詞捆綁,是同情心被踐踏,還是人性的惡不分身份?
上海一名女乘客的遭遇,揭開了網約車安全最刺眼的一道疤。
一、“打賞10元后,我在全網看到了自己的偷拍視頻”
5月9日,一名上海女子顫抖著手發帖:“我以為善意能溫暖他人,卻成了別人流量密碼的犧牲品。”
她回憶,乘車時得知司機是聾啞人,心生憐憫,不僅全程保持耐心,還額外打賞了10元。
然而幾天后,熟人驚恐地告訴她:“你被偷拍了!視頻就掛在網上,配文不堪入目!”
調查發現,這名司機竟在車內私自加裝360度監控,兩年間偷拍200多名女乘客。
視頻中,女孩們或疲憊小憩,或低頭刷手機,全然不知自己成了“獵物”。
更令人作嘔的是,每條視頻都配上諸如“乘客無褲哇”“手機號多少太放開”等低俗文案,評論區甚至有人誘導“求聯系方式”。
二、平臺回應遭質疑,刪除一條視頻就算“嚴肅處理”?
事件曝光后,滴滴火速清空司機賬號,稱“嚴禁司機私裝設備,核實后將嚴懲”。
但女子憤怒控訴:“平臺最初只讓他刪了我的視頻,其他200多條依舊掛著!”
律師一針見血指出:司機已涉嫌侵犯肖像權、隱私權,最高可拘10天、罰款500元。若造成嚴重精神損害,平臺也需連帶賠償。
但更深的隱患在于——網約車監控本為安全,卻成了偷拍的“合法外衣”。
平臺允許安裝錄音錄像設備,但對司機私裝攝像頭監管形同虛設,甚至大量“無證車輛”仍在接單。
三、殘疾人身份不是作惡的“免罪金牌”
事件引爆微博后,評論區炸出人性最撕裂的爭議:
“他的人品配得上他的苦難!別拿殘疾當遮羞布!”
“我們幫助的是身殘志堅者,不是心殘者!”
也有理性聲音呼吁:“別讓一顆老鼠屎污名化整個群體,多數殘疾人都在努力活得堂堂正正。”
法律專家直言:“同情弱者≠縱容違法。殘疾不是特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四、我們還能安心坐車嗎?
這不是孤例。從酒店針孔攝像頭到地鐵偷拍裙底,一條“偷拍-加工-販賣”的灰色產業鏈早已蔓延。
更可怕的是,80元就能買到偽裝成充電寶的偷拍神器,云端實時觀看。
如何自保?律師支招:
上車先掃視車內,警惕多余設備;
發現偷拍立刻報警,切勿直接沖突;
要求平臺封禁賬號,追責到底。
當善良成為惡意的墊腳石,比偷拍更可怕的,是對信任體系的摧毀。我們聲討作惡者,但不必因此冷漠——
“殘疾人需要的是平等機會,而不是特權;女性需要的是安全環境,而不是戰戰兢兢。”
此刻,我們呼吁:
莫讓“安全監控”淪為“犯罪工具”;
嚴打偷拍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
既不對弱勢群體污名化,也不做沉默的受害者。
因為真正的文明,從不同情作惡,也從不放棄善良。
互動:你遇到過類似事件嗎?你認為平臺該如何堵住安全漏洞?留言區等你發聲→
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