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錢鐘書在《圍城》里寫過:“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里的人想出來。”這話流傳多年,說得多少人心里直打鼓。作為父母,看著兒女談戀愛,最操心的就是這段感情到底能不能走到結婚那一步。其實啊,適不適合結婚,不用托人算命,也不用反復試探,看看這三件事,心里立馬就有底了。老話說得好,“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感情能不能經得起考驗,細節里全藏著答案。
一、有沒有爭吵的“分寸感”:床頭打架床尾和,關鍵在“不越界”
都說“牙齒和舌頭還會打架”,小兩口過日子哪有不拌嘴的?但吵架也有門道,老一輩常講“夫妻沒有隔夜仇”,說的就是吵架得有分寸。有些情侶一鬧矛盾,就翻舊賬、戳痛處,甚至把對方的家人都扯進來,這就是典型的沒分寸。
記得有個新聞里,小情侶因為一頓飯沒點對口味,女生直接提分手,男生一氣之下把女生之前的糗事全抖落出來。這哪是吵架,分明是“拆臺”。反觀那些能長久的感情,就算吵得再兇,也不會說“當初真不該認識你”“我瞎了眼才和你在一起”這種傷人的話。就像梁實秋說的:“你走,我不送你;你來,無論多大風多大雨,我要去接你。”好的感情,吵完架還愿意給對方臺階下。
還有些小年輕吵架,喜歡冷戰,十天半個月不說話。這也不行!老話說“冷飯傷胃,冷語傷心”,矛盾越積越多,最后就成了感情里的定時炸彈。真正合適的兩個人,懂得“見好就收”,吵完架主動服個軟,撒個嬌,這日子才能越過越熱乎。
二、能不能“吃苦同甘”:患難見真情,富貴不相棄
“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這話聽著寒心,但現實里還真不少見。想知道兒女的對象靠不靠譜,就得看看兩個人在困難面前的表現。鄰居家的女兒談戀愛時,男生每天送花、請吃飯,浪漫得不得了。可女孩父親生病需要借錢,男生立馬變了臉色,找各種理由推脫。這種只能同甘不能共苦的人,趁早遠離!
反過來說,要是兩個人能一起擠出租屋、吃泡面,為了攢錢買房努力打拼,那感情指定差不了。就像老一輩常說的“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能一起吃苦的情侶,心里都揣著對未來的盼頭。我認識一對夫妻,年輕時一起擺地攤,風吹日曬的,可兩人互相打氣,現在生意做大了,感情還是和當初一樣好。
當然,能共患難重要,能同富貴更難得。有些情侶,日子過好了就開始飄,嫌棄另一半“土里土氣”。這哪行?老祖宗早就說過“糟糠之妻不下堂”,真心相愛的人,不會因為身份地位變了就忘本。只有既能一起扛過風雨,又能一起享受繁華的兩個人,才適合走進婚姻。
三、“價值觀契合”有多重要:道不同不相為謀,三觀合才能過一生
“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這嫁人的關鍵,還得看三觀合不合。有些情侶,一個喜歡存錢,一個喜歡月光;一個覺得結婚要孩子是必須,一個堅持丁克;一個孝順父母,一個覺得老人是累贅。這種價值觀的差異,就像兩條永遠不會相交的平行線,早晚得出問題。
就拿消費觀來說,有對小情侶,男生省吃儉用想買車,女生卻大手大腳買名牌包,為這事三天兩頭吵架。這就是典型的三觀不合!老話說“量入為出,勤儉持家”,消費觀不一致,婚后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全是矛盾。
還有對情侶,女生想多花時間陪父母,男生卻覺得工作賺錢更重要。這種對家庭和事業的不同看法,要是解決不好,遲早會影響感情。就像作家蘇芩說的:“好的感情,不是一下子就把你感動暈,而是細水長流的把你寵壞。”三觀一致的兩個人,在人生大事上總能想到一塊兒,互相理解、互相支持。
說到底,兒女的終身大事,父母再著急也急不來。與其天天催婚、操心,不如教會他們擦亮眼睛,看準這三件事。婚姻不是兒戲,是兩個人搭伙過日子,只有吵得有分寸、能同甘共苦、三觀還契合的情侶,才能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往后的日子,就盼著孩子們都能找到對的人,和和美美過一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