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有些孩子真的很令媽媽們頭疼,因為這些孩子都有一些讓人很難接受的“毛病”。
不過,有些“毛病”在本質上來看其實并不是不好的問題,而是孩子高智商的一種表現,只是有些家長對此不太了解,所以才會覺得是“毛病”。
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智商高的孩子通常都有3個“壞毛病”,很明顯,父母可別浪費優秀基因。
●做任何事物都追求結果的“理想化”
“這孩子要把人氣死”,藕丁媽媽真的是很無奈。
為啥藕丁媽媽這么生氣呢?因為小藕丁給媽媽找的麻煩簡直是太多了。比如小藕丁就有一個非常“執拗”的毛病,做任何事情都必須做到自己想象中的那種程度,不允許有任何一個瑕疵的出現。
但是我們要知道,這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因為理論和實踐總是會存在差別的,我們想象是基于現有認知的,所以實踐的時候必然會有一些細節會不一樣。
并且,基于事物的兩面性來看,任何事物從不同的角度來看,都會存在“負面”。
所以,一旦孩子追求事事完美,那將會給孩子帶來無限的“焦慮”和“不安”,因為他們事事都不可能得到完美。
所以,那些追求完美的,孩子在發現自己“無法做好任何事”的時候,就可能會表現出各種負面的狀態。
比如哭鬧、焦慮、急切、自責、懊悔等等,家長看到孩子處于這樣的狀態,自然也是很著急的。
我知道家長們很急,但是先不要著急,其實孩子追求完美的現象,正是孩子“高智商”的表現,因為這體現出他們對于事物標準的高追求,對自身的高要求。
這時候,我們該如何幫助孩子改正這種“毛病”呢?
①培養孩子逆商,讓孩子懂得接受“不足”。這樣,孩子就不會對那些“瑕疵”產生過多的糾結了。
②優化孩子的思維模式,強調做事的主要結果,讓孩子分清主次,認清結果和過程的不同,幫助孩子建立成長型思維方式,也就是一步一步做得更好,而不是直接“一口吃個胖子”。
③提高孩子的認知,讓孩子明白,任何事物都不是“單一性”的,所以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完全理想化”。
●思前想后,總是對問題“過度解讀”
小小是個聰明的孩子,在上小學以來,掌握新知識的速度總是非常的快,在班里的學習成績也往往是排在前列。
但是,在老師和小小媽媽看來,小小應該每次都得第一。
“這道題是怎么錯的?”、“這道題你是怎么想的?”、“為什么要這么解題?”在一次考試過后,小小的媽媽看著小小試卷上的錯題,不由地皺緊了眉頭。
小小媽媽之所以皺眉頭,并不是因為小小做錯題了,而是真的感覺“不理解”。
因為這些小學的題看起來就非常的簡單,但是小小做題的步驟卻非常繁瑣,讓人有一種“搞研究”、“寫論文”的感覺。
也就是說,題目其實很簡單,但是小小在解答的時候,總喜歡考慮到各種因素,其中不僅包括理論因素,還包括實踐因素。
這原本是一種孩子智商高的表現,因為孩子的思維角度更加廣泛,思維程度更加深厚。
不過,這卻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一些負面的結果,比如小學題目的檢查目的是非常淺顯的,我們并不需要對一個問題進行太深的分析,只需要根據教學進度中所涵蓋的知識體系進行答題就行。如果想的太深了,反倒容易錯了。
所以,家長們要注意幫助孩子優化這種因“智商高”而帶來的“毛病”:
①引導孩子建立“思維邊界”,即我們在面對某個問題的時候,要注意這個問題的思考深度應該是多少。
比如孩子做小學數學題,就需要知道這個題目考查的就是孩子現階段學習的知識體系,而不是中學、大學的體系,也不是其他科目的體系。
②糾正過度決策的過程,給孩子一個正確的示范。比如家長可以給孩子演示某道題應該怎么做,為什么孩子使用的分析步驟是不對等等。
③不要過度“糾正”,因為孩子擁有這種“深究”的習慣,其實對于孩子的創造性思維是很有好處的。
所以,我們在優化孩子思維的時候,盡量避免使用負面語言,而應該多使用引導性語言。
從而讓孩子保留深度思考能力的同時,還能正確的確定思考廣度和深度。
●性格比較“內向”,不喜歡和別人互動交流
在我們小區里面,就有這樣的一個孩子,學習很好,各方面都比較優秀,只不過有一點,就是不太喜歡出門和別的小朋友玩。
我們曾經一度以為他是在家里“悶頭學習”,畢竟他的成績很好嘛,但是后來才知道,他并不是在家一味地學習,而只是不喜歡和人打交道而已。
按照常理來看,小孩子的好動心都是很強的,并且和同齡人之間更容易達成玩伴關系,但是這個孩子為什么不喜歡和其他人玩呢?
有一次,孩子的媽媽讓孩子出去玩,孩子就是不出去,當媽媽詢問原因的時候,孩子表示:我感覺他們都很幼稚……
其實,這就是孩子智商高的表現,因為這些聰明的孩子,其學習能力、掌握的知識量以及考慮問題的角度等,都已經和同齡人存在差距了,所以經常“玩不到一起”。
同時,他們在與其他孩子產生分歧的時候,更喜歡和同齡人“講理”,但孩子們由于認知差異,很容易無法理解他的“道理”,從而產生負面社交效果。
孩子的童年社交,看似幼稚,其實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們作為家長,我們要注意:
①激發孩子的興趣愛好,避免孩子整天沉浸在自己的內心世界中。
②強化孩子的社交能力,一般高智商的孩子之所以和別人“合不來”,是沒有體驗到社交的積極效果以及缺乏必要的社交能力。
結語
如果你的孩子擁有這些“毛病”,那么恭喜你,你的孩子很可能擁有一個高智商。
但是同時,我們也需要認識到高智商給孩子帶來的問題,并且積極地幫助孩子解決這些問題,這樣孩子才能夠在擁有高智商的同時,獲得更大的成長進步。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侵權立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